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
(第三十號)
為切實履行《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賦予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職責,綜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2013年財政部統一組織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開展了會計監督檢查工作。各地財政部門共檢查企業、行政事業單位23182戶、會計師事務所1668戶,發現各類違規問題涉及金額596.8億元。(財政部組織全國專員辦開展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另行發布)
各地財政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圍繞宏觀調控重點和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選擇重點行業和領域深入開展檢查:一是15個財政廳(局)開展了對交通建設行業的檢查,選擇了行政區域內具有重要影響的交通建設有關主管部門、投融資平臺、投資評審機構、交通建設企業等開展檢查,重點關注其財務會計核算、成本盈利水平、職工薪酬分配情況,并對其執行國家宏觀調控及財稅政策、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等進行綜合檢查。二是21個財政廳(局)開展了對教育行業的檢查,選擇了承擔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校和相關管理部門開展檢查,重點檢查學校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以及財政資金使用、教育收費等情況。三是16個財政廳(局)開展了對公用事業單位的檢查,選擇供水、供熱、供氣等公用事業單位和相關管理部門開展檢查,重點關注其財務核算、財政資金使用等情況。四是圍繞促進財政預算管理,結合部門預決算審核、績效評價等,強化行政事業單位檢查。五是圍繞完善會計監督機制,按照“五年輪查一遍”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了對非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力度。各地財政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將厲行勤儉節約、控制三公經費等作為檢查內容,并繼續推進和完善 “小金庫”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加大對“小金庫”問題的處理處罰和責任追究力度。
檢查結果表明,多數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較為規范,內部控制制度逐步健全,較好地執行了《會計法》和會計準則制度,會計信息質量進一步提升。但檢查也發現,仍有部分單位執行《會計法》和相關制度不到位,在內部控制、會計核算、繳納稅款等方面存在問題:部分單位內控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存在會計核算不實、隨意調節利潤、以假發票報賬、違規發放補貼等問題,少數單位還存在私設“小金庫”、少繳稅款、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等問題;部分交通建設單位存在建設項目管理不規范、違規使用專項資金、滯繳少繳政府性基金和稅費等問題;部分學校存在未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變相收費、資產管理不到位和擠占挪用教育專項資金等問題;部分供水、供氣、供熱單位存在資產管理不規范、定價機制不合理、虛報冒領財政資金、少繳稅費等問題;部分中小企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存在白條入賬、會計賬簿設置不規范、會計人員無證上崗等問題。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各地財政部門依法作出了處理處罰,責令被檢查單位認真整改,追繳財政資金16.64億元,追繳稅款6.78億元,沒收及罰款3804.86萬元。對124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了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罰款等行政處罰。
從檢查情況看,多數會計師事務所能夠較好地執行《注冊會計師法》和執業準則,質量控制和內部管理不斷加強,審計執業質量逐步提升,較好地發揮了審計鑒證作用。但同時,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較為薄弱,質量控制存在缺陷,執行審計準則不到位,執業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為:部分會計師事務所風險導向審計流于形式,未履行必要的審計程序,審計證據獲取不充分,審計報告披露不全面,個別會計師事務所甚至出具虛假審計驗資報告;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薄弱,存在自身會計核算不規范、未按規定計提職業風險基金等問題;少數會計師事務所存在惡性競爭、審計收費偏低、未按規定進行業務報備等問題。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各地財政部門依法作出了處理處罰,共對118家會計師事務所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暫停經營業務、撤銷等行政處罰,其中對安徽安財會計師事務所、河南濮陽市元正會計師事務所等2家會計師事務所給予撤銷的行政處罰。同時,對175名注冊會計師予以行政處罰,其中對127名注冊會計師予以警告、55名注冊會計師予以暫停執業、2名注冊會計師予以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的行政處罰。
財政部
2014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