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權 王貴福
完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中的幾點建議
●廖德權 王貴福
近年來,黨的惠農政策在鄉村深入貫徹實施,對解決三農問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贏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熱烈歡迎。但是,在近期開展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檢查中發現,不少單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政策宣傳不夠到位
一些鄉村宣傳工作不深入、不細致,導致農民群眾知曉率還不高,在部分農村還出現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不知道的問題。個別村組干部還存在落實惠農政策上不公開,不公正,不負責,項目落實不透明等問題。在村務公開欄幾乎沒有公布惠農政策,只有享受戶和鄉鎮主管部門知道,未享受的農民群眾和不是主管部門的都不太清楚。特別是偏遠山區,大部分都是老人和留守兒童,很多人識字不多,只知道有很多強農惠農的政策,但不清楚具體是些什么內容,不知為什么補貼、補貼的標準是多少、什么條件才能得到補貼。
(二)村務公開不夠及時
部分村沒有按照村務公開的有關要求,對村級財務收支、土地發包以及中央、省、市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及時進行公開。在有些村,盡管村務公開已實施多年,但仍然存在“半公開”、“假公開”現象,導致老百姓心里沒有“明白賬”,沒法直接參與監督。如為了享受種糧補貼和良種補貼,個別村將集體預留的機動地承包給了個別村民或分解到村組干部戶頭,導致虛報冒領。
(三)基層干部執行政策存在偏差
個別部門和鄉村從局部利益出發,不能嚴格執行上級規定的范圍、標準和程序,執行過程不夠公開,有的甚至鉆政策的空子。部分村糧食補貼種植面積申報大多不是農戶本人簽字,而是由村組干部代替。當有反映虛報冒領問題時,就會使責任追究落到村、鎮干部身上。有些補貼補助是鄉鎮村組干部說了算,有些得實惠的名額掌握在干部手里。少數村仍然存在村組干部優親厚友,虛假申報種植面積,變相騙取糧食補貼的現象。
(四)農民領取惠農資金成本較高
強農惠農資金項目多,管理部門也多。各涉農部門幾乎都在管理各自這一塊的強農惠農資金。如財政部門負責糧補、退耕還林、“家電下鄉”等補貼,民政部門負責低保、救助補助,計生部門負責計生獎勵補貼,衛生部門負責醫療補貼等。各項補貼發放的依據、要求各不相同,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多頭多次發放、農民多次領取的情況,這就帶來了發放成本和領取成本高的問題。特別是偏遠山區,有的農戶糧食直補僅幾十元甚至幾元錢。農民補貼要到所在鄉鎮農村信用社領取,補貼還不夠往返一趟的路費。
(五)資金管理使用不夠規范
一是少數鄉鎮、村委會由于財力困難,未及時安排相關專項資金,導致強農惠農資金被挪用。二是由于部分項目實施時間長、進度慢、驗收結算不及時或未實施,導致資金撥付緩慢。三是個別單位未按專項資金管理要求,嚴格執行專戶儲存、專賬核算。尤其是部分鄉鎮、村對強農惠農資金收支未設立專賬,收支賬目不清、手續不全,白條入賬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套取、截留、擠占、挪用強農惠農資金的現象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一)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宣傳
采取符合農村實際的宣傳方式,如利用公開欄、召開群眾大會、發放宣傳單等,把主要精神實質和操作程序向群眾講透徹,向村組干部講清楚,讓廣大群眾及時了解和掌握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項目名稱、具體內容、實施標準,做到家喻戶曉,群眾明白,提高群眾的認知度和滿意度。
(二)規范村務公開常態化
對于有期限要求的要限期公開,對于常態性工作要經常公開,對于群眾要求公開的要立即公開。要將群眾關心的其他熱點、難點、敏感性問題和村里重大事項隨時向村民公開,及時更新公開內容。村委會在公開前要征求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意見,合理確定公開方式,使之易于被群眾所理解、明白。
(三)完善強農惠農政策資金管理體制
結合本地實際及時制定和完善強農惠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強農惠農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報批程序與監管方法等,嚴格按制度管理專項資金。堅持強農惠農資金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將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列入各級目標責任制考核,不達標的要嚴格追究其責任。
(四)及時兌現強農惠農專項政策資金
針對部分政策資金兌現不夠及時的問題,政府要加大惠農政策資金的爭取、調度和有關問題的協調力度,把政策資金按規定及時兌現給受益對象。要整合部門力量,深入鄉鎮明察暗訪,有效預防和查處惠農政策實施中的挪用、套取、私分等違規違紀行為,提高監督實效。讓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開放的勝利成果。
(五)積極探索創新改革發放模式
積極探索惠農政策和資金整合直通發放的路子,實現所有惠農資金“一折通”。整合補貼種類,簡化合并惠農補貼的類別,通過對財政補貼的整合,可減少補貼的運行成本。在補貼發放的時間要求上,不能分項制定,應該統一發放。盡力減少發放的次數。通過探索創新改革發放模式,以達到便民、便管之效。
(六)加大強農惠農資金監管力度
加大強農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制度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及時糾正和查處違反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制度的行為及問題,確保補貼資金發放規范有序。嚴格執行惠農補貼“備案制”制度。對未經備案,擅自發放惠農補貼資金的,要追究部門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遼寧省鐵嶺市清河區財政監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