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
財政部駐天津專員辦在對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項目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審核中,注重“三個結合”,有效提高了審核工作質量。
一是宣傳政策與服務指導相結合。根據日常動態監管情況,提前介入貼息申報工作,設計補充《貸款貼息情況表》、《實際付息情況表》及企業債發行情況說明等,使申報資料更加全面充實。同時不斷完善與地方財政部門、項目單位的溝通機制,強化政策宣傳,對項目單位申報材料的政策要求進行詳細講解。審核時,重點審核上報資料,確保審定項目合規,申報貼息數額準確。
二是資料審核與現場核查相結合。在對申報資料進行甄別的基礎上,有重點、有目的地深入項目現場,進行實地核查,有效了解項目建設情況,重點關注申報資料與現場實情不一致的項目,核減不符合規定的新增項目6項,涉及貸款11億元,貸款貼息3808萬元。減少了紙上談兵式的審核失誤,提高了中央財政貼息資金審核工作的質量,確保財政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實。
三是管好資金與跟蹤問效相結合。為加強對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的監管,對項目單位收到貼息資金后,是否按規定進行賬務處理情況實施跟蹤問效。通過跟蹤貼息專款是否專用,切實促進了中央財政投入對金融資金的引導作用,提高了國家高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從目前財政貼息扶持的基礎設施項目布局情況看,有力地促進了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更為將要實施的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奠定了基礎。
(財政部駐天津專員辦二處)
為提高財政監督檢查實效,重慶市榮昌縣財政局強化財政監督結果跟蹤回訪,注重被查單位的問題整改落實,建立了“監督檢查回訪機制”。
按照財政監督檢查程序,該局規定:對被檢查問題單位下達檢查結論后一個月內,問題單位需將整改落實情況報告財政部門,而問題單位所提交的報告是否屬實,是否按報告所述措施到位,取得的效果怎樣,財政部門有必要予以跟蹤回訪。通過這種形式,使被查單位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便于整改落實。
近日,財政局監督科室已先后對6個問題單位進行跟蹤回訪,核實了十余個被查處問題的整改,各單位依據財政監督檢查結論,建立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
(張運彬)
近年來,為強化財政監督檢查效力,充分發揮財政監督職能作用,湖南省隆回縣財政局在檢查、復核和處理環節堅持“十個統一”實施監督檢查,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檢查寧少毋濫,注重質效。在檢查環節堅持 “四個統一”,即統一計劃、統一組織、統一規則、統一實施。所有財政監督檢查由專職財政監督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各業務管理部門全力配合,變“多龍治水”為“一龍治水、多龍配合”;并嚴格按照年初檢查工作計劃實施,不得隨意增加檢查項目,確保每項檢查的質量和效益。
二是復核獨立客觀,注重公正。由專門的審理小組按照 “兩個統一”即統一復核標準、統一復核評價的原則對財政檢查案件相關資料進行客觀公正的復核,并提出復核意見,既不偏袒被檢查單位,也不偏向監督檢查部門。
三是處理精準適當,注重效果。嚴格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秉著實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則,對財政檢查案件作出恰當的處理決定,做到了“四個統一”,即統一處理依據、統一處理尺度、統一處理程序、統一文書格式,堅持經濟與行政處罰并重、單位與個人處罰相結合,從而樹立了財政監督威性,增強了財政檢查效力。
(陽 凱)
江蘇省贛榆縣財政局通過創新監督檢查方式,整合了檢查資源,提高了檢查成效,有效強化了贛榆財政監督工作。
第一,通過交叉互查,強化部門預算執行監督。為更好地發揮業務科室的監督職能,避免部門預算檢查中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檢查等現象發生,監督檢查科充分發揮專職監督機構的職能,將被查單位統一分配給業務科室,實行交叉互查,便于業務科室能夠更好地履行監督檢查的職責。同時將檢查結果及時通報相關管理科室,提高了檢查成果的利用。
第二,通過抽查與互查相結合,強化鄉鎮財政監督。針對鄉鎮財政業務面廣量大的特點,采取重點抽查與互查相結合的方式。一是每年重點抽查50%的財政所,主要對上一年度賬務進行檢查;二是組織所有鎮財政所結算會計,對當年賬務進行為期三天的封閉式集中互查。通過重點抽查與互查,從財務收支管理、政府采購執行、國有資產管理及會計信息質量等各個方面,逐步規范鄉鎮財政管理工作。
第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強化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監督。委托社會中介機構,以會計信息質量為切入點,對企業執行財稅政策、使用財政資金、遵守國家財經紀律和落實宏觀調控措施等情況,開展全方位監督,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檢查效果。
