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陽輝
(岳陽市一人民醫院輸血科,湖南 岳陽 414000)
患者血型不規則抗體的探析
鄧陽輝
(岳陽市一人民醫院輸血科,湖南 岳陽 414000)
目的 分析患者血型不規則抗體的分布特點,并探討篩查血型不規則抗體對于臨床輸血以及孕婦產前檢查的意義。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患者25211例,采用微住凝膠抗人球蛋白技術對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進行檢測,調查其檢查率以及特異性分布,并配合鹽水法對抗體的特異性進行鑒定。結果 本組25211例患者中,共有92例血型不規則抗體,陽性率為0.36%(92/25211)。女性不規則抗體陽性率顯著高于男性,有妊娠輸血史者的檢出率顯著高于無妊娠、輸血史者(P<0.05)。結論 對有妊娠史、輸血史者或者新生兒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以及特異性鑒定具有重要意義。
不規則抗體;紅細胞血型;輸血
血型不規則抗體容易引發免疫溶血性輸血反應(即HRT)以及新生兒免疫溶血性疾病(即HDN),抗體篩查能夠有效檢測出患者血清中的非ABO血型抗體,尤其是對于有妊娠史、輸血史以及新生兒具有重要意義[1,2]。本研究收集25211例患者,對其血型不規則抗體進行檢測,旨在分析血型不規則抗體的分布規律及其臨床意義,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患者25211例,其中,男性12983例,女性12228例,年齡在1~89歲,平均為(55.8± 23.1)歲。
1.2 方法
1.2.1 儀器和試劑
選擇Coombs微柱凝膠卡、專用孵育器(37 ℃)、低離子介質溶劑、離心機,均由長春博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3系抗體篩查細胞以及10系抗體鑒定細胞均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試劑均經批批檢驗合格且均在有效期內。
1.2.2 方法
①不規則抗體的篩查:患者均取3~5 mL的EDTA-K2抗凝血標本,進行離心5 min。然后按照微柱凝膠卡進行抗體篩查。同時采用鹽水介質,在室溫或者37 ℃進行抗體篩查。篩查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操作。②特異性鑒定:對于篩查出的陽性患者,以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法以及鹽水法(室溫或者37 ℃下)進行鑒定,并將患者的血漿分別與自身紅細胞以及譜細胞進行反應。對于同譜細胞中一或者數人份凝集而與自身紅細胞不相凝集者,則可能為特異性抗體,同時,根據其與譜細胞的反應情況,參照對照標準判定為特異性抗體;對于和所有的譜細胞以及自身紅細胞均發生凝集者,則判定為非特異性抗體。最后,篩選出鑒定結果為特異性抗體的患者,以單克隆血型抗體試劑對其紅細胞抗原進行檢測,觀察是否呈陰性,以次判定抗體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表1 92例不規則抗體的特異性分布[n(%)]
1.3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的數據均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經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規則抗體篩查率
本研究對25211例患者進行紅細胞不規則抗體篩查,共檢出92例意外抗體,陽性率為0.36%(92/25211)。
2.2 92例不規則抗體的特異性分布
本組篩查出的92例不規則抗體患者中,有輸血史或者妊娠史者較無輸血史或者妊娠史者明顯更高(P<0.05);女性不規則抗體陽性率顯著高于男性(P<0.05)。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大部分為IgG類,本組共62例(67.4%),其次為IgM+IgG類15例(16.3%),IgM類15例(16.3%)。詳見表1。
相關研究報道表明,人群中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的陽性檢出率在0.3%~2.0%。本研究所選25211例患者中,共檢出92例意外抗體,檢出率為0.36%,與研究報道相符。
本研究中顯示,有輸血史以及妊娠史患者的紅細胞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無輸血史以及妊娠史者(P<0.05),提示妊娠或者輸血等免疫刺激是造成紅細胞不規則抗體的主要原因。此外,研究發現,女性患者的紅細胞不規則抗體陽性率顯著高于男性,表明女性紅細胞不規則抗體的發生概率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女性受流產或者妊娠等引起的生理或者非生理因素的影響,導致機體受到較男性更加強烈的免疫刺激,使其同時存在輸血以及妊娠兩方面的免疫機會,從而導致其不規則抗體陽性率顯著高于男性[3,4]。此外,研究中發現,檢出的不規則抗體中,主要以IgG抗體為主,其次為IgM類和IgG+IgM類,因此,在進行不規則抗體檢測中,應進行鹽水介質以及非鹽水介質檢測,以有效避免漏檢。
研究結果顯示,Rh血型(43例,46.7%)的不規則抗體率最高,其次為MNS系統(13例,14.1%),表明RH血型以及MND血型最容易產生不規則抗體。其中,Rh不規則抗體是引起HTR以及HDN最主要的不規則抗體。在Rh系統中,抗-D的抗原性較抗-E更強,因此,通常抗-D的檢出率高于抗-E的檢出率,但由于我國較早應用RhD相容性血進行輸注,因此,因輸血所引起的抗-D檢出率較低,而抗-E則主要是由于輸血所引起的。
此外,本組共檢出7例自身抗體,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慢性腎炎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且檢出的大多為溫抗體,對血型鑒定以及交叉配血試驗具有干擾作用。溫自身抗體主要是IgG型,僅有少部分為IgM,而冷自身抗體則最主要是IgM型。因此,如患者的體內存在較強的溫自身抗體時,應鑒別是否有同種抗體存在,以免其封閉或者掩蓋同種抗體,導致嚴重的輸血反應。通常采用自身吸收法進行同種抗體的測定。
本組不規則抗體中,有12例未鑒定出其特異性,可能是由于存在多價的特異性抗原或者同種抗體聯合自身抗體,所用譜細胞難以鑒定其特異性,也可能是特殊或者稀有抗體的特異性所致。對于這類患者,在進行緊急輸血時,應先進行交叉配血,并篩查出相應血液予以輸注,并選擇有相應檢測條件的實驗室進行這類抗體的特異性檢測。
總之,在配血之間進行抗體篩查對于臨床及早發現和確認有意義的抗體,使患者能夠盡早獲得相配血液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存在輸血史以及妊娠史者,有利于及早實施干預,從而降低HND發生率。
[1] 高峰.輸血前免疫血液學檢查[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9,7(2): 100-108.
[2] 吳勇,吳遠軍,陳寶嬋,等.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的檢測和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12(4):343-346.
[3] 余忠清,殷波濤,胡麗華,等.微柱凝集和聚凝胺法檢測不規則抗體的對比分析與研究[J].檢驗醫學,2010,25(3):179-181.
[4] 陳靜嫻,陳強,宋寧,等.不規則抗體篩查與稀有血型庫的現狀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10):792-794.
R457.1;R446.11
:B
:1671-8194(2014)07-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