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芳
大同煤礦集團第三醫院 山西大同 037017
長期臥床病人的護理措施和體會
李占芳
大同煤礦集團第三醫院 山西大同 037017
目的:通過采取綜合措施減少長期臥床病人并發癥的出現,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方法:對病人系統地進行心理護理、壓瘡護理,飲食、排便的護理,防止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的綜合護理。結果:有效的減少臥床病人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病人早日康復。結論:護理人員要有高度責任心,豐富專業知識,嫻熟操作技術,才能有效的為長期臥床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
臥床病人護理措施體會
長期臥床病人一般包括昏迷病人,癱瘓病人,骨折病人,癌癥后期病人等。而我們又該如何護理長期臥床病人呢?通過在臨床護理工作多年的經驗,我認為對于臥床病人的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壓瘡護理,飲食、排便的護理,防止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的護理等幾方面。
臥床病人除昏迷病人外,其余的清醒病人因為一方面忍受著疾病的折磨,另一方面在生活上一切都需要別人照顧,所以會產生不同程度上的焦慮恐懼、悲觀失望的情緒變化,甚至還會有煩躁易怒的表現。
1.1 對于這樣的病人,對其進行心理護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們要耐心的與病人溝通,用親切的語氣向病人講述他所患疾病的一些知識,從而增強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讓病人感到被尊重、被理解、愿意向你傾訴苦衷和困難。我們護士則應運用語言的暗示為其解除思想上的負擔,減輕心理壓力,還可以列舉一些已康復病人例子來增強病人的信心,使之保持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更利于疾病的康復。
1.2 同時要和病人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家屬要多關心體貼病人,盡量不要把不良情緒帶給病人,這對病人的康復很重要[1],使病人從家屬的鼓勵和支持當中獲得戰勝病魔的力量。即使無法康復,也能坦然的面對這一事實,積極主動配合大夫護士給予的治療和護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對于臥床病人,由于肢體活動減少,局部組織處于長期受壓狀態,再加上大小便失禁、出汗多、營養不良等因素使壓瘡的發生很難避免。壓瘡一旦發生,其創面的修復較為困難,不僅會使病人的痛苦增加,也會給家屬帶來較大的負擔。所以對于壓瘡的護理重在預防,針對壓瘡形成的原因采取具體的護理措施包括:
2.1 對于臥床病人的床褥、被單要清潔、柔軟、平整,有條件的病人應使用氣墊床,若無條件的可使用較厚的海綿墊。對于大小便失禁病人的床墊要經常換洗,還可使用一次性尿墊,也可給病人使用接尿器或病情需要留置尿管來避免弄濕床墊,并且要勤觀察一發現潮濕立即更換。
2.2 對于臥床病人,幫助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在床上翻身活動是很有效的措施。定
時給病人翻身,制定具體的翻身計劃,填寫翻身卡。一般白天2小時翻身一次,夜晚每3
小時翻身一次,當然,這個時間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翻身側臥的病人不能讓病人背部與病床呈90度角,應呈30度角,且背部墊軟枕,使一部分重力落在軟枕上,另一部
分重力落在臀大肌上,這樣由于軀體接觸床鋪的面積增大,使壓力分散,從而減輕了粗隆部的壓力,也可使骶尾部皮膚透氣及保持干燥。相同道理,在兩膝之間,腳踝除也應放置軟枕
減輕壓力。在給病人翻身時,至少要有兩名護士同時將病人抬起,再翻身,避免推、拉、
