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巖
(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五官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411)
外傷性白內障治療的臨床觀察
劉 巖
(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五官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411)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治療方法治療外傷性白內障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134例外傷性白內障患者并根據治療方法,分為藥物組、手術組,其中根據手術時機不同又將手術組分為A組(傷后1周進行手術)和B組(傷后4周進行手術)。對比不同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結果 手術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藥物組,手術組中B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A組,且出現并發癥的情況也明顯少于A組。結論 手術治療外傷性白內障效果顯著,且選擇傷后4周后進行手術效果更佳。
外傷性白內障;藥物;手術時機;效果
外傷性白內障是臨床常見疾患,屬于眼外傷的主要并發癥,發生率可達35%~55%,致盲概率為28%左右,屬于致盲的主要疾患之一[1]。一般外傷性白內障患者還可能合并多種眼部疾患并發癥,如視網膜剝離、球內異物殘留、繼發性青光眼、虹膜損傷、角膜創傷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眼部視力和生活質量。現為了研究治療外傷性白內障的有效方法,采取藥物和手術治療方法,并在運用手術治療手段時采取不同時機手術治療,觀察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資料
選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34例外傷性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進行視力檢查,包括裂隙燈檢查,確診不能存在晶狀體脫位、破囊情況,確定渾濁程度;進行眼底鏡檢查,確定眼后節相關情況。入選患者中,51例女性,83例男性;年齡8~45歲,平均年齡(39.4±5.1)歲;入院時視力情況:61例光感<0.05,73例光感0.05~0.1;受傷原因:29例鈍挫傷、52例穿孔傷、18例爆炸傷、35例刺傷;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共三組:藥物組和手術組的A組、B組。藥物組44組進行常規藥物保守治療,手術組90例,并根據手術時機不同分為A、B組,其中A組45例在傷后1周進行手術、B組45例在傷后4周進行手術。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藥物組
給予該組患者臨床常規的藥物保守治療。
1.2.2 手術組
給予A組患者在入院1周內進行人工晶體植入術和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給予B組患者入院4周后行內障囊外摘除術和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此之前,采用保守治療控制病情。
手術方法:首先,術前處理眼外傷和并發癥。清除眼內部異物,對于磁性異物可使用電磁鐵器將其吸出。不能吸出的磁性異物或眼后節非磁性異物,則行異物取出術和玻璃體切割術。其次,縫合角膜傷口。現清潔結膜囊,除去嵌頓于傷口或脫出的晶狀體或玻璃體皮質等內容物,將黏附在傷口處的機化膜、色素膜等剪出,并將脫出的虹膜回納,難以回納的給予剪除。最后行白內障Ⅰ期和Ⅱ期摘除術和人工晶體Ⅰ期或Ⅱ期植入術。①白內障Ⅰ期聯合人工晶體Ⅰ期植入術:檢測患者的房水有明顯渾濁現象,且前房存在晶體狀皮質,晶狀體囊膜膨脹或者有較大破口者,可采取角膜緣切口,行囊外摘除或白內障吸出術,與此同時在后房行人工晶體植入術。②白內障Ⅱ期聯合人工晶體Ⅱ期植入術:晶狀體的混濁現象呈局限性,且無晶狀體皮質外溢和白內障挫傷現象,可待炎性反應減退、眼部情況好轉后,再行白內障Ⅱ期聯合人工晶體Ⅱ期植入術。術后給予患者皮質醇激素和局部抗生素治療。治療后,檢測三組患者的視力、并發癥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工作。
1.3 統計方法
數據的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18.0軟件[2],使用()表示計量數據,并使用t進行檢驗;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P<0.05表示差距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視力恢復情況
治療后,進行視力測試,所有患者的視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藥物組44例患者平均視力為(0.34±0.02),手術組中,A組平均視力為(0.41±0.06),B組平均視力為(0.45±0.04);手術組的總體治療效果優于藥物組,且手術組中B組的治療效果優于A組。具體參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后視力情況比較(例)
2.2 術后并發癥情況
治療后觀察手術組A組、B組兩組的并發癥情況。主要的并發癥有虹膜粘連、角膜水腫和渾濁、繼發性青光眼以及葡萄膜炎性反應等。A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7.7%,B組為26.6%,A組并發癥明顯高于B組,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參見表2。
外傷性白內障屬于眼外傷中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多為眼挫傷、眼穿孔傷造成。其致盲率很高,給患者的視力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上常采取藥物和手術治療外傷性白內障,其中,手術治療成功率較高,效果優于藥物治療。在本組研究中也證實了以上觀點。在實施手術治療時,植入的人工晶體狀體是否成功是手術成敗的關鍵環節。而要保證成功植入人工晶體狀體應達到以下條件:①行白內障摘除術后,確保將皮質、白內障等清除干凈;②確定后囊無破裂或損傷現象,或損傷較小,以能夠承載人工晶體狀體。③觀察眼內無炎癥或炎癥較輕,且炎癥得到有效控制。
在進行手術治療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患者同時合并有瞳孔或虹膜損傷現象,若將人工晶狀體直接植入眼內部,則易導致人工晶體狀偏離、單眼復視以及視物不清等現象[3]。為防止出現以上情況,應在行植入手術前縫合瞳孔括約肌、虹膜根。②為減少和防止患者出現虹膜前、后粘連癥狀,影響人工晶狀體植入,應在植入前分離粘連。③若術前難以判斷后囊是否破裂,建議采取信封式的平劃切截前囊術。若行切截后出現較大的囊破現象,難以承載人工晶狀體,可采取前囊承載人工晶狀體的方法。④對不滿足植入要求,無法一期完成植入的情況,可先采取保守治療,使眼球功能達到良好狀態,之后可進行二期植入。

表2 手術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是治療外傷性白內障的最佳選擇,在手術前先進行藥物保守治療(傷后4周內時間),然后再行白內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體植入術,有利于視力的恢復,并有效降低手術并發癥,臨床效果顯著。
[1] 梅建忠,黃偉,劉曉娟.外傷性白內障手術治療126例臨床分析[J].交通醫學,2012,26(3):281-282.
[2] 王洪亮.外傷性白內障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 2011,6(17):49-50.
[3] 孫謙.外傷性白內障112例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4):69-70.
R776.1
:B
:1671-8194(2014)07-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