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偉,劉玉國,王冰潔,董 超
(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022)
《投資經濟學》教材創新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李北偉,劉玉國,王冰潔,董 超
(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022)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入改革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現有的《投資經濟學》教材在很多方面已無法滿足如今的教學需求,本文就《投資經濟學》教材及投資經濟學課程做了相應的問卷調查,并得出了一系列的對策與建議。
投資經濟學;教材改革;對策與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投資經濟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經濟學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理論經濟學為指導,考察現代經濟社會中的投資運動過程及其規律。投資經濟學課程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已經成為投資領域諸經濟學科賴以建立的理論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投資經濟的發展和深化,我國各經濟類高校陸續出版了《投資經濟學》的教科書,可以說《投資經濟學》的編寫已經達到了相對繁榮的時期。目前影響力較大的代表教材有:金德環編著的《投資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任淮秀編著的《投資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方芳、陳康幼編著的《投資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鄧向榮編著的《投資經濟學》(天津大學出版社);楊文進編著的《投資經濟學》(中國財經出版社年版)等,以上教材皆因其經典性而多次再版。這些教材從不同角度對投資經濟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但是,面對投資經濟實踐和理論的發展和變化,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也深深感到原有的教材及其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大而全的教學內容難以適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要求,應該隨著經濟改革和理論的發展變化而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我校采用的是本校李北偉教授主編的《投資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在兼收并蓄國外同類著作精華的同時,緊密結合我國投資的實際情況,將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的觀點和理論以及做法加以整理和吸收。同時,還從教學特點出發,每一章節都列出了相應的學習要點、典型案例、小結和復習思考題,方便教師與學生的使用,達到了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效果。
投資經濟及管理專業為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的二級學科,其研究生專業技術經濟及管理為國家首批批準的兩家博士學位高校授權點之一,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省重點學科。投資經濟學課程是投資經濟及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于本科教學的第三學年開課。以往的投資經濟學課程由一位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為了給教材改革提供可靠性的實際依據,近兩年來該課程由5位以上教師共同承擔授課任務,每位教師承擔一個或兩個相關章節的內容教學。教材原有章節如下:投資概述、投資與宏觀經濟、投資環境的建設與評價、融資的渠道與模式、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投資、房地產投資、企業擴張并購與重組、個人理財、國際投資、風險管理與投資戰略、投資價值與效益評價,共十二個章節。
2.1 問題提出
教科書是專業知識的基本載體,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是教師授課內容的依據。教材理論知識的嚴謹性、邏輯性、案例的生動性、是否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得到學生們的反饋可以為完善教材編撰提供重要信息,以便及時對教材在內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和修改。
投資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教材總體態勢較好,但是在教材邏輯、內容新穎、部分內容的授課方式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門課由多個教師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不同教師的見解和講授風格,卻無法使學生完全吸收理解每位教師授課的內容,此外教師授課時間不足也導致了教學任務無法完成。除此之外,教材內容的冗余、枯燥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我國的經濟體制自1978年以來經歷了四個階段,即1978-1987年的自上而下的供給主導型變遷階段、1988-1991年的中間擴散型變遷階段、1992-2002年的市場需求誘導型初步形成階段和2003年至今的市場需求誘導型深化改革階段。我國從以中央政府為國有資本投資主體向企業成為投資主體的投資體制變遷,最終目標是要建立市場引導、企業自主、銀行獨立、融資方式靈活、中介規范、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資體制。因而,在此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實現的前提下,應針對投資體制的變化,對教材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
2.2 投資經濟學課程調研及結果
鑒于目前投資經濟及管理專業對教材改革的需求,對2008級、2009級兩個學年的已學過此課程的學生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投資經濟學課程的授課情況、課程內容設置以及教材內容的意見及建議。以第一手數據資料為基礎,為投資經濟學教材改革提出有針對性的優化建議。
2.2.1 基本情況
在設計問卷的過程中,我們從教材內容及教學方式為主要調查方面,要求學生從幾個選項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本問卷共有17道問題,其中有兩道主觀題。
共發放紙質問卷60份,回收問卷53份,有效問卷為53份。其中,調查的學生為2008級和2009級兩屆投資經濟及管理專業本科學生。
2.2.2 調研結果分析
