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全市檔案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共分5 個部分14 項內容,結合淮安檔案事業發展實際,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全市檔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充分認識檔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切實增強做好檔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二是不斷完善檔案工作體制機制,逐步構建檔案工作新格局。三是努力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積極提升檔案工作現代化水平。四是全面推進“三個體系”建設,不斷開創檔案工作發展新局面。五是切實強化組織保障,全面促進檔案工作健康發展。
《意見》的出臺,體現了淮安市委、市政府對檔案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是全面系統指導新形勢下淮安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推動全市檔案事業上水平發展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岳 雷)
7月2日,連云港市委市級機關工委下發《關于表彰市級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的決定》。連云港市檔案局機關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有2 名同志分別被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近年來,市檔案局高度重視機關黨建工作,緊緊圍繞服務中心、建設隊伍兩大任務,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牽引,全面加強局館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設,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強,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好,黨建活動陣地作用明顯。2014年,局機關黨支部《“五零”服務打響檔案服務品牌》被國家機關工委評為“全國建設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優秀案例”。
(連云港市檔案局)
7月3日至4日,國家檔案局技術部組織專家到太倉,對太倉市數字檔案館系統進行測試。在兩天的測試中,專家組通過聽取工作匯報,審閱相關文檔,觀看系統演示,對太倉市數字檔案館的基礎設施、系統功能、檔案資源、保障體系、服務績效等五大方面,99 個關鍵指標約250 個考評項進行了全面測試,一致認定太倉市數字檔案館系統達到了“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測試標準。
專家組認為,太倉市數字檔案館作為首家通過“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測試的縣級數字檔案館,在檔案資源體系、檔案利用體系、檔案安全體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以局域網、政務網、因特網檔案業務平臺為基礎,構建的全市各基層檔案室共建共享的網絡化管理模式,精確把握了數字檔案館系統建設內涵,其對民生檔案查閱利用“進村入戶”的創新性探索,更是新時期數字檔案館深化建設的有益嘗試。
太倉市數字檔案館于1999年啟動目錄數字化工作,2003年啟動原文數字化工作。2011年底,在全國率先實現館藏檔案、進館單位檔案數字化兩個百分百。
(陸 堅)
截至6月底,蘇州市工商檔案管理中心上半年共計接待查檔1610 人次,利用各類檔案13029 卷次,提調檔案181 份,借閱檔案3963 卷,復印12491 張,有效投訴為“零”。
(吳 飛)
近日,《中國戲劇臉譜長卷》繪制者筱楊、袁麗夫婦將世界最長的戲劇臉譜長卷——中國戲劇臉譜長卷,送寶應縣檔案館寄存。《中國戲劇臉譜長卷》寬1米,長122.8 米,共繪有1156 幅臉譜,國家文聯戲劇協會主席尚長榮為《中國戲劇臉譜長卷》題詞,2014年4月獲世界紀錄協會頒發的《世界紀錄證書》。《中國戲劇臉譜長卷》電子檔案資料及《世界紀錄證書》已于今年6月被寶應縣檔案館收藏。
(劉 英)
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檔案起到憑證和參考的作用。近日,泰州、東臺兩地認真開展土地確權登記調研活動。
