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琴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人類社會發展至后工業時代,社會的經濟結構、職業結構及人與環境的關系都將發生很大的改變,服務行業在區域經濟甚至國家經濟中將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為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機遇,這對于資源優勢不是很突出的一些森林公園來說特別重要。1982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與國外相比,我國學者對森林公園旅游研究的時間不長,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和規劃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但已有不少學者對森林公園旅游開發與規劃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研究,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目前我國森林公園建設數量和經營面積已達到相當規模,森林旅游也形成了一定氣候。豐富和多樣化的森林資源,優美和諧的森林環境和森林景觀,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但隨著森林公園旅游人數的增加,旅游活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必然產生矛盾,會引起諸如土壤、植被、水質和野生動植物遭到迫害問題。因此,提出生態旅游來緩解環境壓力,以避免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和生態系統的失衡,實現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的可持續發展[1]。目前,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已成為林業持續經營中新的經濟增長點。森林生態旅游的蓬勃發展為森林資源的良性循環和持續經營提供了機遇和借鑒的模式[2]。
洈水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北省境內的松滋市西南部,總面積286km2,其中核心景區面積52km2,地處巫山山系荊門分支余脈和武陵山山系石門分支余脈向江漢平原延伸過渡地帶,大部分低山區在100m至600m之間,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風景區由洈水人工淡水湖、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和以華夏奇洞新神洞為代表的溶洞群等3大板塊組成,屬山水湖泊溶洞型自然風景區。
洈水國家森林公園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湖北省處于中上水平。但由于資金、人力等多方面原因,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使得景區處于游客偏少、經營困難的局面。洈水開發區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完成了旅游基礎配套、景點建設等多項基礎工程,完成了人員培訓、景點試營業等初期工作,還完成了從開發區到旅游區的跨越,基本具備了旅游風景區的軟硬條件。在邊開發建設邊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年平均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8800萬元,旅游綜合經濟效益3億元。游客大多來自周邊的常德、荊州和宜昌,自駕車和家庭出游仍為主要形式。但因景區近年來沒大的變化,景點單一,過夜游客明顯減少,旅游綜合效益呈下降趨勢。目前,來洈水的游客大多數是參加一日游或兩日游的短途游客,也有不少是自駕游游客,還有一少部分是周邊地區的游客。總的來說,來景區的游客大多屬于觀光游覽型游客,而且存在客源比較單一,游客出游時間短、花費較少等一些問題。
洈水風景區以洈水水庫為基礎,以森林公園為依托,以大型水庫的湖光山色和巖溶洞穴為特色,集山、水、洞、林、泉于一體,兼人文景觀相映襯,是一個風格獨特、綜合配套,具有旅游、避暑及休閑度假等多種功能和價值的生態旅游度假區,現已成為湖北省省管開發區、省級風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洈水旅游的興起,促進了松滋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帶動了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洈水旅游成為了松滋對外開放的商口、招商引資的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同時,洈水的經濟效益與洈水的美麗自然資源形成較大的反差。單就旅游資源而論,洈水在湖北省乃至華中都數上等,不僅資源豐富,而且組合好、功能全、品位高。但現在的洈水,客源越來越少,經濟效益越來越差,旅游經營陷入惡性循環。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生態旅游資源是指以生態美吸引游客前往進行生態旅游活動,為生態旅游所利用,在保護的前提下,能夠產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綜合效益的客體[3]。雖然荊州市與松滋市旅游局對洈水制定過 《松滋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 《洈水風景區總體發展規劃》,但其只注重招商引資建景點,而忽視景區內的生態旅游專項規劃。例如,景區內有不少的農家飯莊及農家旅館都沒有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只是隨意建設,不僅嚴重影響觀賞景色,而且還給景區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另外景區內部交通條件較差。生態旅游資源和環境是洈水景區發展生態旅游業的物質基礎,是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客觀條件,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毀壞了景區長久發展的計劃。
