陳惠明
(深圳市坪山新區人民醫院大工業區社康中心,廣東 深圳 518118)
羅格列酮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社區初診2型糖尿病的療效
陳惠明
(深圳市坪山新區人民醫院大工業區社康中心,廣東 深圳 518118)
目的 探討羅格列酮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社區初診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于2012年6月至12月間進行疾病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兩組進行相應的臨床治療,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取單純胰島素治療,實驗組糖尿病患者采取羅格列酮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對兩組糖尿病患者血糖情況以及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兩組糖尿病患者在治療后疾病均有改善,且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更為良好,P<0.05。結論 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采取羅格列酮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能夠更為有效的改善患者臨床療效,值得積極推廣。
羅格列酮;預混胰島素;初診2型糖尿病
隨著糖尿病疾病人群的逐漸增多,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應給予重視。而采取羅格列酮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對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有積極臨床意義。本文就此探討羅格列酮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社區初診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將于2012年6月至12月間進行疾病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所選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空腹血糖值(即FBG)≥8.0 mmol/L,體質指數值(即BMI)≥25,且餐后2h的血糖值(即PG)≥10 mmol/L,患者未出現肝、心、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未出現感染情況以及低蛋白血癥。
對照組中糖尿病患者68例,年齡段在45~78歲,平均年齡為(60.3 ±12.1)歲,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5例,疾病病程在5~16年,平均病程為(9.8±4.3)年。實驗組中糖尿病患者68例,年齡段在46~76歲,平均年齡為(59.3±13.2)歲,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1例,疾病病程在5~16年,平均病程為(10.1±3.5)年。兩組糖尿病患者的年齡段、性別比例、疾病情況以及疾病程度等方面情況無顯著性的差異,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對所選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相應的臨床治療,其中對照組中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規的胰島素藥物治療,治療期間通過對患者進行定期血糖值檢測了解患者的疾病情況,從而調整患者的胰島素用藥劑量。在對實驗室組中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在對照組的治療方式的基礎上加用4 mg/d的羅格列酮藥物的口服治療。
通過對兩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的餐后2 h血糖值(2hPBG)、空腹血糖值、三酰甘油(即TG)、糖化血紅蛋白(HbAlc)以及總膽固醇(即TC)等進行測定,從而對患者的疾病改變情況繼續寧了解,并且進行比較分析。
1.3 數據處理
采取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所得數據采取均數±標準差()以及例數(n)、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取t檢驗以及χ2檢驗。P<0.05,組間數據比較有意義。
由本次試驗所得相關數據可知,兩組糖尿病患者在進行相應的臨床治療后,糖尿病相關臨床指標均有一定的改善,且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中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疾病改善情況更為良好,且胰島素用量較少,有積極臨床意義,P<0.05。見表1。
隨著現今人們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其中原發性糖尿病亦稱為2型糖尿病,為主要發病類型。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島細胞的分泌功能出現進行性損傷,且肝臟及其周圍組織出現一定的胰島素抵抗情況而導致的主要疾病特征為高血糖的代謝性疾病[1]。
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常規采取胰島素治療,而胰島素治療是指通過進行正常胰島素分泌情況的模擬,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迅速接近或達到正常,而2型糖尿病的主要發病原因為胰島素抵抗,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疾病治療。因此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應給予一定的重視[2]。由本次試驗所得相關數據可知,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實驗組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改善情況相較于對照組患者更為良好,即相對于采取常規的胰島素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羅格列酮聯合預混胰島素治療使得患者的疾病臨床療效更好,有一定積極臨床意義。
羅格列酮作為胰島素增敏劑的一種,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活化人體過氧化物酶增殖體激活受體而引起藥理作用,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3]。同時羅格列酮藥物能夠有效加強人體胰島素相關信號系統的傳導,增強外周組織對于人體葡萄糖的運轉作用,改善人體胰島細胞相關功能的同時通過對脂肪細胞進行調控來影響人體脂源性細胞因子的分泌和表達,從而達到降低患者血糖值的目的[4]。另一方面,羅格列酮藥物能夠通過轉錄機制對人體炎性反應的途徑進行影響,從而有效減少患者生長因子、細胞炎性因子以及脂質金屬蛋白酶,達到降低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發生率[5]。
表1 兩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相關項目比較情況()

表1 兩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相關項目比較情況()
組別 時間 2hPBG(mmol/L) FBG(mmol/L) TG(mmol/L) TC(mmol/L) HbAlc(%) 胰島素用量(U/d)對照組(n=68) 治療前 20.1±1.8 12.4±2.8 1.9±0.9 4.7±1.6 11.5±2.5 30.4±5.8治療后 10.1±1.8 7.6±2.6 2.0±0.8 4.6±1.7 6.6±1.8實驗組(n=68) 治療前 19.5±2.7 12.8±3.3 2.0±1.1 4.8±1.2 11.2±2.4 22.6±6.5治療后 9.6±2.3 7.1±2.1 2.0±0.6 4.5±1.4 6.1±2.3
由于2型糖尿病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的胰島素抵抗情況,且隨著疾病改變,患者胰島細胞相關功能有一定的衰退,從而導致患者體內的胰島素不足。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使得所產生的葡萄糖毒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胰島細胞的損害,同時下調葡萄糖轉化系統使得人體胰島素抵抗情況有所惡化。而羅格列酮藥物作為胰島素增敏劑能夠在減輕患者胰島素抵抗情況的同時,能夠有效改善胰島細胞的相關功能,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意義[6]。
綜上所述,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相對于常規采取胰島素治療,在常規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羅格列酮藥物治療能夠更為有效的改善患者疾病臨床相關指標,有較好的臨床意義。
[1] 成濤,梁碧,車永紅,等.羅格列酮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2008,3(1):38-39.
[2] 汪昌蘭.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聯合羅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0,39(14):1900-1901.
[3] 周賢會,郭開軍.胰島素聯合羅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和脂聯素水平的變化[J].檢驗醫學,2008,23(1):14-17.
[4] 朱慧麗,俞銳敏,黃新智,等.羅格列酮對初發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炎癥狀態及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08,28(6):1050-1051.
[5] 徐峰,王雪琴,陳金鋒,等.羅格列酮和賴脯25胰島素聯合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56例療效觀察[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 (3):586-587.
[6] 胡茂清,田浩明,周賢會,等.胰島素聯合羅格列酮或二甲雙胍隨機對照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腦鈉肽的影響[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8,25(3):682-685.
R587.1
:B
:1671-8194(2014)07-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