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滿成 鄒云良
(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1)
應用型本科院校實驗室是進行教學、科研、實驗開發的重要基地,是辦好學校、培養高標準、高質量人才的基本條件之一,也是一個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的重要標志(蔣定福,2006)。國內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設立實驗教學環節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建立了國內第一個經濟學科實驗室,標志著國內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誕生(徐建平,章學拯,2007)。應用型本科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培養與研究型本科院校及研究生的培養在內涵和基本特征等方面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姜超,2011)。關于實驗室建設方面的理論研究,理工科類實驗室建設方面的文獻較多,部分涉及到人文社科及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的文獻大多數是從大而全的一般性教學角度進行探討的,鮮有從應用型本科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的視覺進行研究的。那么,如何構建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經濟管理類學生使用的實驗室呢?本文結合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實驗中心的建設實踐,著力探討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目標及功能,思考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思路,期望通過實踐經驗的總結及思考,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導致社會經濟活動形式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管理學理論也出現了新變化。作為自然科學中常用的方法,實驗也被人們普遍地移植到了經濟管理類的教學、科研過程中,這也是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必然需求。
高等學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教育需要改革和創新,這是經濟和管理學科建設及專業教育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與挑戰。未來在人才培養方面,尤其是面向本世紀的經濟管理人才必須適應信息化和國際化要求。經濟管理類學生應該使用國際公認的數據分析系統、國際通行的財務管理與分析方法、現代企業管理的新理念、國際標準的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以及國際認可的貿易工作模式。這些新觀念、新思想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實驗室建設準備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早在1926年,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拉格納·弗瑞希首先提出了計量經濟學這一理論。計量經濟學是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實際觀測的統計數據,采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定量研究經濟關系與經濟活動的數量規律,并通過建立和應用計量經濟模型來分析、評價、預測經濟活動形態的一門經濟學科。伴隨計算機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只有借助計量經濟學軟件,才能夠高效快捷地完成建模、參數估計、統計檢驗、分析預測等工作。近年來,計量經濟學理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雖然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計量經濟學有了真正實用的價值,但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需要實驗室作為支撐。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運用的普及以及軟件產業的逐漸擴散,致使復雜的經濟現象也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研究。2005年、200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都是做了有關實驗經濟學方面的工作而獲得殊榮的。實驗經濟學正在成為信息時代經濟學發展的主流方向。因此,僅僅依靠傳統的書本式的教學科研方法,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的經濟社會變革的需要。為了能夠滿足現實生活中經濟活動信息化的特征,并順應經濟學理論的突破與發展,經濟管理學科的教學活動必須要引入實驗的方法,去模擬、仿真現實環境,同時對經濟形態進行分析、評估和預測。
近年來,全國各高等院校特別是經濟管理類院校普遍重視實驗教學活動,掀起了實驗室建設的高潮。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實驗中心依據經濟管理學科對實驗的需要,并且結合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對實驗中心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建設。結合我們對實驗室建設的經驗,總結應用型本科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的目標與功能如下。
對于經管類實驗室的建設目標,不能盲目提出和生搬硬套,因為目標的提出是信息化革命深入到經濟領域以及經濟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實驗室建設中,應該緊密圍繞現實教學目標,適應新時期經濟管理活動的需求,并與學校的實驗教學體系和教學目標相適應。依據經濟管理類實驗產生的原因,模擬與仿真是建設經濟管理類實驗的基本方法。例如,我校的國際貿易課程,實驗中心建設了國際貿易實驗分室,學生可以使用模擬貿易實務軟件中的外貿流程實習平臺部分,分別扮演生產商、進口商、進口方銀行、出口商、出口方銀行、海關等角色,操作進出口貿易的業務模擬實驗。建設過程中還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實驗室的建設重點。人才培養定位不同,實驗室建設的重點也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同樣是培養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學生,對于普通高校和高等職業學院,培養中要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實驗室建設要考慮側重于證券、銀行等業務環境的模擬和建設,從軟件和硬件配置上考慮給學生提供一個比較逼真的模擬環境。