洈水在開展旅游活動之時,在為景區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對旅游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景區發展之初,為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游覽而大肆開發并沒有錯,但一味地擴張而不顧及景區的承載能力,再加上游客環保意識不強,旅游區的動植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游客隨意丟棄食品包裝袋、飲料瓶、果皮等,造成大量固體廢棄物污染,影響旅游區景觀和環境衛生。
洈水國家森林公園的旅游資源比較豐富,但幾乎沒有獨具特色的資源,尤其現在旅游行業競爭激烈,造成景區內游客減少。而且洈水旅游是在政府投資很少,以招商引資為前提下發展起來的,存在很多不足。初期引資規模小,業主實力不強,導致景點品位低、規劃亂、布局差,經受不起市場風浪的考驗。洈水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度假環境,在新神洞對外開放后的幾年中曾一度迎來了游客的高峰,但“非典”過后,洈水游客市場很快陷入低迷,一蹶不振。很多游客來過后發出感嘆 “不來洈水悔,來了洈水不想來二回”。
洈水風景區是一個整體,景點就好比它的各個零件。但在景點興建后,各個企業就各自為政,自賣零件,而忽視了 “組裝”,忽視了捆綁銷售。但游客買的是整個 “洈水”,而各個旅游企業經營的則是“洈水”的各個零件。各個旅行社先購買各個零件再組裝成產品賣給游客又有諸多不便。同時由于旅行社在經營洈水這個產品時,要經過荊州長江大橋以及松滋兩道收費站,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利潤越來越薄的旅行社行業中,就利而言,各大旅行社雖看好 “洈水”這個產品也不愿推 “洈水”這條線路。而且,洈水各個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展開激烈競爭,“爭客”、“宰客”現象時有發生,且屢禁不止,之后就陷入客越少越搶、客越少就越宰、越宰客越少的惡性循環之中。
另外,目前景區內的管理人員大部分為當地居民,他們基本上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素質都偏低,這樣極易造成景區管理混亂、不規范的局面,也給游客帶來不好的印象,從而降低游客的期望值,影響景區以后的發展。
宣傳經費極度缺乏,使得洈水知名度低、市場認知率低。旅游客源很大程度上是靠宣傳提升的。洈水風景區開放初期,政府曾在武漢、宜昌、荊州等地進行了幾次大的市場促銷,緊接著洈水就迎來了連續幾年的游客高峰。由于政府財力有限,宣傳經費緊缺,沒有進行整體宣傳和總體策劃,而洈水各個旅游企業雖有宣傳,但比較零散,不夠系統,致使洈水對外的知名度低、市場認知率低,從而直接影響著洈水的經濟效益,間接影響到洈水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把洈水自然優勢體現出來,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效統一,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當前洈水迫在眉睫的緊急任務。因此,洈水風景區內各個旅游企業要迅速提高認識,真正認識到洈水的根本出路在于整合經營,走聯合之路。應整體經營,統一管理,統一宣傳。在市旅游局、洈水風景區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整合內部市場,明確該旅游區的整體定位,一切都以此為目標,做好整體規劃設計,并且將可持續思想貫穿始終。景區定位明確后,其中一切旅游項目都應該圍繞這個主題去建設改造,達到整體和諧的目的。
洈水國家森林公園的規劃從開始就應該嚴格要求,應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進行高標準的開發建設。正因為洈水有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及優質的水源,所以才需要充分利用其旅游資源,經過合理規劃、精心設計,進行保護性的開發建設,從而最后給人們提供一個旅游度假、休憩、療養、科學教育及文化娛樂一體的場所。洈水森林公園的總體布局應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能妥善處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游覽、生產、服務及生活等諸多方面之間的關系,并從全局出發,綜合分析資源現狀,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域空間,因地制宜地滿足森林公園多種功能的需要。對整個公園的景觀格局作出定量定性分析,對功能區劃分、旅游環境容量、游覽路線、景點設計以及服務設施等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
