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肖穎潔 孔艷梅 劉斌霞 劉垚 丁璐
云南省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三病區 云南昆明 650101
經橈動脈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探析
李芳 肖穎潔 孔艷梅 劉斌霞 劉垚 丁璐(通訊作者)
云南省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三病區 云南昆明 650101
目的:探究經橈動脈穿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方法:對147例擇期經橈動脈穿刺進行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有針對性、有效的實施護理措施。結果:進行介入治療的147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例拆除繃帶后,由于手腕活動過劇并發輕微出血,經重新加壓包扎,強化健康教育,患者積極配合,未再出現出血;有6例出現張力性水泡,經局部消毒,無菌注射器抽液,加壓包扎后未再出現水泡,均康復出院。結論:護理措施的有效實施是確保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重要環節。
橈動脈穿刺;冠心病患者;介入手術;護理
心臟介入是一種新型診斷與治療心血管疾病技術,經過穿刺體表血管,在數字減影的連續投照下,送入心臟導管,通過特定的心臟導管操作技術對心臟病進行確診和治療的診治方法[1]。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是經外周動脈穿刺,插管送導管前端至左右冠狀動脈開口處,通過造影準確的了解冠狀動脈病變的部位、狹窄程度和遠端冠狀動脈血流通暢情況,并測定左室功能[2]。我科于2014年3月到6月共進行147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手術,現將護理介紹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們分析的為2014年3月到6月在我科進行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共147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60例;年齡19歲-80歲;冠狀動脈造影115例,冠狀動脈造影+支架32例,置入支架數1-3個。
1.2 護理
1.2.1 術前護理
1.2.1.1 心理護理:心臟介入手術雖然創傷小,但患者來說始終是一次手術,難免會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和術后康復。因此,我們要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和導管室環境等,以減輕或消除患者思想顧慮、緊張和恐懼心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使之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1.2.1.2 行為訓練:訓練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臥位等。
1.2.1.3 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產氣食物,以避免腹脹等不適。
1.2.1.4 常規檢查:血常規、出凝血常規、肝腎功能、輸血前四項、肝炎全套,EKG,UCG,胸片等。
1.2.1.5 術前用藥、備皮:認真準備穿刺部位的皮膚,換衣,必要時擦身;遵醫囑給予術前靜脈或口服藥。
1.2.1.6 建立靜脈通道:留置靜脈套管針(左側上肢或下肢);手腕帶戴于左手;測雙側橈動脈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1.2.1.7 留置導尿管:遵醫囑留置導尿管,如前列腺肥大或排尿困難者。
1.2.1.8 測量生命體征:術前測量,并將結果填寫于護理記錄單;摘下身上的金屬物品,排空膀胱,送患者到導管室。
1.2.2 術后護理
1.2.2.1 心電監護及病情觀察:內容包括血壓、心電、血氧飽和度,注意患者主訴、心律、心率、血壓及病情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高迷走神經反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發癥。
1.2.2.2 術肢制動及血液循環觀察:使用夾板固定穿刺側腕部24小時;護士15-30分鐘觀察患者病情、穿刺局部及術肢血液循環情況。注意觀察穿刺局部有無滲血及血腫;橈動脈搏動及加壓包扎情況;局部皮膚張力、顏色、溫度,有血腫時用筆劃出界限,發現異常及時報告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積極配合處理,及時做好護理記錄。
1.2.2.3 水化療法:水化治療促進造影劑排除,減輕腎臟毒性,必須切實做好。術后鼓勵并督促患者大量飲水,24小時飲水1000-2000ml,尤其是術后1、2、3小時內每小時飲水400-500ml,按患者自身感受,少量多次飲水,以不引起胃部不適為前提,以后正常飲水,以術后4小時尿量達800ml為標準;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可增加水分,增加尿量。準確記錄術后24小時尿量。
1.2.2.4 重視局部加壓繃帶的去除:在沒有出血或血腫等并發癥的情況下,24小時內去除繃帶,以避免局部皮膚潰破或張力性水泡的發生。
1.2.2.5 術肢活動:去除繃帶后,術側腕關節仍然不能活動過劇,以避免出血或血腫等發生。有慢性滲血和血腫者,均應復查紅細胞、血色素及紅細胞壓積,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及患者主訴。如紅細胞、血色素進行性下降,患者出現口渴、出汗、頭暈、乏力、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等,遵醫囑按失血性休克及時配血和輸血,補液治療,使用強心劑及升壓藥,并停用血管擴張劑和利尿劑,同時積極查明出血的原因。
1.2.2.6 穿刺局部皮膚護理:保持穿刺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對皮膚潰破者,除保持破潰面的清潔干燥外,應及時換藥,以防感染;局部水泡者,常規消毒后,無菌注射器抽出泡液,無菌紗布加壓包扎。
1.2.2.7 抗凝治療的護理:遵醫囑按時使用抗凝藥物,同時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嘔吐物、大小便、皮膚、牙齦、注射部位等處有無出血征象;監測出凝血時間。
1.2.2.8 門診復診:遵醫囑告訴患者出院后1-2周門診復診1次,查肝功能和血常規;術后6-9個月到醫院復查冠狀動脈造影;有心絞痛癥狀隨時急診入院,及時做ECG,查心肌酶譜或肌鈣蛋白等。疑診支架內急性或亞急性血栓,大分支血管或擴張局部急性閉塞等嚴重并發癥者,及時入導管室行再次冠狀動脈造影或介入治療。
心臟介入治療技術發展迅速,為心臟病患者的治療帶來了突破性進展,使眾多的心臟病患者受益[3]。但如果護理工作不到位會嚴重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患者術后的康復,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有針對性,有效實施各項護理措施,確保最佳治療效果。
[1]王佳冰.心臟介入手術的護理體會.中國療養醫學,2010,11(27): 1005-1006.
[2]羅淑鳳,潘愛娣.經橈動脈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當代護士,2011,9下旬刊(專科版):17-18.
[3]汪朝霞.心臟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醫學臨床研究,2010,4(27): 759-760
R473.5
B
1009-6019(2014)09-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