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波
云南省峨山縣人民醫院 云南峨山 653200
胎膜早破剖宮產術中碘伏預防感染的臨床應用分析
王玉波
云南省峨山縣人民醫院 云南峨山 653200
目的:探討胎膜早破行剖宮產時0.1%碘伏沖洗宮腔對預防感染的作用。方法:選胎膜早破行子宮下段剖宮產的產婦165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85例,對照組80例,實驗組在胎兒胎盤胎膜娩出后用0.1%碘伏沖洗宮腔,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比較兩組術后產褥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的時間、子宮內膜炎及腹壁切口感染的發生率。結果:胎膜早破實驗組產褥感染2例(2.35%),對照組8例(1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抗生素使用延長至48小時以上實驗組3例(3.52%),對照組9例(1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子宮內膜炎實驗組0例,對照組2例(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部切口感染:實驗組0例,對照組3例(3.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胎膜早破剖宮產時0.1%碘伏沖洗宮腔可以降低術后產褥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的時間、子宮內膜炎及腹部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胎膜早破;剖宮產;碘伏;預防感染
胎膜早破是指臨產前胎膜破裂,妊娠滿37周后的胎膜早破發生率10%,不滿37周的胎膜早破發生率2.0-3.5%,可導致早產、臍帶脫垂及母兒的感染[1]。是產科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圍生兒病死率增加,宮內感染率及產褥感染率均升高。有學者在因胎膜早破而住院的患者中取陰道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檢出致病菌生長率高達44.3%[2]。感染是胎膜早破最重要的原因。碘伏屬中效消毒劑,具有廣譜殺菌作用,作用迅速、低毒,對皮膚黏膜無刺激。本報道主要探討胎膜早破行剖宮產時0.1%碘伏沖洗宮腔對預防感染是否有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孕37周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患者因為各種手術指征行剖宮產,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中關于胎膜早破的診斷標準,共165例,平均年齡(26.5+5.5)歲,其中頭盆不稱45例,胎位不正37例,胎兒宮內窘迫16例,疤痕子宮34例,社會因素33例。剖宮產的術式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子宮切口用可吸收線雙層單純連續縫合,腹部切口均為下腹部縱切口,胎膜早破未超過12小時而且無明顯感染征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85例,對照組80例。在年齡、施術者、孕產次等情況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實驗組胎兒胎盤胎膜娩出后,吸盡宮內的積血及羊水,用0.1%碘伏250ml(有效碘含量為0.41%~0.51%的碘伏50ml加生理鹽水200ml)沖洗宮腔,碘伏在宮腔浸泡(作用時間>2分鐘),縫合子宮肌層一半后,部分碘伏流入陰道,吸引器吸出剩余碘伏,縫合腹壁筋膜后,少量0.1%碘伏沖洗腹壁切口,無菌紗布擦干后正常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剖宮產屬于Ⅱ類手術,術中預防使用抗生素,兩組均鉗夾臍帶后靜脈滴注頭孢拉定1.5克,比較住院期間產褥感染、抗生素使用的時間、子宮內膜炎及腹壁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褥感染情況:胎膜早破患者共165例,術后發熱,體溫≥38℃患者18例(6例研究組,12例對照組),排除因其他原因導致的感染,3例乳腺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血栓性靜脈炎,1例泌尿系統感染。實驗組85例,術后發生產褥感染2例(2.359%),對照組80例,術后發生產褥感染8例(10.00%),兩組胎膜早破患者的產褥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抗生素使用情況:165例患者均在鉗夾臍帶后立即靜脈應用頭孢拉定1.5克,術后24小時再用2次。