生態旅游是高層次的消費活動,需要參與者高層次的消費觀念[4]。根據目前群眾對生態保護認識淡薄的實際情況,可利用宣傳車、宣傳牌等形式,更要廣泛利用一切新聞媒體和技術手段,開展生態旅游資源不可再生性教育,大力引導人們重視自然生態系統的價值[5]。因此要在洈水當地和公園周邊開展宣傳活動,提高當地干部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同時加強公園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制止和打擊破壞野生生物資源的活動,如亂砍伐林木、亂獵捕野生動物和亂挖亂采森林中的珍稀藥材的現象,保護好森林植被群落的原始性[6]。此外,還要積極鼓勵洈水當地居民參與到開發建設活動中來,充分調動他們保護生態資源和重視環境質量的積極性;還可積極鼓勵青少年學生通過義務勞動的形式支持旅游區的建設,如清除垃圾以及從事一些有意義的建設活動等。
景區內的洈水水庫屬亞洲著名的人工淡水湖,洈水大壩全長8968m,屬亞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壩。湖水浩淼碧澄,天水一色,500個湖心島在水中崛起,使水面多處分割,幾經收放,形成連續的風景區域,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湖光山色盡在其中;500個半島群峰毗連,層巒疊嶂,山水相依,可謂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有 “楚南仙境千島湖”之美譽。因此,可以建設富有特色的水上主題公園,讓人們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到洈水的水文化。
此外,洈水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達1千余種,現已形成多層次的生物群落。利用這些優勢資源可以大力發展洈水的生態休閑旅游事業,讓更多人投入到大森林的懷抱,徹底放松心情,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時還可以建設一定的生活服務和文化娛樂設施,使其成為廣大中小學生夏令營基地、大中專學生的實習基地、科研人員的試驗基地和藝術家們的創作基地,使之成為普及自然科學知識、林業生態知識的大課堂。
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在開發過程中遭受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和管理機制不健全。除此之外,管理目標也存在問題,應該明確洈水國家森林公園的首要目標是保護生態體系,其次是為人們提供休閑游憩的場所。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在開發之初的目標就偏離了保護生態體系這個首要目標,為了創造經濟效益,基本忽略了生態效益,將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置之腦后。因此,對洈水國家森林公園的管理應嚴格堅持以保護為導向的管理機制,針對不同的生態區實行不同的管理制度。
應提升洈水國家森林公園的管理機構級別,健全機構、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以解決管理及技術薄弱的問題。應全面實行公司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體制。應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整體素質。
只有在洈水景區的客源達到一定數量的基礎上再提可持續發展才比較可行。因此首要任務就是增加景區的客源量,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洈水的知名度。
以前是由于政府財力有限,宣傳經費緊缺,沒有進行整體宣傳和總體策劃;而洈水各旅游企業雖有宣傳,但不夠系統、比較零散,導致使洈水對外的知名度低、市場認知率低。要改善這一局面,宣傳工作應在當地政府統一部署下,形成宣傳促銷合力,利用傳統的常規宣傳手段、渠道、策略與現代的宣傳手法相結合,報刊、廣播、電視與信息網絡現代媒體宣傳并用,形成宣傳促銷綜合效應[7],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促進洈水經濟效益的提高,然后從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景區日常的管理與維護,景區條件好自然來的人也就越多,人越多經濟效益也就越好,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的機制,才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因此,從現在起,就要明確洈水鮮明的整體旅游形象,突出其資源優勢、產品優勢及生態優勢,在周邊地區進行大力宣傳。
[1]寧召民.森林公園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 [J].北方園藝,2008,(3):142-144.
[2]秦安臣,任士福,馬建波,等.森林生態旅游概念的界定及其產業的正面效益 [J].河北林果研究,2001,16(3):256-261.
[3]李培軍.我國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J].濟寧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28(3):42-44.
[4]黃宇,羅艷菊,畢華,等.市場導向理論與森林公園開發研究——以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為例 [J].林業經濟問題,2007,(2):132-139.
[5]烏日娜.內蒙古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J].西部資源,2005,(5):44-46.
[6]李雄輝.黑麋峰森林公園可持續發展的探討 [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0,(3):40-42.
[7]張傳統,鄒統釬.森林公園旅游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J].商場現代化,2008,(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