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紅 張蘭平 黃瑩輝
(鹽城市鹽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31)
探討飲食、運動治療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各項指標的影響
羅小紅 張蘭平 黃瑩輝
(鹽城市鹽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31)
目的 探討飲食、運動治療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各項指標的影響。方法 將8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系統的飲食、運動治療。比較兩組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 通過系統的飲食運動治療后,2組患者HbA1c、TC、TG、2hPBG、FBG、BMI、BP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是觀察組的下降明顯大于對照組,且上下波動明顯小于對照組。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運動治療能夠有效的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糖尿病;各項控制指標
國際糖尿病聯盟在1995年提出了對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觀念,即糖尿病教育、運動治療、飲食治療、藥物治療和糖尿病監測。所以飲食、運動治療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發病率為7%~8%。因此全面有效的控制和治療糖尿病是勢在必行。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單純地靠藥物治療降低血糖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要采取綜合措施,從飲食、運動等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我院2012年3月起對4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飲食、運動治療即管住嘴、邁開腿,并與40例非飲食治療的患者進行了效果比較。旨在觀察飲食治療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各項指標控制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44例,將8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40例。觀察組男16例,女24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8歲。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59歲,所有患者均具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無嚴重并發癥和其他嚴重臟器疾病,病情穩定,均為2型糖尿病。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用藥物控制血糖,飲食上少食多餐。而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系統的飲食和運動指導。①擬訂飲食計劃書:主要講解如何控制總熱量,科學配餐、少食多餐、合理加餐。每日食譜計算步驟及不同熱量需求者的參考食譜。②控制飲食時如果感到饑餓時如何處理:饑餓感會隨著病情改善而減輕,飲食控制要循序漸進,學會如何調整飲食結構,少食多餐的同時要控制總量[1]。③影響健康的幾個烹調細節:宜經常選擇不同烹調原料,吃干飯比吃稀飯要好,多用烹、煮、拌,少用煎、炸、烤。④節假日飲食控制要點:飲食要規律、定時定量、定餐、不得暴飲暴食,盡可能按飲食平衡原則選擇食物,保證綠葉蔬菜的供給量,注意飲食衛生。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糖尿病患者飲食上要做到低糖、低脂、低鹽,按時進餐,合理分配等原則[2]。⑥制定有針對性的運動計劃:最宜選擇有氧運動,類型主要以步行、慢跑為主;運動強度以不感到疲勞為宜;運動時間以餐后1~2 h較佳,因為此時鍛煉不易發生低血糖,如果外出鍛煉,要帶水果以備低血糖反應時救急;運動要循序漸進,謹防過度和劇烈運動;結束運動時不要突然停止。⑦自我檢測血糖:指導患者使用血糖監測儀,使患者熟練掌握操作方法,以便隨時自己監測血糖,從而調整飲食結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飲食、運動治療前后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體質量指數(BMI)、血壓(BP)。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通過飲食、運動治療前后各項控制指標情況比較見表1。飲食運動治療后2組HBA1c、TC、TG、2hPBG、FBG、BMI、BP與治療之前比較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HDL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所升高,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BMI、TG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社會和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和疾病治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糖尿病作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后的第3大人類健康殺手,嚴重影響著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的正常生活,傳統的單純藥物治療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因此,合理的飲食和運動治療已成為糖尿病的基礎性治療措施之一,他是糖尿病治療成功的關鍵,也被認為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對4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飲食、運動治療,并與非飲食、運動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進行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各項控制指標情況,結果顯示:經過合理的飲食、運動治療后2組HbA1c、TC、TG、2hPBG、FBG、BMI、BP與飲食、運動治療之前比較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和運動治療能夠有效的降低各項指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本研究筆者認為,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合理的飲食、合適的運動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代謝,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上筆者發現多數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及并發癥的預防缺乏足夠的認識。針對這種情況,我院對其進行了糖尿病知識的教育,教育后提高了患者對糖尿病本身的認識,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盡可能的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合理的飲食習慣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適當的運動可預防并發癥,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時間和強度要合理,運動方法要正確。例如我院要求患者結合自身情況于飯后1~2 h開始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爬樓梯、騎自行車等。因為此時血糖水平處于相對較高的狀態,可避免由于運動造成的低血糖反應。
表1 2組患者通過飲食、運動治療前后各項控制指標情況比較()

表1 2組患者通過飲食、運動治療前后各項控制指標情況比較()
注:1 mm Hg=0.133 kPa;a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HbA1c (%)TC(mmol/L)TG(mmol/L)HDL(mmol/L)2hPBG(mmol/L)FBG(mmol/L)BMI(kg/m2) BP(mm Hg)觀察組 40 治療前 10.7±2.3 6.56±0.25 1.96±0.34 0.69±0.30 12.6±2.7 9.5±2.6 24.4±4.1 134±32/87±26治療后 6.8±0.6a 6.18±0.28a 1.72±0.23a 1.10±0.22a 9.9±2.0a 7.2±2.0a 22.8±4.9a 110±22/88±18a對照組 40 治療前 10.4±2.9 6.47±0.40 1.97±0.43 0.80±0.13 12.5±3.2 9.7±3.6 24.5±3.0 132±36/87±23治療后 8.3±1.9 6.32±0.49 1.97±0.39 1.11±0.55 10.5±1.3 8.9±3.0 24.2±5.0 126±35/90±24
[1] 徐崇琴.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各項控制指標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學雜志,2011,27(8):27.
[2] 《糖尿病》編委會.《糖尿病》專家直通車[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R587.1
:B
:1671-8194(2014)07-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