出現特殊情況包括發熱、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惡露有腥臭味等,延長至48小時以上,實驗組3例(3.52%),對照組9例(1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子宮內膜炎: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感染或發熱,子宮壓痛并有臭味或膿性惡露而無其他感染因素患者。實驗組無此癥狀及體征。80例對照組,子宮內膜炎2例(2.5%),羊水培養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其中一例患者體溫高達40℃并伴寒顫、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加強抗感染后治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腹壁切口情況:實驗組共85例,無切口感染,脂肪液化2例,占2.35%,甲級切口愈合率97.64%,對照組共80例,切口感染3例(其中二期縫合1例),占3.75%,脂肪液化7例,占8.75%,甲級切口愈合率87.5%,,兩組感染率進行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胎膜早破與感染、胎位異常、營養因素、宮頸內口松弛、創傷等因素有關。感染是胎膜早破最重要的原因。正常的陰道內存在多種細菌,依靠乳酸桿菌、雌激素及陰道PH值維持陰道生態平衡,并不致病,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或外源病原體浸入,即可導致炎癥。感染與胎膜早破互為因果。陰道內的細菌可以產生蛋白酶、膠質酶和彈性蛋白酶,而這些酶可以直接降解胎膜的基質和膠質導致胎膜早破[3]。產婦胎膜早破后,陰道內的病原微生物易上行感染,胎膜早破的患者需警惕難產,剖宮產率增高,這樣就使得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子宮內膜炎、剖宮產后腹壁切口感染發生率明顯增高。
為預防胎膜早破剖宮產術后感染,一方面需加強圍生期衛生宣教與指導,妊娠后期禁止性生活,避免腹壓突然增加。積極預防與治療下生殖道感染及牙周炎。補充足量的維生素、鈣、鋅及銅等營養素。宮頸內口松弛者,于妊娠14-16周行宮頸環扎術并臥床休息[1]。胎膜早破患者術前盡量不做或少做陰道檢查。另一方面減少施行剖宮產時外源性致病菌的感染,手術室要達到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盡量縮短手術前住院的時間,減少院內感染的機會。做好圍手術期準備工作,盡量糾正感染的高危因素。嚴格遵守術中無菌原則,細致操作、徹底止血,提高手術技巧。術后若發現切口感染,應及時進行相關抗感染治療,有滲出或膿液的應及時取樣作病原學檢查。剖宮產手術主要感染的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蘭陽性球菌(葡萄球菌)為主,深部以革蘭陰性桿菌(大腸埃希菌)、腸球菌及厭氧菌為主。首選第一代頭孢菌素作為預防用藥。
本報道中使用的碘伏是碘與表面活性劑形成的不定性絡合物,表面活性劑為碘的載體和增溶劑,碘元素以絡合或包結的形式存在于載體中。在水中碘緩慢的游離出來,直接與菌體蛋白以及細菌酶蛋白發生鹵化反應,破壞了蛋白的生物學活性導致微生物死亡。由于碘伏的表面活性和乳化作用,一方面穿透性很強,另一方面乳化作用使細胞壁破壞,碘大量進入細胞內,破壞細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內容物外漏,導致微生物死亡。碘伏溶液中游離碘的濃度決定了其殺菌活性,隨著稀釋度的增加,殺菌活性臨界濃度隨著降低,游離碘的濃度增加,當稀釋到0.1%時,游離碘的濃度達到最大值。碘伏有廣譜殺菌作用,能夠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產科感染多是厭氧菌及需氧菌的混合感染,以厭氧菌居多。本報道使用0.1%碘伏沖洗宮腔,局部用藥能直接作用于宮腔,對陰道內的內源性細菌,起到殺菌和沖刷作用,從而阻斷上行性感染,一定程度上減低胎膜早破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的劑量、子宮內膜炎及腹部切口感染發生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碘伏價格便宜,使用方便值,不良反應少,得臨床進一步探討。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7 -138.
[2]楊淑華,劉穎,王建紅等.需氧菌與假絲酵母菌感染對胎膜早破母嬰結局影響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7):83-86.
[3]王楠,周昌菊.胎膜早破相關因素[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7): 1004-1005.
R714
B
1009-6019(2014)09-0293-02
王玉波,女,1977年9月,大學本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