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 黃 群
2010年以后,國家的財政和稅務體制改革進程加劇,2013年1月1日起《小企業會計準則》施行,2013年8月1日起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范圍擴大,在財稅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氣象部門所屬企業存在的各種問題凸顯,如何應對,是擺在企業管理者面前的一個迫切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問題。2007年度氣象部門國有資產管理系統上線,建立了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系統,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進行了卡片登記,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逐步規范,然而該系統并沒有針對企業的資產進行管理,故大部分的企業未建立資產實物明細賬,或者財務賬與實物明細賬不符,有部分企業固定資產未按規定計提折舊,調撥、盤虧或報廢資產未及時辦理核銷手續等。
(二)往來款項管理問題。部分企業的往來款管理問題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欠款時間長,二是欠款單位多、金額大,三是未形成與欠款單位的季度或年度對賬及催收機制,四是會計核算方法多次變更導致往來款不清晰,長期大金額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致使企業資金周轉不靈,甚至導致財務風險,這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三)存貨管理問題。氣象部門部分企業存在著產品銷售或再加工業務,銷售收入逐年增長,然而企業對庫存的管理相對落后,大部分企業仍是通過手工方式進行材料購進和發出登記,未建立完整準確的材料和庫存商品明細賬。這易造成單位庫存與財務賬面數據出現差異,還易造成成本核算不實,會計信息失真,庫存管理效率低下。
(四)會計準則的適用問題。盡最大可能使小企業會計核算方法與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保持一致,減少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以減輕小企業財務人員納稅申報的工作量,是財政部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時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按《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氣象部門大部分的企業都屬于小企業,應適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然而從目前的會計科目體系設置和會計核算方法來看,大部分企業仍使用通用企業會計科目,適用《企業會計準則》。
(五)稅收管理風險問題。氣象部門從事信息技術服務、鑒證服務、氣象服務、研發技術服務及廣告業務的企業是 “營改增”試點單位,“營改增”后單位是變更為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對稅負的影響比較大,若未經合理測算可能導致稅負提升,同時稅務監管逐年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了解企業所得稅法允許稅前列支的范圍,個人所得稅哪些項目為免稅項,個人年終獎如何合理計算避稅等,若企業在稅收管理方面未予以重視將導致稅收管理風險加劇。
(一)企業事業之間界限不明晰。氣象部門所屬企業一般都是事業單位投資成立,其大部分收入用于彌補事業單位人員經費不足,常見管理模式是“兩個牌子,一套班子”,故企業和事業之間界限不明晰,收入、費用、資產、資金往來、存貨都可能出現相互混用及未分別明細核算的問題。
(二)財務管理制度缺失。目前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比較健全,涉及預算管理、項目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簽批管理等各個方面,然而這些制度往往對企業不適用,大部分企業也未單獨制定固定資產、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管理制度,導致很多企業從成立之初采購的固定資產一直存在于賬面,實物資產可能早就報廢或處置,造成賬實不符;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對客戶信用管理不到位,只重視銷售業務的達成,缺少評估應收賬款風險,后期又沒有應收賬款催收的獎懲機制,也沒有往來賬款定期對賬機制,從而造成往來款長期掛賬問題。
(三)財務軟件頻繁變動且存在缺陷。財務核算軟件變動頻繁,氣象部門的大部分企業十年間共使用了4種財務軟件,且會計科目、單位樹形結構、賬套代碼等財務基礎數據每年變更,每年年初只能手工建立新賬,導致會計核算方法和數據沒有延續性,在手工建立新賬的過程中還容易導致明細賬期末期初結轉有誤,同時財務軟件存在缺陷,對往來款的輔助核算不夠清晰,對存貨和固定資產無法進行明細賬管理,若單位不做輔助明細管理,將可能導致資產的賬實不符。
(四)會計人員專業能力有待提升。國家的財稅體制改革進程加劇,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稅法變動頻繁,而氣象部門會計的后續教育及培訓的重點均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面,對企業會計核算和稅收法律方面的培訓內容鮮有涉及,會計人員又未加強自我學習,長期不更新專業知識,甚至部分會計按事業單位的收付實現制來核算企業收支,這將會大大影響核算的準確性,導致財務稅務風險。
(五)人員變動頻繁,交接機制存在問題。人員變動和交接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的變動和交接存在問題,以某省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為例,有部分企業10年間換了8任會計,不同的會計對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存在差異,如有的會計通過明細科目進行應收賬款核算,有的會計通過輔助賬進行應收賬款的核算,在此情況下,若頻繁變動而交接手續不健全,則可能導致賬務處理前后不連貫,也易造成大量往來款項堆積賬面的情況。二是單位經辦人員的變動和交接存在問題,對財務相關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以往來款管理為例,很多企業的負責人只重視貨幣資金的多少,只重視達成了多少銷售收入,而對應收賬款的催收缺乏重視,對往來款經辦人員缺乏相應考核機制,在經辦人員工作變工時未督促其進行催收,也未建立良好的往來款交接機制。
(一)企業負責人轉變思路,實現事企分開。《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內部改革,轉變管理機制。氣象部門的企業有其特殊性,但其性質是企業,就應該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實現事企分開。同時要針對目前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單位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開展培訓,加強對《公司法》、《合同法》、《稅法》、《小企業會計準則》等財經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經營者對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充分理解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
(二)完善財務制度和流程。制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對固定資產確認標準、折舊年限、凈殘值、盤盈盤虧的處理、資產調撥報廢等處置的流程和審批權限等予以明確,同時要形成固定資產定期清理制度,確保賬實一致。
制定企業的往來款管理制度,建立客戶信用評價體系,明確允許賒銷的條件,建立與客戶和供應商往來款定期對賬機制,明確應收賬款催收責任人、應收賬款催收獎懲機制和人員變動時的交接機制。
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期形成內部有力的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要定期檢查盤點,以揭露問題和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最后,要不定期的檢查,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三)完善財務系統,規范核算。建議從2014年起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小型企業統一適用《小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科目體系,實現準則統一、科目統一、核算方法統一。
針對產品銷售或再加工企業目前的手工庫存管理問題,由于目前的財務系統主要適用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并無專門的庫存管理模塊,建議單位外購庫存管理軟件實現進、銷、存一體化管理。
1.財政部.2011.小企業會計準則。
2.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