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代詩人李遠故土考論

2014-03-29 06:08:02鄭宗榮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李 俊 鄭宗榮

唐代詩人李遠故土考論

李 俊 鄭宗榮

(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重慶萬州 404100)

關于唐代詩人李遠的故鄉,從其自稱的祖籍地隴西開始,直至以后他人所言的蜀地、夔州、云安,論者或語頗寥寥,或并無實據,并不能讓人信服。但李遠三首鄉愁題材詩《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長安即事送友人》、《送人入蜀》包含有較多的地理信息,我們可以據此確定其為夔州云安人。

李遠;故鄉;鄉愁詩;蜀地;夔州;云安

在既無正史的相關記載,也無李遠本人及其相互交好朋友明確說明的情況下,關于唐代詩人李遠的故鄉所在何處,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直至今日,仍有蜀人、夔州、云安三種說法。如譚正璧先生稱“李遠字求古(全唐詩云一作承古),蜀人。”[1]462梁超然則稱“以李遠為大和五年狀元是錯了,但說李遠夔州人則是完全正確的”;[2]47陳冠明也稱“李遠為夔州人。”[3]84熊篤則說“李遠字求古,夔州云陽人。”[4]71

上述三種說法,從傳統的行政隸屬關系上看,如果李遠為云安(今重慶云陽)人,則李遠為蜀人、夔州人之說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從“蜀地”的泛指與“夔州”及“夔州云安”的相對確指之差別來看,上述三種說法的并存,從一個方面說明,時至今日,關于李遠故鄉所在何處,論者并無十分確切的把握。

一、歷代典籍、方志中關于李遠故土之說

現存文獻中,語及李遠來自何處的最早記載當屬李遠自己的一篇文章《送賀著作憑出宰永新序》,其中有“隴西李遠獨后至”之句:“會稽賀憑,以著作郎出宰永新……一時學省憲府之友……乃相與賦詩送別秦東亭。隴西李遠獨后至……”[5]7950唐代溫憲《唐故集賢直院官榮王府長史程公墓志銘》則言“趙郡李遠”:“(程修己)性夷雅疏澹,白皙美風姿,趙郡李遠見之,以為沈約、謝抑流。”[6]211

李遠本人及溫憲談及李遠為何方人氏時,都繞開了其出生地,而是以祖籍地代之,并且其所取祖籍——無論隴西李氏、還是趙郡李氏都為望族,非天下其他李氏所能比擬。李遠自謂隴西李氏之后,是否出自攀龍附鳳心理,還是確有其事,今天已不可考。至于溫憲,其年齡稍小于李遠,二者當有交游,以另一望族趙郡李氏謂遠,或為筆誤,或為取悅,亦不可考。

宋代,有王象之所撰地理總志《輿地紀勝》,其自序稱“以郡之因革,見于篇首,而諸邑次之,郡之風俗又次之,其它如山川之英華,人物之奇杰,吏治之循良,方言之異聞,故老之傳說,與夫詩章文翰之關于風土者,皆附見焉。”[7]4云安亦見錄于書中,但其“人物”欄下只有“漢廷尉扶嘉”,并無李遠,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宋代之時,李遠為夔州云安人的說法或者流傳不廣,或者這一說法根本就不存在。

非以祖籍之地而以出生之地來談論李遠,從今天可見之文獻看,已在李遠身后數百年的金、元之際了。

金、元之時,李遠被籠統地稱為蜀人。由金入元文學家郝天挺注元好問之《唐詩鼓吹》云:“李遠,字求古。大和五年進士,蜀人。”[8]424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稱:“遠,字求古,大和五年杜陟榜進士及第,蜀人也。”[9]217清代徐松撰《登科記考》論及唐大和五年科考時,對這一觀點進行了直接引用[10]754。清朝初年編修的《全唐詩》也說李遠為蜀人:“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蜀人。第太和進士,歷忠、建、江三州刺史,終御史中丞。”[11]5930

明代,關于李遠故鄉的認定范圍則由蜀地縮小為蜀地之夔州,楊慎確指李遠為夔州人:“蜀士在唐居首選者九人,射洪陳伯玉,內江范金卿,閬州尹樞、樞弟尹極,夔州李遠,巴州張曙,綿州于環。”[12]729不過,楊慎應該是較早持有李遠為夔州人之論的人。稍晚于楊慎的徐應秋著有《玉芝堂談薈》,其書以“訂正名物,考證掌故”而特立于世,書中有對唐代李遠的考證:“遠,夔州人也。”[13]何宇度所著《益部談資》卷下專談蜀東夔州府,并將李遠列為此地鄉賢之列,稱“鄉賢則屈原、李遠……”[14]

