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投資家
朋友在銀行工作多年,一直不被同事打心眼兒里接受,說通俗點兒,人緣不好。“我跟人也客客氣氣的,平時活兒干得也多,為什么他們看不上我?”郁悶至極,找機會鼓足勇氣問一位同事:“我到底哪兒做錯了?”同事呵呵一樂,“你沒大毛病,可你想想,工作5年了,你請咱們吃過一頓飯嗎?”
說白了,朋友的問題在于投資不夠。
歷史上有個故事: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將領,他作戰勇猛,殺人不眨眼,為謀取功名,母親去世時他都沒有回家。恰恰是這樣一個外界都認為兇殘至極的人,卻深受士兵愛戴。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雖然貴為統帥,吳起卻經常與士兵同甘共苦。一次,一個士兵生了膿瘡,被吳起發現。吳起俯下身,用嘴吸這個士兵瘡口里的膿液。吳起這樣做,足以讓全體士卒感動不已。當這個士兵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時,母親卻大哭起來。有人奇怪,“你兒子能得到吳起將軍如此照顧,你應該開心才對啊,怎么還哭起來了?”
母親哭道:“吳將軍這么做,表面是關愛我兒子,實際上是讓我兒子為他賣命啊!想當年,吳將軍也是親自為我丈夫包扎傷口,結果在戰場上,我丈夫格外賣力,最終戰死沙場了呀!”
這位母親道出問題的實質,吳起所做的,正是成功的情感投資。士兵們看到將軍如此關愛自己,怎能不為其拼命?士兵們能在戰場拼命沖殺,吳起自然能屢立戰功。從這個角度看,吳起實在是精明的投資家。投資是經濟概念,但同樣適用于人際交往,忽視最起碼的付出,自然得不到回報。
當然,這個故事還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等諸多含義,那是另外的話題了。
撰文/王玉
本欄責編/楊宇
fx1983@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