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祝雄
(株洲市三醫院,湖南 株洲 412000)
CT引導下臭氧消融聯合射頻熱凝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6例臨床分析
唐祝雄
(株洲市三醫院,湖南 株洲 412000)
目的 探討CT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臭氧消融聯合射頻靶點熱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采用CT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臭氧消融聯合射頻靶點熱凝治療的5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本組優41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優良率94.64%,治療后的成績評分及VAS疼痛評分均優于治療前,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CT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臭氧消融聯合射頻靶點熱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微創、安全、療效確切等優點,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腰椎間盤突出癥;臭氧消融術;射頻熱凝術;CT引導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disc herniation,LDH)是指因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與馬尾神經根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1]。好發于青壯年,是臨床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為探討CT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臭氧消融聯合射頻靶點熱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價值,筆者對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5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56例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I檢查確診[3]。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齡27~65歲,平均47歲,臨床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及下腰痛、麻木,伴活動受限,直腿抬高及加強試驗陽性,保守治療療效不佳。
1.2 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腹部墊高10~15 cm,常規CT掃描以確定最佳穿刺椎間盤層面,優選適合的腰旁穿刺點并估計進針穿刺角度深度,常規消毒、鋪巾,1%利多卡因行穿刺點周圍局部麻醉,22 G射頻穿刺針在CT引導下,與身體矢狀面呈30°經小關節內側緣入路穿刺進入病變椎間盤,注入0.5 mL的300歐乃派克,確定穿刺針己進入靶點后,拔出針芯,置入射頻電極,顯示阻抗在100~200 Ω,行感覺刺激及運動刺激,證明病變區內無感覺及運動神經存在,開始射頻熱凝治療,在患者能夠耐受的前提下,依次逐步將溫度調至60、70、80 ℃,每次持續治療各60 s,重復3次。射頻治療結束后拔出電極,保留射頻針在原位,緩慢注入60 μg/mL的臭氧5~10 mL,再次行CT掃描觀察臭氧分布滿意后,退出射頻針。術后消毒壓迫止血,貼創可貼。
1.3 療效判斷標準
采用改良的《日本整形外科學會腰椎疾患治療成績評分表》及VAS疼痛評分系統,分別于入院時及出院6個月時對患者進行積分評價[4],采用采用改良Macnab功能評價標準進行療效評價[5]。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優41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優良率94.64%,治療后的成績評分及VAS疼痛評分均優于治療前,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5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積分比較
采用射頻熱凝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射頻電極所形成的射頻電場,促使椎間盤內膠原蛋白凝固、收縮、縮小體積,從而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解除對神經根與馬尾神經根的壓迫,達到解除疼痛的目的;同時還可阻止神經長入,緩解間盤源性疼痛;此外,射頻電場的溫熱效應還能改善椎管內血液循環,對水腫的神經根、損傷的纖維環以及椎管內的炎性反應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6]。臭氧消融術則具有類似“化學針炙”的治療作用。醫用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能迅速氧化髓核內的蛋白多糖,導致髓核中的蛋白多糖變性壞死,并能破壞細菌胞膜及核酸等有效成分,抑制炎性反應中的免疫因子釋放,擴張血管,改善靜脈回流,降低髓核滲透壓,促使椎間盤水分丟失,降低其壓力,解除對神經根與馬尾神經根的壓迫,達到解除疼痛的目的[7]。
采取臭氧消融術聯合射頻熱凝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二者取長補短,且安全性更高。但其前提是確保進針入路的位置正確。以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在透視引導下進行選擇性神經根阻滯,由于針尖難以準確置于病變部位,且針尖對神經根的反復刺戳容易造成其損傷,故往往療效不佳且副作用較大。本研究采用在CT引導下進行穿刺治療,確保了CT影像學表現與臨床癥狀、體征相一致,即:①患者的臨床表現與CT影像上突出的側別一致;②CT影像上顯示的椎間盤突出水平、受累神經與患者主訴所反映的病變神經相一致。從而為準確確定進針入路提供了依據,同時,在CT引導下可將針尖準確置于椎間病變部位,以射頻電刺激神經生理定位預測病變神經根節段,更能準確復制患者的疼痛部位,對責任神經根的判斷更為準確,大大降低了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發生率[8]。
本研究中,采用CT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臭氧消融聯合射頻靶點熱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總優良率達94.64%,患者治療前后的成績評分及VAS疼痛評分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顯示,CT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臭氧消融聯合射頻靶點熱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微創、安全、療效確切等優點,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 安國松,寇久社,張保平,等.射頻熱凝術聯合臭氧自控硬膜外鎮痛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J].頸腰痛雜志,2013,34(1):69-71.
[2] 張筱雙.腰椎間盤突出癥CT影像定位與癥狀體征的關聯性分析[J].海南醫學,2013,24(1):46-48.
[3] 胡有谷,陳伯華.腰椎間盤突出癥經典手術時行腰椎融合的指征[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6,l6(4):247-248.
[4] 馬永強,李水清,柳晨,等.選擇性神經根阻滯聯合脈沖射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 (2):87-90.
[5] 彭鵬,王清.CT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2):106.
[6] 胡東,武士勇,王維興,等.射頻消融術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頸腰痛雜志,2010,31(2):149-150.
[7] 伍建平,趙序利,謝琚田,等.靶點射頻熱凝聯合臭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16(4): 204-207.
[8] Haynsworth RF Jr.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a new technique 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J].Pain Physician,2003,6(4):517-520.
R681
:B
:1671-8194(2014)07-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