與徐應秋幾乎同時代的曹學佺則將李遠的出生地進一步縮小到夔州云陽縣,其《蜀中廣記》卷四十五載:“李遠,字求古,云陽人也。”[15]這一時期的《嘉靖云陽縣志》記載與此相同,其人物錄下有“李遠,字求古,省元,咸通進士,有詩集行于世”(其中咸通當為大和之誤),其名勝錄下有“李遠墓,淳佑省元,五峰麓。”[16](其中淳佑年號當為大和之誤),李遠墓的出現,為李遠為云陽人之說增加了具體的物證。自此之后,關于李遠為云陽人的說法遂廣見于相關省縣的方志之中。

清代《嘉慶四川通志》也持此說:“李遠,云陽人。”[17]3686“唐李遠墓在縣西五峰麓。”[17]1775清《道光夔州府志》、清《咸豐云陽縣志》、民國二十四年《云陽縣志》均依此說。

綜上所述,關于李遠的故鄉所在何處這一問題,從今天所能見到的李遠之后的唐宋文獻并無相關記載,金元之際,始有李遠為蜀人的說法;明代,則先有李遠為蜀地夔州府人氏之論,繼之則進一步將李遠的故土縮小為夔州云陽縣,從此之后,李遠為云陽人氏的說法,遂泛濫開來,其后的省志、方志因之,幾乎成為公論。不過,以上眾論,皆語頗寥寥,亦不涉及更多證據,即便有諸如李遠墓塋在云陽五峰山麓之據,今天也幾不可考,所以,李遠為夔州人或者夔州云安人之說,并不能讓人信服。如譚正璧先生,在其所著《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也只稱李遠為蜀人,而不稱其為夔州或夔州云安人,個中緣由,正在于此。

其實,李遠是否為夔州人氏,除開依據典籍、方志為據進行結論之外,李遠本人的詩歌,也可作為一種旁證材料。

二、從李遠鄉愁題材詩論“李遠故鄉在夔州(云安)”

對于詩人來說,故鄉是其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故鄉所在的地理空間之上,附麗有殊異于其他地理區域的獨特的人文風情、自然山水,承載有影響詩人一生的獨特人生體驗,對于故鄉,詩人也因此生發出同樣殊異于異域他鄉的心理依戀、精神認同。當他們落筆于這類題材時,故鄉過往生活經驗及其情感體驗的獨特性也會銘刻在字里行間之中,并成為讀者追尋其故鄉蹤跡的可靠線索。

從《全唐詩》所錄李遠35首詩歌并兩聯詩句來看,其《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送人入蜀》、《長安即事寄友人》等三首詩歌中不僅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不舍親人的情感,其中也包含了詩人故鄉所在何處的地理信息。

(一)從《及第后送家兄游蜀》論李遠為蜀人

李遠及第,當在唐大中五年,《登科記考》依據《唐薈要》、《冊府元龜》對此有較詳細的記載:

五年辛亥,正月十七日,詔以兵戈未息,舉人權停。十二月,國子監祭酒裴通奏:“當司所授丞、簿,及諸館博士、助教、直講等,謹按《六典》云:‘丞,掌判監事。凡六學生每歲月業成上于監者,以上其業與司業、祭酒試之。明經帖經,口試策經義。進士貼一中經,試雜文,策時務,徵故事。’諸博士、助教,皆分經教授學者,每授一經,必令終講。所講未終,不得改業。諸博士、助教,皆計當年講授多少,以為考課等級。應補當司諸學生等,按學令云:諸生先讀經文通熟,然后授文講義。每旬放一日休假,前一日博士考試。其試,讀書每千言內試一帖,帖三言。講義者,每二千言內問大義一條。總試三條,通二為及第,通一及全不通者,斟量決罰。謹具當司官吏及學生令典,條件如前。伏望敕下有司,允臣所奏。”

進士二十五人:杜陟,李遠,殷羽,徐商,李汶儒,苗惲。[18]325

李遠及第后,自然有金榜題名的喜悅,故有詩《陪新及第赴同年會詩》,詩曰:

