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9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一是對所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后新購進用于研發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超過100萬元的,可按60%比例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方法加速折舊。二是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三是對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后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允許按規定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加速折舊方法,促進擴大高技術產品進口。根據實施情況,適時擴大政策適用的行業范圍。會議要求加快落實上述政策,努力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武裝“中國制造”,推出附加值更高、市場競爭力更強的產品。
近日,國土資源部制定下發《關于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遵循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的總要求,對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進行整體部署,明確將節約集約用地作為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中心工作,以節約集約利用統領土地管理工作。
《意見》強調,嚴格用地標準控制,完善區域節約集約用地控制標準,引導城鄉提高土地利用強度,嚴格執行各行各業建設項目用地標準。發揮市場機制的激勵約束作用,深化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逐步對經營性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用地實行有償使用,縮小劃撥供地范圍。細化原劃撥土地利用政策,加快推進原劃撥土地入市交易和開發利用,提高土地要素市場周轉率和利用效率。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提高工業用地價格,優化居住用地和工業用地結構比例?!兑庖姟芬?,推動城鄉土地綜合利用,大力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強化開發區用地內涵挖潛。提高開發區工業用地準入門檻,制訂各開發區畝均投資強度標準和最低單獨供地標準,并定期更新。因地制宜盤活農村建設用地,積極推進礦區土地復墾利用。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模式,完善激勵機制和配套政策,深入開展節約集約用地模范縣市創建。全面清查城鄉建設用地情況,全面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加強建設用地全程監管及執法督察。強化輿論宣傳和引導,增強社會各界的資源憂患意識,促進形成節約集約用地全民共識。
經濟放緩、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下滑、地方舉債被限制,而財政剛性支出不減反增。9月23日,財政部金融司公布了《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解釋了為什么要推PPP,以及如何推PPP。
《通知》稱,推PPP首要目的就是為拓寬城鎮化融資渠道。PPP是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通常模式是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根據《通知》,財政部從確定示范項目范圍、加強指導和完善項目支持政策等方面提出要求,以此來完善PPP項目制度體系。在示范項目范圍上,要重點關注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在項目指導層面,財政部將在項目論證、交易結構設計、采購和選擇合作伙伴、融資安排、合同管理、運營監管、績效評價等工作環節,為地方財政部門提供全方位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撐。在投資者關注的PPP項目支持政策上,將積極研究利用現有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渠道,對示范項目提供資本投入支持。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可以結合自身財力狀況,因地制宜地給予示范項目前期費用補貼、資本補助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
9月25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的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規定自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2萬元至3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范圍涵蓋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出臺這一政策,彰顯了國務院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穩增長、促就業、保民生的決心。
國務院部署服務農民工工作
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部署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為農民工服務工作,切實解決農民工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兑庖姟访鞔_,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要堅持以人為本、公平對待,堅持統籌兼顧、優化布局,堅持城鄉一體、改革創新,堅持分類推進、逐步實施?!兑庖姟诽岢隽怂膫€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著力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二是著力維護農民工的勞動保障權益。三是著力推動農民工逐步實現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在城鎮落戶。四是著力促進農民工社會融合。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依托各類學校開設農民工夜校等方式,開展新市民培訓。
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及有關問答,對外界一直及其關注的地方債務問題給出了相對明確的解決意見。意見提出,在清理甄別的基礎上,將存量債務分為兩部分:一是地方政府應當償還的債務,納入預算管理。針對這部分債務,允許各地區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以降低利息負擔,優化期限結構。必要時可以處置政府資產償還債務。二是企事業單位債務中不屬于政府應當償還的部分,意見提出要遵循市場規則處理,減少行政干預。為了避免出現半拉子工程,意見在確保在建項目后續資金還提出,對重新審核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在建項目,有融資協議的允許繼續按協議融資;確實沒有其他建設資金來源的,鼓勵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或通過地方政府債券解決后續融資。針對地方融資平臺:意見提出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對于以前主要通過融資平臺公司融資建設的項目,意見給出了三個解決渠道:一是對商業房地產開發等經營性項目,要與政府脫鉤,完全推向市場,債務轉化為一般企業債務;二是對供水供氣、垃圾處理等可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公益性項目,要積極推廣PPP模式,其債務由項目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舉借和償還,政府按照事先約定,承擔特許經營權給予、財政補貼、合理定價等責任,不承擔償債責任;三是對難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確實需要政府舉債的公益性項目,由政府發行債券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