泰州市黨史方志檔案辦公室副主任吳學華、李壽根帶領業務處室的同志,在市委農工辦副主任蔡先鋒陪同下,到泰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單位靖江市馬橋鎮調研和指導土地確權檔案工作。通過實地查看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情況,指出文件材料收集、整理中存在部分文件字跡不清楚、簽字手續不完備、書寫材料不耐久、復制件代替原件等問題,對如何整理組卷進行了現場指導。吳主任、李主任表態市檔案局和各地檔案局將配合農工辦,加強對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的業務指導和服務,全力做好試點單位的檔案整理工作,為下一步推進全市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工作樹立樣板。
東臺市檔案局、水務局、國土局、交通局、農辦等部門組成督查組,對鎮、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工作進行專項督查。督查組要求,各鎮、村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做好土地承包確權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確保確權檔案齊全、完整、安全,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檢查過程中,東臺市檔案局工作人員還從收集檔案、分類標準、保管期限、歸檔目錄等方面對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了細致的指導。
(王 偉 張華龍)
7月中旬,蘇州市工商檔案管理中心與南京康達絲綢工藝品廠合作開展的庫藏漳緞祖本復制工作經過3 個月的努力,取得了圓滿成功。
中心庫藏中僅有的24 只建國初期的漳緞祖本是十分珍貴的實物檔案,由于已有六十多年時間,部分祖本的絲線出現了脆裂,嚴重影響了對這些祖本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減少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祖本的損害,中心與南京康達絲綢工藝品廠合作,借助該廠的設備、技術和人員優勢,通過對祖本結構的分析,確定了其織造工藝。同時,考慮到今后對復制件的利用,對祖本所需絲線進行了加粗,增加了絲線的強度。全部漳緞祖本的復制工作歷時近三個月最終完成,復制件的技術參數與原件保持高度一致。
(彭聚營)
近日,盱眙縣檔案局多措并舉認真做好第十五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活動檔案的征集接收工作。
一是全程參與活動。在龍蝦節開始前,縣檔案局就指定一名分管領導帶領業務骨干全程參與節慶活動。二是提出具體要求。對龍蝦節組委會辦公室和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提出具體要求,要他們在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要注重文件資料的收集工作,不得讓文件丟失。三是跟蹤搜集資料。對于被有關工作人員帶走的文件資料,派專人登門取回,保證文件資料歸檔完整。四是就地封存打包。龍蝦節結束后,對節慶活動中形成的文件資料及時打包封存,保證文件資料不散失。
通過以上幾項措施,縣檔案局有效地保證了第十五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檔案資料的完整安全、及時歸檔。
(周以成)
近日,通州市政協原常委莊奐先生向區檔案館捐贈著作——《南通市農村文化遺產名錄——通州卷(金沙鎮)》。
《南通市農村文化遺產名錄——通州卷(金沙鎮)》一書詳細記錄了金沙鎮近千年的歷史沿革、文化背景以及古村落、古鹽場、農村習俗等,全面再現了金沙鎮的歷史面貌。莊老作為通州文史界的老前輩,在耄耋之年仍然熱心于編纂史志,曾多次專程到檔案館查閱檔案史料,對金沙鎮的歷史風俗進行深入考證,充分體現了檔案資源在修史編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韓亞楠)
無錫市崇安區站北社區于7月中旬舉行“張聞天生平圖片檔案展”。 展覽現場,講解員結合近百幅圖文檔案,生動介紹張聞天同志的生平,重點突出張聞天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過程中所作的杰出貢獻。無錫市崇安區尤渡社區退休老黨員、市收藏家協會會員、市門票收藏協會理事徐建偉,舉辦“勝利屬于人民”檔案展。該展覽從長年收藏的10000多件門票類實物檔案中,精心整理出各地抗戰紀念地遺址、抗日英烈故居紀念館的300 多件門票,以貼片的形式進行展示。
無錫新區檔案館于7月16日,組織青少年學生開展“走進新四軍”主題教育夏令營,帶領孩子們來到“江抗東進”紀念館,深入了解無錫新四軍的光輝革命歷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陳豫群 胡 碧 曹 瑜)