曾攀芳桂英,處處共君行。今日杏園宴,當時天樂聲。柳濃堪系馬,花上未藏鶯。滿座皆仙侶,同年別有情[11]5932。

不過,除了及第后的榮耀與喜悅,李遠也有遺憾,因為和他一起進京趕考的兄長并沒有與他一樣金榜題名。李遠及第之后,自當留在京城等待朝廷對他的加官進爵,而落第的兄長就只能離開京城,回到老家,兄弟間的離別在所難免,《及第后送家兄游蜀》就是關于這種情景的書寫,詩曰:

人誰無遠別,此別意多違。正鵠雖言中,冥鴻不共飛。玉京煙雨斷,巴國夢魂歸。若過嚴家瀨,殷勤看釣磯[11]5931。

從詩歌傳達的信息來看,李遠來自蜀地,應該是沒有疑義的,詩題對這一問題交代甚為清楚——因為沒有及第,其兄正擬從京城返回家鄉蜀地。但蜀地所指,甚為廣大,李遠來自蜀地何處?根據“玉京煙雨斷,巴國夢魂歸”句,我們或可將李遠的故土進一步縮小到巴地,因為句中傳達的情感正是滯留京城的詩人對故土“巴國”的思念。但蜀東巴地,涵蓋東漢末年劉璋所置三巴,地域同樣廣大,因此,李遠為巴地哪處州縣之人,此詩亦不可考。但李遠另有一詩《長安即事送友人》則可將這一地域進一步縮小到夔州。

(二)從《長安即事送友人》論李遠為夔州人

《長安即事寄友人》亦為一首鄉愁題材詩,其詩曰:

綺陌千年思斷蓬,今來還宿鳳城東。瑤臺鐘鼓長依舊,巫峽煙花自不同。千結故心為怨網,萬條新景作愁籠。何時更伴劉郎去,卻見夭桃滿樹紅。長遇豪家不敢過,此身誰與取高科。故園久絕書來后,南國空看雁去多。中夜永懷聽迭漏,先秋歸夢涉層波。愁人白發自生早,我獨少年能幾何[11]5935。

有論者從詩中“巫峽煙花自不同”句推論李遠故鄉當在三峽之中,如梁超然就認為,詩中將“京城與巫峽巴國相對舉,抒發了深沉的鄉思。由此可知他的家鄉應在巫峽附近。”[3]其實此詩之中,其旨歸于故土方位之句尚有“何時更伴劉郎去,卻見夭桃滿樹紅”以及“中夜永懷聽迭漏,先秋歸夢涉層波”句,只不過,因為句中并無明確的地理位置指稱,所以被以往的研究者忽略不考。

“何時更伴劉郎去,卻見夭桃滿樹紅”句中劉郎當指劉禹錫。“桃花”、“劉郎”及其相似意象并舉,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始于劉禹錫的《逰玄都觀詩》。關于這首詩的寫作緣起,《舊唐書》中有詳細記載:“禹錫銜前事未已,復作《逰玄都觀詩》,序曰:‘予貞元二十一年為尚書屯田員外郎時,此觀中未有花木。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還。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紅桃,滿觀如爍晨霞,遂有詩,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為主客郎中。重逰茲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逰。’其前篇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總是劉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又到來’之句。”[19]4211-4212

自此之后,“桃花”、“劉郎”并舉入詩,為詩人們紛紛仿效。宋沈義父注意到了這一文學現象,并在其所撰《沈氏樂府指迷》中對此進行了歸結,說:“又謂‘說桃須用紅雨、劉郞等字;說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說書須用銀鉤等事;說淚須用玉筯等字;說發須用綠云等事;說簟須用湘竹等事。不可直說破。’”[20]2808

不過,“劉郎”、“桃紅”并舉于一詩之中,對于李遠來說,絕非只出于對劉禹錫詩的互文性書寫,其中所寫更多的是追隨劉禹錫入夔足跡回歸故土的心跡。因為劉禹錫此詩寫就,“宰相欲任南省郎,禹錫再作《玄都觀看花君子》詩,語譏忿,當路者不喜,出為播州刺史。”[21]5129但詔下之后,因裴度力諫,劉禹錫最終改遷夔州。《新唐書》記載了這一史實:

詔下,御史中丞裴度為言:“播極遠,猿猱所宅,禹錫母八十余,不能往,當與其子死訣,恐傷陛下孝治,請稍內遷。”帝曰:“為人子者宜慎事,不貽親憂。若禹錫望它人,尤不可赦。”度不敢對,帝改容曰:“朕所言,責人子事,終不欲傷其親。”乃易連州,又徙夔州刺史[21]5129。

