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霞
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貴州安順 561000
全麻術后恢復期的臨床復蘇護理體會
鄭海霞
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貴州安順 561000
目的:探討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恢復期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麻醉恢復室2013年1月-6月對980例全身麻醉術后患者的護理資料。結果:所有患者恢復順利,并平安返回病房,無護理并發癥發生。結論:重視術后恢復室護理安全,并采取恰當防護措施,是確保患者安全的關鍵。
全身麻醉;恢復期;護理
一般來說,全身麻醉一定比局部麻醉安全,因為它是由醫生全程控制的。但是全身麻醉患者術后蘇醒期間,常出現意識模糊、躁動不安、掙扎,相應地帶來許多安全隱患。手術完畢,返回病房,但麻醉對患者的影響并未徹底消除,此時患者未完全清醒,自身的保護性反射比較弱,再加上手術的創傷,各類麻醉藥物及麻醉輔助藥物的特殊作用,均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血壓劇降、心律紊亂、喉頭痙攣、上呼吸道梗阻、甚至心搏驟停等[1],其潛在的危險性并不亞于手術期間。為此,我們對麻醉術后恢復期的臨床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全身麻醉術后恢復室的安全防護方法與效果。
1.1 患者入麻醉恢復室后,妥善安置,根據麻醉方式采取體位,做好與麻醉醫師和巡迴護士的交接工作,了解術中情況,肌松藥的劑量、用藥時間、追加用藥劑量及時間;術中主要的合并癥等。核對患者姓名、手術、名稱、帶人藥物名稱;輸血者需再次核對并簽名,交接病歷并記錄簽字。
1.2 備好各種急救藥物及監測儀器。患者入恢復室前根據麻醉醫生要求的潮氣量和呼吸頻率設置好呼吸機備用,入室后立即將呼吸機與患者氣管導管連接,機控或輔助患者呼吸;連接監護儀監測心電圖、無創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每5~15min觀察記錄一次,直至穩定為止。同時記錄體溫、蘇醒時間、肢體感覺運動恢復的時間,發生并發癥的處理結果,在室停留時間等。
1.3 注意保暖:調節室溫、加蓋毛毯,減少身體大面積暴露引起的不利影響,如心臟意外事件的發生、凝血功能障礙、蘇醒延遲等。
1.4 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采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觀察呼吸的頻率和節律,及時清除呼吸道、口咽分泌物。
病人進入PACU后,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痰。吸痰時堅持由內向外的原則,先吸氣管內分泌物,然后再吸口、鼻腔內分泌物。密切觀察病人的脈搏氧飽和度及其他生命體征的變化,如發現脈搏氧飽和度低于95%,應立即檢查螺旋管與導管連接是否松脫;導管氣囊是否漏氣以致導管滑出氣道;導管是否被分泌物堵塞;氧氣壓力是否不足等等,這些情況均應一一排除。
掌握拔除氣管內導管的指征:即呼之睜眼、眼神正常,吞咽咳嗽反射存在;循環穩定,血壓、脈搏、心率在正常范圍;自主呼吸次數≥10次/分、潮氣量≥7ml/kg;脫氧5min脈搏氧飽和度≥95%;肌力恢復程度:握手有力、能抬頭5秒;;拔管前充分吸痰[3]。拔管后如無禁忌,頭部抬高30度,氧氣吸入10min,觀察15~30min送回病房。
手術完畢,患者進入麻醉恢復室,特別是清醒患者心理復雜,擔心手術效果,加之機體各器官功能不穩定,極易出現意外。護理人員應理解患者,安慰患者,用和藹的態度,恰當的語言向患者解釋麻醉恢復期的必要性,提供舒適的環境,合適的體位,全面的監測,解除患者的焦慮和擔憂,同時做好完善的止痛。
4.1 咽喉異物感
全身麻醉是在病人意識消失后行氣管內置管維持患者呼吸功能,因而手術后,病人會感覺到咽喉有異物感,我院插管后常規給地塞米松5至10mg靜推,拔管后常規給予氧氣霧化吸入療法,對消失咽喉部不適十分有效。
4.2 發冷、寒顫
大部份手術室的溫度,都維持在攝氏二十度至二十五度之間,手術的時間愈長,病人暴露在低溫的情況愈久,造成了體溫過低的現象。所以手術中就要注意輸液和沖洗液溫度的適當,沖洗腹部的溶液也應事先加溫,術后仍有寒顫時,可給予杜冷丁10~20mg靜推一般就可改善,通常術后1 ~2小時即可恢復正常[4]。
4.3 惡心、嘔吐
主要是由于術中充氣,CO2對膈肌刺激或高碳酸血癥引起。護士應主動關心患者,消除緊張情緒,并指導患者用手按壓傷口,減輕嘔吐時腹壓增加對傷口的影響,如嘔吐劇烈,可按醫囑給予止吐劑。
全身麻醉是吸入了麻醉藥或靜脈內注入麻醉藥后,抑制大腦皮質,使患者暫時失去知覺,在無痛覺安睡的情況下保證各種手術的完成。全身麻醉過程中,患者的呼吸由機器控制,供氧得到保證,一切生命指標如血壓、心跳均在正常范圍,不影響呼吸及循環功能,不會引起腦缺氧。在全身麻醉過程中,雖然患者失去意識,但麻醉過后,患者逐漸清醒,一切恢復正常,如同睡了一覺醒來,對患者智力不產生影響。許多家長都擔心全身麻醉會不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負面影響,是否影響智力、記憶力等,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麻醉恢復室是手術后患者麻醉恢復場所,也是麻醉科重要責任崗位之一。對于手術后患者的安全保障和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手術后由于術中麻醉用藥仍有殘余作用,部分患者保護性發射未完全恢復正常,易發生呼吸道阻塞、通氣不足、嘔吐、誤吸、出血或循環功能不穩定等并發癥,因此患者術后仍需要在嚴密監控下恢復,防止意外情況發生。PAVU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各種設備和監護儀器,對術后患者麻醉恢復過程進行監護和治療,早期發現和處理手術麻醉后并發癥,確保手術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或者離院。
[1]黃榮杏、陳秀杰、張瑩,《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7)
[2]自智萍,易亞玲,王琦,等.全身麻醉患者恢復期的常見并發癥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05,26(5):463.
[3]彭小貝.單純靜脈麻醉患兒麻醉復蘇期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1.25
R473
B
1009-6019(2014)09-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