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偉,殷為民
(揚州大學建筑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探究性教學研究①
馬洪偉,殷為民
(揚州大學建筑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
在與工程實踐、現行規范聯系密切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應從大學生學習方式與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出發,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從多方面探索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的改革,以保證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探究性教學模式;土木工程施工;思維能力;主動性
土木工程施工[1]課程是土木工程類專業必修的主要專業課之一,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的一般規律,內容包括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種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藝,施工項目組織原理,以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和應用。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具有知識結構復雜、工程實踐性和綜合性強、應用性廣,并與現行規范、規程聯系密切等特點。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是大學教師們亟待解決的課題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2]具有以下特點:(1)自學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學習的獨立性、批判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3)課堂學習與課外和校外學習相結合。根據這些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要求。為了提高學生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必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針對學生學習方式與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中將“被動接受”學習方式轉變為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進行了探討,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探究性教學模式代替“強制灌輸式學習”傳統教學模式,從而促進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
探究性教學模式[3,4]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認知目標涉及與學科相關知識、概念、原理與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標則涉及思想感情與道德品質的培養。
按照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內涵,探究性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并小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會得到鍛煉。老師的職責由教“書”轉變成教“學”,同時,學生也從“接受學習”過渡到“發現學習”[5]。
教師根據教授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和進度確定講授的知識點或學習對象,就可以通過問題、任務等多種形式,使用適宜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創設與此知識點或學習對象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目標知識點或學習對象的學習。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認為教學應當“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使探究性教學取得成效,首先教師要確定學習對象,然后根據學習對象向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引人思考、并與學習對象密切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創新,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和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
由于大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使得教師教的成分逐漸減少,而學生自學的成分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不斷增加。大學生不再需要現成的知識和“張口吃食”的被動學習方式,他們更渴望“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不僅可以從教師處獲取信息,也可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他們從別的學生處理知識的態度和方式以及別人對知識的解釋中,獲得新的知識,使自己的認識由淺入深。在這種情形下,課堂講授時間不斷減少,相應地,課堂討論、提問、質疑、練習、實驗、分組討論等時間會顯著增加。
合作交流環節是與前面的自主探究環節緊密相連的。學生只有經歷過認真的自主探究和積極思考后,才能搭建起為其他學生提供思路交流、觀點碰撞、成果分享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才會有高質量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分組討論或合作,有利于成員之間觀點和感情的交流,更有利于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在充分思考與高質量合作交流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探究成果對那些富有啟發性、引人思考、并與學習對象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回答與總結,對自己學習成果進行認真分析與歸納,并聯系實踐,對學習對象進行深化、遷移與提高。
探究性教學模式不僅可幫助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而且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主導—主體相結合”。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發揮,這是探究性教學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
揚州大學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一般是在本科3年級第1學期開設,理論授課40學時。為了適應土木工程專業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要,精心挑選具有繼承性、創新性、實用性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但是,教材在與時俱進方面往往會滯后[6],因此,教師有必要對現場施工實踐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等信息進行關注,并將這些信息第一時間補充到教學中去,讓學生既能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又能了解社會實踐中最新科技的發展。
啟發性問題要指引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創新,問題的質量關乎著探究性教學是否能取得成效。教師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肩負主導地位,他們直接影響啟發性問題的質量,因此,教師在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專業知識來滿足探究性教學的要求。教師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精煉出更具啟發性的問題。例如,在“模板工程”這一章的探究性教學中,“如何支模才能使模板變形最小”比“模板是由哪些組成的”更具有啟發性。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實踐性與綜合性很強。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將繁雜的施工工藝、機械設備、技術要求等信息用文字、數據、圖片、音響、錄像等體現出來,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以加強學生對陌生的實踐過程和難以想象的抽象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為了發揮了高校與社會的潛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帶領學生到施工現場參觀和實習。例如:2013年揚州大學建筑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到杭州市國際博覽中心施工現場進行認知實習,施工教研室教師進行了現場指導,并針對現場施工提出了許多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的感性認識與思考。這種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學方式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即使一個較小的工程項目都涉及很多施工工藝復雜、機械設備繁雜以及技術要求高,這需要現場項目部管理人員之間通力合作才能順利建成。分組討論或交流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小組組員之間的相互協作,討論或交流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之間團體協作精神得到了鍛煉。
對學生學習的考核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教育評估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作為檢查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要求的手段,而且在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探究性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考核不應只局限于試卷成績,還應考慮學生的理論學習、現場實習、分組討論成果、課外自主學習情況、回答問題等多方面,通過比重不同分配系數,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這些方法,既全面考核了探究性教學的成果,又充分調動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探究性教學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探究性教學探索適合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新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與深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并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取得感性認識,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實踐中汲取知識及概括總結的能力,可以加深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興趣與了解。
[1]郭正興.土木工程施工[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
[2]周 川.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汪建軍,劉 青,毛長丹.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設計性實驗中應用[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2,25(1):1-3.
[4]楊志英.研究型實踐教學探討[J].中國遠程教育,2002(8):28-31.
[5]譚頂良.高等教育心理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郭詠梅.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研究性教學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12):69-71.
(責任校對 游星雅)
G642
A
1674-5884(2014)06-0066-02
2014-01-13
馬洪偉(1977-),男,江蘇沐陽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土木工程施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