所以,結合相關史實來看《長安即事送友人》中“何時更伴劉郎去”句,李遠所表達的正是這樣的心跡,即:追隨劉禹錫入夔的足跡,回到久別的故鄉。至于“卻見夭桃滿樹紅”,則是想象中回到夔州后的景象了。鄉路迢迢,非歷千山萬水不能到達,因此即使夢回,也便“先秋歸夢涉層波”了,“歸夢層波”之謂,用來形容詩人居于三峽之中、長江邊上的故鄉,倒是十分的妥帖。故細論此詩,則其故鄉所指,當是夔州無誤。

(三)從《送人入蜀》論李遠為云安人

如前所述,雖然明代以后,多有李遠為夔州云安人氏之說,但這種觀點幾無憑據,故多可疑之處,不過,這個疑點可從李遠《送人入蜀》這首詩得到澄清。其詩曰:

蜀客本多愁,君今是勝游。碧藏云外樹,紅露驛邊樓。杜魄呼名語,巴江作字流。不知煙雨夜,何處夢刀州[11]5931。

從詩題及詩歌內容來看,這是一首送別詩,詩歌寫作的緣起是因為送別朋友入蜀,送行之人為李遠,即將入蜀的遠行之人則為詩中之“君”。與此相對應,故詩歌首句多愁之蜀客當為詩人自謂,李遠為蜀人,也可從此詩中得以確證。因為自己本為蜀人,所以當其送人入蜀之時,較之他人,更能催動其內心深處的故土之思,此即“多愁”之謂也。

順承這種詩情,“碧藏云外樹,紅露驛邊樓。杜魄呼名語,巴江作字流”四句,當是詩人對記憶中家鄉生活情景的具體描繪。“碧藏云外樹,紅露驛邊樓”更像蜀東巴地民居高踞山腰的情景,不類西蜀平原景觀特征。另外,其關于故土回憶性抒寫中有“巴江作字流”之句,有論者亦據此確定李遠為巴地之人。但僅以“巴江字流”而論,并不能確指此處巴江為巴地之江,更不能確指為今天所謂“長江”。因為從古代文獻中關于“巴江”、“巴字”這類詞語的運用來看,“巴江”在很多時候是一個關于蜀地河流的泛指稱謂。如《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鄧艾傳》載:“《禹貢》梁州之域,古之巴國也。閬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請與鄧為好。閬、白二水東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謂之巴,然則巴國因水為名。”[22]853此處謂如巴字之水為閬水(今嘉陵江)、白水(今白龍江);唐代徐凝《荊巫夢思》詩:“相思合眼夢何處,十二峯高巴字遙。”[11]5380此處“巴字”當為三峽中之長江;姚合詩有“江曉流巴字,山晴聳劍峰”(《和門下李相餞西蜀相公》)[11]5693、“劍銘生蘚色,巴字迭冰文”(《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韓卿宅》)[11]5620、“劍閣和銘峭,巴江帶字流”(《送楊尚書赴東川》)[11]5618句,從詩意來看,三首詩中所寫如“巴字”之江并不位于蜀中特定一端,而是分別居于西蜀(今川西)、果州(今四川南充)、東川(今四川三臺)。不過,當我們將“碧藏云外樹,紅露驛邊樓”與“巴江作字流”連綴起來進行觀照時,我們發現,在李遠筆下,其家鄉景象:城踞江岸、高聳接天,正是三峽中城市的寫照。

不過,如果我們深究“杜魄呼名語”句,則不僅“巴江”一詞所指可以縮小到“巴地長江”,而且李遠在詩中差不多就要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自己的故鄉就在夔州云安了。“杜魄”,即杜鵑鳥,相傳蜀帝杜宇魂魄化為杜鵑,故后人以杜魄稱杜鵑。以“杜魄”入詩,且言“杜魄”為此地“名語”——即此地有關于杜鵑的口口相傳的名人名言,也頗接近巴地云安風物實情。詩圣杜甫曾經路過云安,且在此停留大半年之久,這期間,老杜聽慣了杜鵑的吟唱,故有詠杜鵑之詩。其專以杜鵑為題的詩就有《杜鵑》、《子規》兩首。《杜鵑》一詩中,直言“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云安有杜鵑。”老杜此詩,儼然將杜鵑作為其所經行過的巴地涪州、萬州所沒有而為云安所特有之風物。《子規》詩曰:“峽里云安縣,江樓翼瓦齊。兩岸山木合,終日子規啼。”從互文性的角度看,則本詩所描繪景象,與“碧藏云外樹,紅露驛邊樓。杜魄呼名語,巴江作字流”相比,無論從景物的擇取,還是景物特征的呈現、景物間空間布局等,幾無二致。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推論,李遠之所以將上述生活情景作為故土之思的載體,其原因正在于他熟稔于杜甫的相關詩歌以及詩歌中所描繪的生活圖畫,而這種熟稔正來自于他本身就是這個地方的人。

