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青
預算報告如何讓人看懂和審查
●葉 青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全口徑預算審查和監督,湖北省武漢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把創新預算審查監督方式方法放在了首要位置。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在2014年2月底,成立了“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咨詢專家庫”預算專家組。在頒發聘書的座談會上,筆者提出一些在收入與支出、編制與執行等方面加強預算監督的建議。沒有想到,武漢市人大常委會最近連出四招,都是全國領先的。
一是將按季度通報“三公”等經費執行情況。10月底,武漢市、區集中曬部門決算和“三公”支出賬單。其中武漢市除了涉密單位外,104家市直部門全部公開了2013年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決算。武漢市17個區1024家區直部門統一公開了2013年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決算,實現了“三公”經費公開范圍全覆蓋。之前公開內容不全的區已細化了公開內容,部分區還對網站進行了升級更新,將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決算信息擺在醒目位置,方便公眾查看。
這只是做到了,還要做好,還要多做幾次。武漢市正制定財政信息公開的長效管理和監督機制,財政部門已經按季度向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匯報各部門“三公”經費執行情況,未來或同步動態地向社會公布財政信息。
這在全國是走在前列的,是財政監督上的一種敢為人先,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問題就糾正,不要等年底了才看到一大堆問題。
二是編寫《預算解讀》。武漢市財政局正與武漢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共同編寫《預算解讀》,對各類財政報告進行更加通俗化的解讀,幫助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公眾更好地理解和解讀政府公開的財政信息。
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年武漢市的市直部門預算比過去容易看懂,原因在于規范,在表格、內容、層次、說明、位置、時間等方面都做了嚴格的規定,而區級預算公開就問題一大堆。
筆者建議對這本《預算解讀》采用“口述”、“漫畫”的方式來寫,老百姓多看幾年就會看懂。現在公布在網上的部門預算與“三公”經費,是用專業的語言表述;而在《預算解讀》中則是“讀”、“畫”的方式,國外就是以這種方式解讀預算、稅法的。因而建議將《預算解讀》分為專業版與通俗版。
三是成立27個代表小組。武漢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在明年初召開的武漢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除涉密和上劃單位外,98個市直部門預算都將提交大會審議。其中,54個重點市直部門預算將首次提交14個代表團的27個代表小組審議,平均每個代表小組將重點審議2個部門,預算相關部門負責人要到場接受代表詢問。這一變化貫徹了即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預算法精神,增強了人大監督工作的科學化和精細化。隨著新預算法的深入實施,依法治市將亮出“老虎的牙齒”。新預算法從過去“幫助政府管錢袋子”轉變為“監督政府花錢”,政府從管理監督的主體也轉變為被管理、被監督的對象。
這是最有價值的創新。一大批代表委員,對著厚厚的部門預算,翻一遍都難,更何況要提出高水平的修改意見呢?從2004年開始,與各地一樣,武漢市部門預算開始提交代表大會和專題會議審議,但“走程序”的味道較重。筆者在當全國人大代表期間就提出分專業審議預算,這也是廣州的經驗,有專業知識才有可能提出問題。代表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報名參加相應的專業小組。在這個時候,如果提不出問題,就不好意思了。
四是向人大代表公布預算初審意見。從明年開始,在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一個月以前,武漢市政府將98個部門預算草案細化,報市人大常委會,由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和市人大財經委員會先預審、再初審,初審意見和市政府對初審意見的處理情況一并在大會期間印發全體代表。
人大代表能夠看到初審意見是一種進步,至少可以了解預算數字的變化情況。當然,僅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廣州市的人大代表已經可以通過組織專業小組來介入整個預算的編制過程。只有了解過程,才能真正了解預算數字背后的故事,在這方面,武漢還要繼續進步。■
湖北省統計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