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從根本上說和我們這種投資體制,和我們這種經濟體制是高度相關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上還是要解決我們這種體制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貿易的巨大波動和結構的失衡,2013年貿易確實是出現了巨大的波動,中國的基礎成本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改革開放的初期可以利用農民工,利用土地,我們低成本的工業化和低成本的城市化是依靠了農村的。現在勞工成本在上升,環境成本在上升,營商的成本在上升,低成本出不去了,這個優勢在逐漸的削弱。制造業是這樣的狀況,進出口里面服務貿易是更差的。■
關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任組長。小組主要職責是研究確定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則、方針政策、總體方案;統一部署全國性重大改革等。
2013年12月10—13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了2014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抓好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二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要著力抓好化解產能過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堅定不移化解產能過剩,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的決策部署。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各類服務業,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創造環境,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政府要做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等工作。三是著力防控債務風險。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源頭規范,把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序。明確責任落實,省區市政府要對本地區地方政府性債務負責任。強化教育和考核,從思想上糾正不正確的政績導向。四是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五是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把做好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努力解決好住房問題,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做好棚戶區改造。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生態的工作力度、投資力度、政策力度。六是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于2013年12月23—24日在北京舉行。關于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會議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關于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會議指出,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論承包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于農民家庭。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要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3年12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實督查情況匯報,決定將《社會救助暫行辦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會議要求,一要強化政策落實。結合年終歲末慰問困難群眾,重點督促落實低保政策。各級政府預算要優先安排低保資金,保證及時到位。加強審計監督,堵住分配、撥付等環節漏洞,確保資金足額、有效用于低保家庭。二要強化信息公開。健全低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跨地區、跨部門核對平臺,在農村、社區實行“陽光”公示,把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向前明顯推進一步。對低保對象實施動態管理。堅決糾正“關系保”、“人情保”及錯保、漏保,嚴懲騙保。三要強化制度建設。通過建立臨時救助機制,切實解決遭遇臨時性、突發性困難家庭基本生活需要。減少“碎片化”、一次性補助。完善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等掛鉤聯動機制,使低保家庭基本生活保障更好落實、水平逐步提高。同時,要加強基層服務能力建設,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幫困,強化低保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和考核問責,嚴肅查處瀆職失職等行為,切實做到低保工作事有人管、責有人負。
2013年12月28日閉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這意味著已實施50多年的勞教制度被依法廢止。決定規定,勞教廢止前依法作出的勞教決定有效;勞教廢止后,對正在被依法執行勞動教養的人員,解除勞動教養,剩余期限不再執行。
近日,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專家表示,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對于排除我國目前“民告官”的種種法律障礙和困難,保障官民爭議解決法律渠道的順暢將發揮重要作用。
針對“立案難”,修正案草案強化了法院受理程序約束,增加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起訴狀時當場予以登記,并出具注明日期的書面憑證。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并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受理。修正案草案還明確了法院的相應責任,增加規定:不接收起訴狀的,當事人可向上級法院投訴,上級法院應責令改正,并對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為方便當事人行使訴權,修正案草案還明確了可以“口頭起訴”:起訴應當向法院遞交起訴狀,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法院記入筆錄,出具注明日期的書面憑證,并告知對方當事人。
針對執行難,修正案草案增加規定: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情況予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