第四,結合新舊財務規則制度變化,強化事業單位財政監督。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制度相繼實施,贛榆財政組織檢查組,對部分事業單位新舊財務規則、制度的銜接進行了抽查,促進了事業單位新的財務規則、會計制度的執行。
(徐新建)
隨著強農惠農資金的日益增多,加強財政資金監管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樂天溪鎮財政所召開專題研究討論會議,再出“新招”,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實效性,提升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完善財政資金監管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完善出臺了《樂天溪鎮惠農資金監管制度》、《樂天溪鎮專項資金監督制度》、《樂天溪鎮三資監管制度》等十二項監管制度,明確了財政資金監管的范圍、目標和內容,同時還統一制作、完善配套了22個附件,包括7個工作流程、15個各類工作表冊,增強了可操作性,力求實現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常態化、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
強化財政資金程序監管。為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在資金的申請、公示、審批、發放過程中,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過程監督,并向社會公布監督舉報電話,便于及時掌握各方信息,堅決杜絕徇私舞弊行為發生,體現公開公平原則,確保農民群眾的知情權。
突出財政資金監管重點。針對財政資金監管難點、重點等問題,要突出信息、要素的審查,強化信息收集比對,認真審查撥款要素,繼續堅持“六不拔”,即:無領導簽字不拔,撥款單打印不清楚不拔,撥款單大小寫金額不一致不拔,撥款單簽字手續不完善不拔,撥款單與電子信息比對不一致不拔,未完善審批程序不拔。嚴格按撥款審核程序操作,做到按制度撥款。
建立財政資金監管臺賬。定期對所監管的項目資金、補助性資金、農村集體“三資”等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登記監管臺賬,并將有關情況上報。
開展財政資金區鎮聯動抽查巡查。積極開展好鎮財政所聯合區財政局年內不低于兩次對所有財政資金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抽查,對項目建設資金全程巡查。
加強財政資金監管隊伍建設。積極組織業務培訓,培訓內容涵蓋了補貼補助資金監管、項目資金監管、惠農資金監管、預算編制等業務工作,通過現場觀摩、交流討論,進一步增強財政資金監管意識。
(劉 群)
為不斷提升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財政資金和財政干部“兩個安全”,湖南省新化縣財政局著力強化五項舉措,加強財政資金監督管理工作。
一是強化預算執行監管。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和問效體系,加強項目管理,規范預算編制,提高預算科學性,增加預算透明度;進一步完善財政國庫支付動態監控系統,按照事前預警、事中監控、事后分析的原則,實現對財政資金支付的全過程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和有效查處違規或不規范操作問題,加強預算執行內控管理和外部監督,從而防范和控制財政資金支付風險,促進財政資金安全、規范和有效支付使用。
二是推行財政績效評價。把資金使用績效理念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堅持“用錢必問效”的原則,對財政專項支出進行績效評價,有效保證專款專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健全監督檢查長效機制,定期、不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和抽查,特別是對社保、教育、醫療衛生、一事一議等民生資金使用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領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機制。
四是規范資金撥付程序。嚴格資金審批撥付程序,堅持按預算安排、按用款計劃、按項目進度、按規定程序撥付資金,建立分配、執行、監督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資金安全保障。
五是加強財政投資評審。不斷擴大財政投資評審和政府采購范圍,規范操作規程,充分發揮投資評審和政府采購在資金監管上的作用,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湖南省新化縣財政局辦公室)■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