(1)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不符。《投資經濟學》針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應為: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投資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與投資經濟學相關的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掌握處理實業投資、金融投資、風險投資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夠將投資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運用于實踐之中,具有較強的投資組織與決策能力;熟悉國家有關投資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國內外投資經濟學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6.6%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不符合學科要求;47.2%的學生認為教材沒有充分注重學科的交叉;只有1.9%的學生認為及時地引入了最新成果;還有32.1%的學生認為教學與實際業務聯系不夠密切;只有39.65%的學生認為課程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有26.4%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培養需求;37.7%的學生對課程學習對未來擇業是否有用存在懷疑。從目前已經出版的《投資經濟學》的內容來看,大多數的版本包含投資經濟學概述、投資與經濟發展、投資環境、投資的宏觀調控等章節,而大多數教材將重點放在虛擬投資上,忽略了實體投資的重要性。同時,在教材的章節之間缺少邏輯關系,阻礙了學生們對投資經濟學整體脈絡的把握。除此之外,大多數教材重理論而輕實踐,不僅無法使學生學以致用,還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以上幾點都脫離了投資經濟學原本的教學目標。
(2)教學形式單一。傳統的教學形式多是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的地位,無法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在進行試驗之后,以5位教師組成的教師團隊對投資經濟學課程進行教學,以案例教學的形式進行。此次的問卷調查顯示,在進行改革后81.1%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的效果好;92.5%的學生認可改革后的課程教學形式;86.8%的學生認為改革后的教學形式可以滿足教學需求;84.9%的學生認為改革后教師授課效果很好。但是依舊存在30.2%的學生認為教師的講授方法、教學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不夠;還有大多數學生希望以開卷和論文的形式作為考核方式。
結合對投資經濟及管理專業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分析,本文提出對策如下:
3.1 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
(1)整合課程設置,避免脫節和重復。《投資經濟學》原有教材內容邏輯關系不密切,依照各種分類依據進行的分類使得一些內容在不同章節都有涉獵,存在脫節和重復的現象。在進行改革時,應注重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以及連貫性,避免脫節和重復。(2)強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理論聯系實際。投資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其學科內容的跨度、深度都較大,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強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3)注重綜合素質教育。在教授學生們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質、綜合能力發展等方面的培養。
3.2 對教材內容進行改革
教師應該拓寬教材現有內容,及時將最新學科發展動態和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材中,或者在教材建設過程中將其他的導讀導教教科書與大量的指導性閱讀書籍有機結合。針對調查中突出體現的教材內容與培養目標不符這一問題,在進行教材建設的過程中,要考慮培養目標的重要性,注重學科的交叉。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未來就業或深造時可能用到的實際業務,將教學與實際業務相聯系。
3.3 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課堂教學從傳統灌輸性教學向探索性教學轉變。探索性教學是一種由教師指引學生分組共同協作,不斷提出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的新型課堂教學方式。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高效吸收,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提供了可能。(2)實驗教學從驗證性實驗向綜合性實驗轉變。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把綜合性實驗解釋為“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課程知識的實驗”。綜合性實驗可以彌補傳統驗證性實驗的不足,提升學生對問題的綜合分析以及解決的能力。(3)考核方式從應答性考試向創作性考試轉變。學生對于傳統的應答性考試比較抵觸,更喜歡創作型的考試。大多數學生認為以論文、報告及其他對本門課程具有梳理性質的考試方式更能提高他們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掌握知識的效率。
[1]金德環.投資經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任淮秀.投資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方芳,陳康幼.投資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4]鄧向榮.投資經濟學[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5]楊文進.投資經濟學[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年版,2004.
[6]李北偉.投資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吉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投資經濟與管理)專業介紹[EB/OL].(2009-04-02)[2013-04-15]. http://gl.jlu.edu.cn:8080/news_page.jsp?nid=243&cid=8,2009-04-02/2013-04-15.
[8]眭依凡.大學: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J].中國教育研究,2006(12):3-9.
[9]劉彩娥.文獻檢索課教材改革的幾點建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24(1):32-33.
[10]郭勵弘.中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前瞻[J].管理世界,2003(11):28-36.
[11]李樹海.中國政府投資體制改革的反思與對策[J].河北學刊,2012,32(7):135-137.
[12]李文喜.傳統教學評價——高校創新教育實施的桎梏[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101(1):43-45.
[13]江月玲.綜合性實驗教學的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1):61-65.
2013-10-29
吉林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第三批重大項目(ZD110620)。
李北偉(1963- ),男,黑龍江雙城人,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從事技術創新理論與方法。
G642
A
1008-178X(2014)01-0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