常州市檔案局以結合工作實際廣泛收集抗戰史料,挖掘館藏抗戰史料60 余份,采訪5 處歷史紀念館,聯合《常州日報》、《常州晚報》宣傳報道抗戰故事5 版(篇)。5月初,常州市檔案局專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紀念抗戰勝利70 周年活動方案。一是辦好“專版”、“專欄”。常州市宣傳部在《常州日報》開辟“正義的勝利”專欄,宣傳常州抗戰故事;溧陽市檔案館《別橋鎮地圖》公布檔案史料,鐵證如山反映出日本侵華野心早有預謀;《常州晚報》城事·檔案柜專欄上大篇幅連續多期宣傳常州兒女抗戰感人故事。二是開展走訪活動。蔣大春副局長一行赴駐常海軍干休所采訪抗戰老兵,與常州大學合作研究常州抗戰史料。張步東副局長帶領法宣處10 余人次先后到江蘇省檔案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開展抗戰檔案史料交流學習。三是廣泛搜集線索。法宣處與報社記者先后到常州市烈士陵園、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馮仲云紀念館等地查閱收集抗戰故事,積極挖掘社會資源線索。四是整合檔案資源。積極發動轄市區檔案館挖掘館藏和抗戰線索。
(邱北海)
揚州市邗江區檔案局和揚州大學口述史研究所“鐵血夕陽紅”隊員組成聯合攝制組,于近日尋訪慰問了邗江區內的周之驤、馬有成兩位抗戰老兵,記錄并拍攝了兩位抗戰老兵口述抗戰經歷的情形。周之驤老人講述了參加鹽城抗日戰爭的事跡,馬有成老人回溯了參加鎮江新四軍抗擊日寇斗爭的歷史。通過聆聽并記錄抗戰老兵的口述歷史,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銘記了抗戰老兵錚錚愛國情懷。
(許 杰)
泗陽縣檔案局聯合縣電視臺對全縣抗戰老兵開展走訪活動,采集抗戰時期的支前民歌、抗戰故事、抗戰老兵的親身經歷和見聞、以及留存的書信、文件、日記、照片、實物等史料。該局工作人員采用現場錄音、錄像、筆錄等方法,把這些宣傳抗戰勝利具有深動教育意義的珍貴“活歷史”制作成30 集專題片永久保存,整理并建立“口述抗戰老兵檔案庫”,專題片在泗陽電視臺播出。
(莊月華)
7月16日,段華娜女士專程到常州市檔案館,再度捐贈了其外祖父毛吟槎牧師的檔案史料。一同捐贈的還有其父親段蔭昌院長的生平檔案史料。
2014年10月,段華娜女士已向常州市檔案館捐贈毛吟槎牧師的書法條幅、《生平實錄》手稿、《永不止息——毛吟槎牧師回憶錄》等,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一張馮玉祥將軍在抗日戰爭勝利日親筆簽名贈送毛牧師的黑白照片。此次入館的有毛吟槎牧師手稿、生平事記事本、書法作品、報紙媒體報道、《永不止息——毛吟槎牧師回憶錄》首發式照片等40 余件;以及段蔭昌院長紀念集、省常中校友通訊、一院紀念冊、報紙媒體報道、家庭生活照片等百余件。
段蔭昌(1917-1965),武進潘家橋人。早年就讀于省常中,后考入上海醫學院。歷任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兼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常州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常州分會副理事長,常州醫學專科學校副校長,常州市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1965年7月4日,率醫療隊下鄉巡回醫療途中,船翻溺水,因公殉職。
(陸亞婷)
7月7日,常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章衛忠專程到常州市檔案館,捐贈了百歲老人章人英主編的著作《華夏文明圣火薪傳》全五卷。常州市檔案局(館)長李傳奇頒發捐贈證書。
章人英,1914年生,武進橫林鎮人,其父章子安為常州市16 位國民革命先驅之一。他幼年秉承家教,舊學根底深厚,酷愛古典詩文和吟誦,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國學家、詩人、華東政法學院社會學教授、“常州吟誦”重要傳人、《辭海》社會學詞條主要撰寫人,出版多部著作。
章老所著的《華夏文明圣火薪傳》以綱目結構編排,基本上以時間、朝代先后為序,兼及類別和流派。此書寄托了章老希翼在“傳承華夏文明,共享世界大同”這一宏偉事業中略盡綿薄之力的決心。
(蔡煒斌 陸亞婷)
近日,來自海安縣實驗小學的40 多名江海小記者歡聚在縣檔案館,參加“檔案伴我成長”夏令營開營儀式。
此次夏令營活動以“檔案伴我成長”為主題,舉辦多場豐富多彩的檔案社會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們的暑期生活。一是舉辦一場“成長檔案知多少”專題講座。二是舉辦成長檔案制作比賽,指導小記者們制作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成長檔案”。三是舉辦弘揚抗戰精神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征文活動,通過查閱海安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及有關歷史書籍,廣泛收集抗戰資料,采訪、了解抗戰英雄人物,回顧重大抗戰事件,觀看有關影視劇等,以小記者們的獨特視角和筆觸展現英烈精神和人性光芒,以實際行動銘記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王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