經濟管理類的科研已經從過去單純的定性分析階段走向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階段,因此經濟管理學科研究工作越來越依賴于大量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和數學建模、算法等。這就要求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要考慮能為經濟管理學科研究活動提供重要的支撐,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資料來源以及學術交流平臺。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要能夠利用網絡優勢、軟、硬件優勢和技術優勢,建立經管數據庫,供師生共享,成為信息資源中心,為科研提供數據服務。由于許多的經濟管理科研領域都是跨學科、交叉性的新型學科,實驗室建設要考慮作為網絡交流平臺,要突破學科的界限,建設中可以組織包括經濟、管理、社會學、數學、信息科學等學科在內的課題組,積極開展聯合科研攻關。另外,高校還可以利用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為平臺,定期舉辦學術講座,以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交流、互訪等活動。
科學研究成果運用于社會服務成為科學研究的新起點和新基礎,這也是對科學研究的再實踐和升華的過程。因此,建設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時,同時可以考慮為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支持、咨詢、培訓或合作研究服務,這樣既達到及時追蹤社會動態、使教學科研與實際緊密聯系的目的,又可以增強實驗室的輻射作用,積極支持社會發展,同時獲得的經費還可用作補充實驗室的運行經費,解決實驗室經費不足的問題,維持實驗室的良性運轉。所以在進行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時,要使實驗室擁有豐富、全面的數據資源和及時的信息咨詢功能,擁有先進的實驗技術手段和工具軟件,以及強大的技術力量,很多實驗項目來自于實踐,教學科研成果也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特點,實驗室有能力、也有必要將教學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商品,服務于社會。
結合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建設情況,本文談談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思路問題。在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上,要求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者必須具有系統性的創新精神。該創新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先進的設計理念、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勇于實踐的干勁,不斷在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從而設計出富有活力的、能激發學生潛力并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實驗模式;另一方面,對學校整個實驗教學運行體制及管理制度提出了創新要求,即作為管理者應該制定出有利創新、激勵創新的管理制度,為教師創新能力的發揮及實驗室的創新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由學習能力、教育能力、社會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四種要素構成,實驗教學天然具備促進學生學習及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學因素,這也決定了實驗教學在院校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但是,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客觀要求教師應該具備創新能力。設計并實踐新的實驗模式,作為教學中“教”的主體的教師,應該是能動的、自主的和具有創造性的。教師如沒有充分發揮主體性能動性,僅是將教學作為謀生的一種手段,是不可能以強烈的事業心去創新教學方式及教學環境的。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的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均來自教師的靈感和創新成果轉化而建成。
創新的經濟管理類實驗模式設計需要對實驗進行系統設計,包括創造與經濟社會運行環境高度仿真的實驗教學環境、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突出、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以及激勵機制的系統性設計。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實驗中心是從以下幾點進行創新性教學實驗模式設計的。
(1)實驗教學中以高仿真性作為實驗設計的第一要素。設計中考慮全面、系統、有創造性地、立體的模擬企業經濟業務運行,逼真地模擬出國際貿易、信息管理、市場營銷、會計核算、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等相關業務運行,在高校的實驗室內再造出企業經濟業務的循環運作情境。
(2)實驗教學中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實驗模擬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由學生扮演不同職業角色,以具體職業角色相互配合、動態運行的逼真模擬實驗模式,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
(3)實驗教學中打破了學科界限,構建了跨課程、跨專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使經濟管理類實驗擺脫過去單一課程實驗的限制,實現了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知識交融的實驗教學目的。
(4)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教育學、心理學、行為科學、激勵機制及競爭機制,極大地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擺脫了過去以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學生以過關獲得學分為目的的單一枯燥的教和學實驗模式。
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實驗中心按以上設計思路設計的實驗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實驗課程開出率達到百分之百。教師們也明顯感覺到實驗課教學內容更豐富了,整個學院專業課的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又循序漸進,在提高經濟管理類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上成效顯著,受到多家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1]蔣定福:高校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11).
[2]徐建平、章學拯:經管類專業實驗室建設若干問題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
[3]姜超: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極端認識:表現、原因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