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妹 /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
4G來了,我們如何保護著作權
吳園妹 /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
2013年12月4 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發(fā)布4G牌照。盡管從牌照發(fā)放到大規(guī)模普及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4G時代的期待。在4G的大環(huán)境下,著作權領域的各項權利義務又將面臨新一輪的調整。4G來了,我們如何保護?
4G對用戶帶來的最大體驗是通訊速度的提升,也即意味著文件上傳下載更為便捷,與此同時,侵權行為實施也變得更為便利。保護著作權,打擊侵權行為的前提是合法的權利來源,這是獲得著作權保護的先決條件。合法的權利人分為兩類:一是原始權利人,二是繼受權利人。與原始權利人相比,實踐中容易產生問題的往往是繼受權利人。而授權是否合法全面是4G時代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在某文化公司訴某技術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中,某技術公司通過手機客戶端上運行的“中文報刊”軟件上刊載某文化公司的雜志內容,并且可以每日實時更新。某文化公司認為某技術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使用涉案雜志刊載的作品,侵犯了某文化公司的著作權,要求法院判令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fā)現涉案雜志“版權聲明”部分體現的權利人是“某文化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認為該項聲明不能證明涉案雜志刊載的全部文字作品、攝影作品和美術作品的著作權均屬某文化公司所有。因此認為某文化公司的授權存在一定的問題,駁回了某文化公司的訴訟請求。
隨著移動互聯網各個產業(yè)鏈分工的日益多元化,權利流轉的環(huán)節(jié)變得更多,流轉的速度變得更快。一旦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可能直接導致著作權的授權存在瑕疵,進而影響到日后的維權工作。基于著作權以署名作為判斷作者的一般性證據,因此移動平臺相關運營者在獲取授權時,應當認真審核全部署名,并逐一爭取各個署名作者的全部授權。
4G時代產生的證據主要是電子證據。電子證據因為依附于移動設備,便同時具有了網絡電子證據和一般易于攜帶的證據的雙重特點。隨著4G技術的發(fā)展,其信號較之2G、3G將更為穩(wěn)定,具備隨時隨地都能實現流暢快速上網的功能。4G網絡環(huán)境下,侵權行為人可以隨時隨地對數據進行修改,而不需要受到設備的限制;侵權行為人甚至可以在瞬間消除侵權的狀況,使得有關的網絡電子證據不復存在。
基于4G電子證據的上述特征,一旦涉及著作權侵權,應當及時予以保全。移動網絡環(huán)境下,對證據的要求更為嚴厲。如對取證過程的記錄,應當在公證書中說明證據的來源和取證過程,包括取證的時間、地點、制作過程、設備(如果使用了特殊的程序或者軟件),其中制作過程應當包括訪問路徑、電子證據如何生成、被打印、提取、傳輸、存儲等。需要注意的是,對移動平臺應當有具體的說明,包括名稱、開關機過程等。雖然對以上操作步驟的描述并不是所有有效的公證書所必須記載的內容,但是在具體的個案當中,缺少某些記載事項的公證書,其效力將受到質疑。
實踐中亦出現過因公證過程記錄不詳,而侵權內容早已刪除,無法再現侵權行為發(fā)生時的情景,導致法院無法認定被告是否構成侵權的情節(jié)。因此在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要尤其注重證據的保全工作,除了做好平時資料的收集和歸檔之外,對潛在的侵權風險要及時做好預案,對相關證據通過公證等形式及時固定下來,以備日后不時之需。
一旦發(fā)生著作權侵權問題,追求相關責任人的侵權責任是實現救濟的有效手段。4G網絡環(huán)境下涉及的各類法律關系的主體比較多,包括網絡運營商、應用軟件平臺服務商、移動設備制造商、銷售商、終端用戶等。制造商和銷售商除非能夠被證明提前在移動設備預設侵權內容外,極少發(fā)生著作權侵權的情況;而終端用戶因為比較分散且其是否實施了侵權行為難以判斷,一般也不會被權利人起訴。
4G時代著作權法律責任的探討,主要會涉及三大運營商的責任。就運營商提供的服務而言,主要是提供網絡接入服務或者自動傳輸服務。一般來說,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運營商不需要承擔責任。此處“一定條件”指的是未選擇并且未改變所傳輸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或者向指定的服務對象提供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并防止指定的服務對象以外的其他人獲得的情形。但如果運營商提供的是與音樂、視頻、文字等內容有關的增值服務,則未經授權的使用,可能有侵犯著作權之虞。
此外,還涉及各種移動應用軟件的平臺服務商的法律責任。如果平臺服務商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或者僅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在沒有明知或者應知存在侵權行為的前提下,并能夠及時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如果平臺服務商未經授權提供內容,則與運營商提供與內容有關的增值服務一樣,存在侵犯著作權的風險。
歸根結底,4G時代,著作權相關權利義務的變化并不會因技術的改變和升級而有所變化。只是新興的技術讓著作權保護更值得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獲得授權、保全證據以及追究法律責任方面,4G時代的到來,對我們保護著作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