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東濱 崔惠絨 伊日貴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北京 100094)
面對世界科技快速發展、學科交叉和技術融合加快的新趨勢,國家進一步加大“十二五”時期的科技投入,著力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作為推進技術創新與加快實踐應用重要力量的科研機構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一大批科研項目,并且在關乎國計民生的各個領域具有一定的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然而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因素和科技管理體制的原因,科研機構在科研項目管理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尚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為了推進科技事業的發展,國家、省、市各級科技計劃項目主管部門(如科技部等)每年都會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相關領域部署一些科技項目,發布申報指南,受理項目申請等相關事宜。當開始申報項目時,科研機構各個部門都非常重視,一方面科研人員會仔細研讀項目申請指南,并開展廣泛調研,積極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認真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嚴密地論證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并進行科技查新,確保研發方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在國內外具有領先水平。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門也會全力支持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積極與項目主管部門協調聯系,指導科研人員編制預算,并確保準時上交各類上報材料等。
然而,當項目申請成功后,很多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往往不重視實施中的具體細節,科研人員忙于再申請新的項目、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會、研討會等,無法集中精力開展技術攻關與實驗工作;科研管理人員又開始協調新的項目,忽視項目執行中的監督管理。這樣的現狀很難保證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與結題,更談不上取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科研機構內控機制是科研項目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一直以來科研機構對科研項目管理相對較為寬松,科研政策的制定也以鼓勵科研人員積極爭取科研項目為導向,在科研項目管理上,內控制度建設相對比較薄弱,未能形成統一規范的科研項目管理機制與協調機制。
在科研項目管理中,經常出現科研人員與科研管理人員各自為戰,二者缺乏有效的協調溝通,相互之間職責不清,流程不明,扯皮推諉,以至于部分人員消極怠工,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致使科研項目管理流于“形式”,對科研項目申請、立項、執行、結題的全過程管理更是無從談起,很大程度上阻滯了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科研機構亦在穩步前進,但是面對世界科技強國,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除我國綜合國力相對不強、科技創新基礎薄弱等客觀因素外,與現行的科研機構職稱考評制度也有很大關系。
現階段由于改革步伐緩慢,多數科研機構在職稱考評中仍采用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形式,以論文、專利和著作的數量及科研項目的數量作為衡量被考評人水平的重要條件。這種量化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科研人員申請項目、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但是若“尺度”把握不當,這種過度量化不科學的考評方式將會導致科研人員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數量的功利化傾向,以至于有些科研人員“棄本逐末”,不潛心研究從事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創新研究,長期以往將極不利于科研事業的發展。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轉變觀念是科研機構做好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邏輯起點??蒲袡C構應加強思想教育,從一線科研人員、部室領導到主管領導都要轉變觀念,不僅要重視科研項目的立項申請,也要重視立項審批后的執行控制和結題驗收后的項目推廣應用等中后期的管理工作。
特別是,隨著科研機構承擔科研項目種類、數量、以及經費體量的增加,科研項目管理工作更加比較繁瑣復雜。科研機構更應摒棄傳統的人工運用Excel、Word等辦公管理模式,運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采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構建科研項目信息化動態管理平臺,從科研項目管理流程與內容出發,結合單位自身情況,在科研機構內部營造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的信息環境,構建科研項目管理、學術活動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經費管理、收發文通知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傳遞、處理、貯存、反饋、利用的綜合管理平臺,確保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之間的快捷溝通,充分發揮科研信息的作用。
通過信息化管理,不僅可以實時、動態地反映科研項目各項管理工作情況,有效加強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確??蒲许椖堪凑杖蝿漳繕税磿r保質完成,而且還可以節省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寶貴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科研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大大提高科研機構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科研項目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項目申請、立項執行、結題驗收、推廣應用的一系列過程。由于科學研發工作的不確定性,即使立項之初規劃再好,也不可能預見到執行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事先做出對策。因此,科研機構應不斷完善內控制度,依靠科學先進的制度進一步規范執行,加強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
在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員、科研人員都是參與管理的主體,科研管理人員是對內、對外聯系的橋梁紐帶,科研人員是從事技術攻關、實驗研究的主力。科研機構應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內控建設,加強科研項目從項目申請至推廣應用的全過程管理。一是,在項目申請審批階段,科研管理人員負責聯系科技項目主管部門,密切跟蹤項目相關的最新政策及要求,指導科研人員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同時,科研人員調研國內外最新現狀,結合單位自身研究方向,制定合理可行的項目申請方案。為了保證科研項目申請的成功率,科研機構可以邀請同行業領域專家,對申請項目進行綜合論證分析,并給出指導建議。二是,在項目實施執行階段,科研人員按照任務書研制周期、研究內容、時間節點等要求,制定詳細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技術攻關、實驗測試等研究工作。同時科研管理人員負責項目實施中期檢查和信息反饋,跟蹤項目進展各個環節,強化動態管理。三是,在結題驗收歸檔階段,科研機構應及時上交項目總結、經費使用情況報告、項目經濟社會效益、取得的成果等資料。同時還應依據任務合同書要求,對項目專利、文獻等相關知識產權的取得、使用、管理、保護等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并做好項目資料歸檔工作。四是,在后期推廣應用階段,科研管理人員應加強科技成果的申報宣傳,動員科研人員申報科技獎項的積極性,提高申報質量。同時,科研機構還應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可以通過學術研討、召開成果推廣應用會等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方式,加強與企業的密切聯系,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發展,進一步促進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開展。
職稱考評制度與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有利于促進人才的優化配置,激發科研人員、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然而,隨著現代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傳統的以論文、專利等量化指標的職稱考評制度,不僅不利于科研機構人才隊伍的建設,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了促進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確保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有序良性發展,科研機構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職稱考評制度。具體而言,科研機構應不斷完善職稱考評標準、改進考核方式,針對科研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分別成立職稱考評委員會,在職稱考評中,不能僅以論文、專利數量為考核指標,還要同時兼顧科研人員參研項目屬性,經費體量等各方面因素,綜合客觀的進行考評。對于科研人員,應根據其承擔的科研任務,指導學生數量和情況,爭取經費情況,發表文章數量和取得科研成果質量等指標進行綜合考核,給科研人員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進一步激發其從事一線科學研究的熱情。對于科研管理人員,應根據其爭取的科研項目立項情況、經費體量、管理制度建設、后期推廣應用等指標進行系統考評,為科研管理人員提供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使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科研項目管理工作中。
在科技強國的今天,科研機構已成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加強科研項目的有效管理事關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科研機構應轉變觀念,開創科研項目管理新思維,探索科研項目管理新機制,加強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完善人才考評制度,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科研管理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推進科研機構科技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謝飛:淺談科研項目管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7(17).
[2]靳云全等:高校教師科研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科技與管理,2007(4).
[3]張為等:面向過程管理的科研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9).
[4]美國項目管理協會: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第5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