其實,杜甫之后,不只如李遠一般的云安本地人以杜鵑來認知云安,外地人來到云安,也常常想到杜甫在云安寫的《子規》、《杜鵑》詩,并力圖復將自己置身的云安與杜詩中所寫“子規晝夜啼”(《客居》)的生活情景連接起來。

如宋代張嵲《過云安縣》:

平日云安縣,常見少陵詩。今朝忽經過,人生信難期。不聞鶗鴂(即杜鵑)鳴,蕭蕭山樹悲。昔人不可見,長江無盡時。[23]20456

汪元量《云安聞鵑》:

云安風景愚能說,蒼峽風掀浪如雪。杜鵑叫得口流血,染遍山花歸不得。臣甫再拜哦新詩,詩成甫也成愁絕。都人重是古帝魂,敬重此鳥心不輟。不知此鳥知不知,四時叫得巴山裂。卻憶群姬左右趨,三十六宮醉花月[23]44053。

范成大《云安縣》:

春暮子規少,日斜紅鵠飛。兩山多布水,一島幾柴扉。蚓吐無窮壤,人地不斷磯。巴陽昨夜雨,灘上水先肥[23]25898。

在李遠那里,云安杜鵑是寄托沉重鄉愁的家鄉風物。而對于范成大們來說,云安地界之內終日啼叫的杜鵑、高聳入云的江城等,只是異域他鄉的風物,除卻引起他們深遠的思古幽情、以及新奇的異地風物感受之外,并不能如李遠那樣,成為其內心深處關于家鄉山水魂牽夢繞的牽掛。

三、結 論

綜上所論,盡管自明代以后,關于李遠故鄉之說,總歸于蜀、夔州、云安諸說,但大多語極簡要,且無確切依據,故不能讓人信服。但當我們細論李遠《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送人入蜀》、《長安即事送友人》三詩,關于李遠故鄉的地理信息則頗為清晰,我們亦可將其考諸史實,將李遠故鄉確定為夔州云安。

[1]譚正璧.中國文學家大辭典[M].上海:上海書店,1981.

[2]梁超然.晚唐詩人李遠考略[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2).

[3]陳冠明.李遠行年稽實[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1).

[4]熊篤.略論晚唐巴渝詩人李遠及其詩[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

[5][清]董誥.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清]陸紹聞.金石續篇[M].臺北: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

[7][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

[8][金]元好問.韓成武,等,點校.唐詩鼓吹評注[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9]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0][清]徐松,趙守儼,點校.登科記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1][清]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2]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3][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M].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纂之屬.

[14][明]何宇度.益部談資[M].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雜記之屬.

[15][明]曹學佺.蜀中廣記[M].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雜記之屬.

[16]嘉靖云陽縣志[M].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63.

[17]嘉慶四川通志[M].成都:巴蜀書社,1984.

[18]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第五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9][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0][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97.

[21][宋]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975.

[22][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3]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朱 丹)

A Textual Research about the Homeland of the Poet Li Yuan in Tang Dynasty

LI Jun ZHENG Zongrong

There are various ideas about the homeland of the poet Li Yuan of Tang Dynasty: he himself declared his ancestry homeland is Longxi (western Shanxi Province) and later he was claimed to be born in. Yunan Town, Kuizhou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But these ideas are either sparsely supported or lacks convincing evidence. But his three poems of nostalgia theme,,have much information of his homeland and we can thus determine Yunan Town in Kuizhou County as his homeland.

Li Yuan; homeland; nostalgia theme poem; Sichuan; Kuizhou

I1222.7

A

1009-8135(2014)0009-05

2014-05-26

李 俊(1971-),男,重慶開縣人,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文藝學、文論與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一区成人|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91av国产在线|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亚洲精品图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色图欧美|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亚洲日本www|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久久男人资源站| a级毛片免费看| AV网站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区网址| 在线亚洲天堂|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青青国产视频|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欧美性精品|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xx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欧美精品高清| 91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激情综合网址| 午夜综合网|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爽爽视频|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A级毛片|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午夜爽爽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色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91免费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