拖而擦傷皮膚。對于不能翻身的病人,護士應嚴格按照翻身計劃制定的時間,將雙手伸進病人身下,對背部和臀部的骨突處皮膚進行按摩,每次20-30分,使這里的皮膚能夠減壓透氣,也可以起到有效預防壓瘡的作用。對于受壓的骨突部位出現發紅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反應性充血",通過其改變體位避免此處再受壓,一般30-40分鐘后發紅癥狀會緩解[2],但如果病人受壓局部皮膚已發紅,30分鐘后不褪色,則表明該處軟組織已受損,不可再對其進行按摩,可用氣圈來保護此處皮膚不受壓,以免破潰。如果受壓部位在發紅的基礎上出現了水泡,對于小水泡,需防止蹭破,讓其自行吸收,大一點的水泡可用無菌注射器從水泡邊上刺入將里面的液體小心抽出,使其與皮膚緊密貼合,消毒此處皮膚,保持干燥,用無菌敷料包扎[3]。如果有的病人受壓皮膚出現擦破現象,碘伏消毒后可用新鮮生雞蛋內膜貼于此處,使其與皮膚完全貼合并保持干燥,有助于擦破皮膚的愈合。而對于已形成的較深的壓瘡,則要給予每日清創換藥以促進愈合。
2.3 對于臥床病人,應給予高蛋白、高營養飲食,來增加病人抵抗力和皮膚的彈性,也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
長期臥床的病人,由于活動量減少,消化功能較差,很多病人出現食欲差的情況,所以在飲食上一方面要注意營養均衡易消化,另一方面盡量做到色香味俱全能引起病人的食欲,應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還應鼓勵病人多飲水。對需要喂飯的病人,告知病人將頭偏向一側,以免食物誤入氣管。對于有吞咽困難的病人可放置胃管進行鼻飼或禁食者則給予靜脈高能量營養液輸入,以維持病人必需的熱能和營養素。在病人飯后自己可以刷牙漱口者可以讓其自行洗漱,不能完成者可由護士給予口腔護理,以清潔口腔,促進食欲,減少口腔感染的機會。
病人在床上因活動減少,腸蠕動也減弱,會出現便秘的情況。還有的病人會出現大便失禁的情況。對于便秘者,我們應該教給病人養成良好的在床上排便習慣。難以排便時可給予番瀉葉泡水喝或口服麻仁潤腸丸等緩瀉劑,再不行則使用開塞露100ml灌腸幫助排便。必要時可為病人人工取便,在此過程中,可配合給病人行腹部順時針環形按摩,能更好的幫其排出大便。在操作過程中,如果病人出現心悸等情況應停止操作。排便后要用用溫水清洗干凈臀部。對于大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時觀察及時清理大便,及時溫水清洗臀部,保證床鋪的清潔干燥,避免壓瘡的發生。
為了預防發生肺部感染,我們在給病人去臥位時,應將床頭太高15-30度,這樣可有效的預防病人誤吸或食物返流。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幫助病人間斷性取坐位、半臥位等。對不能坐的病人護士要勤翻身,勤拍背,拍背時要將手掌鼓起,呈空心狀,從下往上扣拍,鼓勵病人咳嗽排痰。對于痰液粘稠者要給予霧化吸入。對有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病人要按照其護理常規進行護理。
為防止泌尿系感染的發生,需注意在給病人留置尿管時,要在無菌操作下進行。集尿袋任何時候都應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返流引起感染。尿道口每天用溫水清洗,用碘伏消毒兩次。在給病人翻身前,先夾閉尿管,病人尿液在膀胱充盈后翻身可達到沖洗的目的,再打開放尿。還要鼓勵病人多飲水,定期做尿常規檢查。一旦有感染發生時,這時我們則應該給予病人膀胱沖洗,一日兩次,沖洗液為0.9%生理鹽水250ml內加入慶大霉素8萬單位。直到感染癥狀消失,尿常規化驗正常后停止。
對于臥床病人,機體各方面的機能都相對較差,只有給予精心的護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這對于臥床病人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護士為臥床病人制定周密的護理計劃,將心理、壓瘡、飲食等各方面的護理措施綜合運用,才能為臥床病人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有效的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1]張嵐長期臥床病人的心理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2,3:133-02
[2]盧秀錦骨科臥床患者壓瘡預防的護理研究進展[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5:544
[3]許翠龍老年臥床患者壓瘡的綜合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3-14
R473.5
B
1009-6019(2014)09-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