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 孔春雨
貴州省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畢節 551700
胃鏡粘膜活檢診斷胃癌10例臨床病理分析
吳梅 孔春雨
貴州省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畢節 551700
目的:分析并探討胃鏡粘膜活檢診斷胃癌的檢出率,及在診斷中出現的問題,實現胃癌早期臨床確診率的提高。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胃鏡黏膜活檢組織診斷為胃癌的1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回顧性分析其臨床及病理資料。結果:胃鏡黏膜活檢診斷胃癌的檢出率為9.5%。胃鏡檢查癌檢出率70%,二次活檢確診率20%。胃鏡漏診率10%。結論:在臨床診斷胃癌中,胃鏡檢測與病理分析為必要操作,二次活檢可以有效減少胃癌的錯診率與漏診率。對于胃鏡下非正常黏膜,采用常規活檢方法可有效提高早期平坦型胃癌的檢出率。
胃鏡粘膜活檢;胃癌;臨床病理
在我國所有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胃癌位居榜首。胃癌早期癥狀與胃潰瘍非常相似,因而不易被發現。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胃鏡胃粘膜切片病理檢查對胃癌進行診斷[1]。充分結合胃鏡與活檢,能夠在早期發現胃癌,并進行準確診斷,從而決定了胃癌患者的及時治療與預后。本實驗以我院胃鏡黏膜活檢組織診斷為胃癌的1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并探討胃鏡粘膜活檢診斷胃癌的檢出率,及在診斷中出現的問題,實現胃癌早期臨床確診率的提高。具體操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胃鏡黏膜活檢組織105例中,診斷為胃癌的1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8例,女2例,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之比為4:1。年齡分布:20-87歲,平均年齡(65.7±8.1)歲。發病部位:4例胃竇,2例賁門,2例胃體,1例幽門,1例胃底。所有患者臨床表現為上腹不適,黑便,嘔血,身形消瘦等。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纖維胃鏡檢查,給予胃粘膜出現異常的病例施行常規檢查。所有病例標本均施行常規或快速石蠟切片,以及HE染色。
2.1 胃鏡檢查結果
在105例胃鏡黏膜活檢組織中,共有10例胃癌患者,占9.5%。經胃鏡檢查,有7例懷疑為胃癌,其中5例為潰瘍型,2例為隆起型,占確診胃癌病例的70%;2例不確定,占20%,1例最后診斷為炎癥,漏診率為10%。二次活檢2例,其確診率為20%。
2.2 病理活檢結果
在確診胃癌患者中,6例為腺癌,2例為印戒細胞癌,1例為粘液腺癌,1例為鱗癌。
作為我國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胃癌的發病率在消化道類腫瘤中最高,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的改變,胃癌的發生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胃癌的發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臨床目前尚未確定單一的胃癌直接病因。導致胃癌產生的因素主要有飲食結構、化學致癌物質等。目前,人們逐漸重視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潰瘍、慢性胃炎、胃癌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一些胃癌患者較多的直系親屬同樣患有胃癌,說明此種病癥與遺傳因素有關。此外,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疾病也可造成癌變的發生。胃癌的多發部位為胃竇,發病的年齡大多集中于50歲至75歲,低于30歲,或高于80歲發生胃癌的人數非常少。在本組實驗中,男性發病人數與女性發病人數的比例為4:1,同相關文獻報道吻合,可能與同等條件下,男性喝酒、抽煙人數較高有關[2]。
根據外科病理學相關規定,胃癌的組織學分型一般分為普通型與特殊亞型這兩大類[3]。其中印戒細胞癌、乳頭狀腺癌、粘液腺癌、管狀腺癌等為普通型,鱗癌、腺肉瘤樣癌、鱗癌、原發性絨癌、肝樣腺癌等屬于特殊亞型。由于胃鏡黏膜活檢的組織比較少,因而病理活檢進行診斷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鱗癌、粘液腺癌、印戒細胞癌等組織學特點并不相同,因而可以在胃鏡粘膜活檢報告進行明確診斷,同時,將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納入腺癌的范疇。在本研究中,大部分的胃癌患者的病理分型為腺癌,其次為印戒細胞癌以及粘液腺癌。
胃鏡黏膜活檢的準確診斷決定了胃癌患者的及時治療與預后。在首次胃鏡黏膜活檢組織中,需高度重視經胃鏡檢查懷疑為胃癌、病理活檢未發現胃癌的這類患者,當病理科經過連續的切片后,依然沒有發現胃癌存在,則需對此類患者進行二次活檢,病例非常特殊的情況下,還應考慮進行三次活檢。對于首檢出現漏診的情況,主要原因便是患者的癌性潰瘍表面出現了較多的壞死組織,對癌組織的成功取得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在對懷疑胃癌病例進行胃鏡檢查中,大多數為中晚期癌癥患者,經過重復多次的胃鏡活檢,大都能將其正確診斷出來,發生錯診、漏診的概率非常低。相對于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的首次黏膜活檢的確診率就出現明顯的下降,少部分的患者甚至無法正常取得活檢。由于在胃癌早期,其臨床表現不是十分典型與明顯,臨床醫生及患者對其不夠重視,因而檢出率明顯低于中晚期胃癌。因此,早期發現、診斷及治療在胃癌的臨床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外,在早期的平坦局限型胃癌的胃鏡檢查中,表現多為紅斑、粘膜粗糙以及糜爛等,因而不被重視。對于非正常黏膜病例,筆者建議采取常規活檢,尤其是存在胃息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等病癥的易患人群,通過多點取材,重復活檢等方法,實現早期胃癌檢出率的提高。因此,醫務工作者應高度重視此類病理診斷與胃鏡診斷具有分歧的病例,切不可因為病理醫生的失誤判斷而導致誤診的產生,為避免造成嚴重后果,必要時可到上級醫院進行會診。另外,一定要積極隨訪早期平坦局限型胃癌這種病癥,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從而充分提高早期胃癌的臨床確診率。
[1]程宏厚,王天明.197例早期胃癌臨床病理分析[J].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2011,10(06):201-202.
[2]王仰坤,高春芳,張現偉,等.胃粘膜內印戒細胞癌19例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0,16(06):433-436.
[3]劉學蓉,陳曉紅.胃粘膜活檢胃癌80例臨床病理分析[J].西南軍醫,2012,10(05):25-26.
R735.2
B
1009-6019(2014)09-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