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仁
沈陽市化工學校(沈陽 100122)
中職學校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的社會功能探討
——以沈陽市化工學校為例
宋德仁
沈陽市化工學校(沈陽 100122)
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在完善和充實是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增加其社會功能性,是學校事業發展和實現辦學目標的需要。中等職業教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是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可代替的。充分利用中職教育的特點,擴大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的社會功能,是新時期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科技的進步、勞動組織的多元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國際競爭的壓力迫,使企業對技能人員的職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中等職業教育要迅速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經濟。這里結合我校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探討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的社會功能。
中職 機械類 生產實訓基地 社會功能
所謂“中職學校”,包含了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級中學四類。作為中職學校的組成成員,毫無疑問的,不管是哪類學校都應在國家職業教育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而面向社會人員服務,提高其職業技能,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問題。而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很多中職學校仍然沒有走出以前的教學和管理模式,對職業教育的探索和實踐做得不夠。針對這一問題,中職學校可以由建設和使用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來解決。
建設中職學校實訓基地大大改善了職業學校的實訓設備條件與水平,為專業教學提供實踐的平臺;深化了職業教育辦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技術服務;明顯強化了職業院校就業導向意識,推進了教育教學改革:一是帶動了訂單培養模式創新,學校與企業簽訂訂單,按企業用人標準,培養“銀領型”技能人才,使其成為企業技術骨干,二是推動了學校課程體系改革和“2+1”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推動了職業院校產學合作,實現基地良性可持續發展。另外,實訓基地充分體現職業教育培訓的功能,提高為企業及社會培訓技能人才的能力。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實訓基地能夠讓學生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其意義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能體現工作過程的各項要素,并反映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第二,能讓每一個學生親自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第三,學生能夠借此獲得“工作過程知識”,而不僅僅是操作技能。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中職學校鍛煉學生(包括社會人員)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基礎平臺,是提高教學質量、彰顯職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載著實踐教學、職業訓導和技能鑒定等功能。從2010年開始,沈陽市化工學校利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在對機械類專業進行優化調整的同時,完成數字化模擬仿真實訓基地和“教學工廠”的建設任務。從2011至2013年,積極爭取承擔教育部和遼寧省委托諸如教師培訓、教師技能大賽、培養標準研發和職業技能鑒定、普惠制等任務,進一步擴大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的社會功能。
實訓基地是中職學校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基礎平臺,是提高教學質量、彰顯職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載著實踐教學、職業訓導、技能鑒定等功能。實訓基地作為學校實踐教學的物質基礎,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實訓基地運行情況的好壞,已成為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為此,遼寧各地紛紛探索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大力加強中職學校實訓基地建設。近年來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幾十億元用于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建成省級以上中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85個,高職實訓基地160個。
2.1 充分體現職業教育培訓的功能,提高為企業及社會培訓技能人才的能力
生產實訓基地除了對校內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外,充分利用優勢資源,積極與當地的勞動部門合作開展對農村務工人員、城鎮待業下崗人員、企業員工以及各級各類職校教師的技能培訓工作。要根據培訓對象(如在校學生、在職教師以及其他未就業人員等)、培訓目的的要求,制定培訓計劃方案,確定培訓時間、內容,組織人員編寫規范適用的培訓教案教材。培訓過程原則上須嚴格執行培訓計劃方案,為城鎮社會勞動力提供轉崗培訓和為農村多余勞動力提供相關技術的就業上崗培訓,為當地社會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依照國家職業分類標準,通過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的培訓,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并嚴格將實踐訓練內容按照技能鑒定標準進行。目前,沈陽市化工學校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與國家及地區相關部門聯合進行各種職業技術資格認證及AAI等國際認證。社會人員可以通過在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獲得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由于技能水平和培養質量明顯提高,所培養的人員深受企業歡迎。
2.2 與相關企業的科研互動
利用實訓基地優秀的師資、先進的設備、暢通的信息、充裕的時間可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或者向社會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充分發揮實訓基地專業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的功能作用。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與企業的聯系,開展專業技術應用、開發研究,努力實現產學研相結合;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業崗位需求的變化,開發新的職業技術技能培訓項目與培訓內容,推動和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
2.3 為企業提供產品的零部件
實訓基地聘請企業技師和技術人員在學校一對一地輔導學生,把企業的產品放到學校來生產,通過師傅手把手的教,學生平時學習和實習的課件就是企業需要的產品。企業為學校提供的外加工經費。這樣既為學生創造了“真刀真槍”實訓的機會,又逐步實現了純“消耗型”的實訓向“盈利型”的創收轉變。
以上就是沈陽市化工學校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在社會功能方面的一點經驗。在未來,中職學校機械類生產實訓基地要進一步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從為企業、市場輸送合格的人才來說,生產實訓基地建設應該是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有力舉措。對緊缺人才的專業,職業學校更應大力進行實訓基地建設,進行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除了對學校本身進行人才教育以外,還應該提高自身的社會服務功能,通過技能鑒定培訓、轉崗培訓等工作,提高實訓基地的系統功能和作用。利用基地資源,可實現政府、社會、企業、基地等多方面的社會效益,從而樹立實習基地的美譽度和聲譽,同時樹立當地職業教育的品牌,體現職業教育特色。
總而言之,生產實訓基地是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點,也是職業教育的核心部分。為了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除教育行政部門外,各中職學校都在加大力度建設生產實訓基地。生產實訓基地因開設專業、課程、項目的不同而不同,其建設方法和模式也不盡相同。只有遵循各類技能人才的培養、成長規律,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才能建設科學規范的實訓基地,更好地為職業教育服務。
[1]李堅利.中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3,(22).
[2]馮旭敏.淺析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基本模式[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6).
[3]董貴勝.校企聯合辦學“訂單式”培養社會急需人才[J].濰坊教育學院報,2003,16(3):45-46.
(責任編輯: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