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會
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現狀分析
孫文會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主力軍,在改善經濟結構、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據2013年統計年鑒及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全國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總量超過4200萬家,比2007年增長了49.4%,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同時,中小企業也貢獻了58.5%的GDP,68.3%的外貿出口額,52.2%的稅收和80%的就業,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經營主體。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中小企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第二,中小企業是成為國民就業尤其農業剩余勞動力就業的主要場所。中小企業提供了城鎮的就業崗位,這個數字達到80%。第三,是滿足市場需求的主要渠道。中小企業的產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木家具的90%以上,服裝、皮鞋、文具體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屬制品的 85%以上,食品、造紙、紡織行業產品的8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生產的。因此在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教興國、優化經濟結構等諸多方面,中小企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的興衰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特點:擔保機構規模小,擔保量不足;擔保信用度不高,風險較大;擔保機構整體發展水平有待提高,擔保體系有待完善。從深層次看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難的原因:
1.中小企業自身特點所致
中小企業界定標準仍然不太規范,很多中小企業不夠深入了解相關政策,導致其難以吸引我國大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來進行資金支持。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健全的財務報表,存在財務信息不公開透明,信息資料不全甚至不真實,導致無法向銀行提供有效的信息,造成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吻合客觀上現實。
2.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目前分成了三類,即政策性擔保機構、商業性擔保機構和互助性擔保機構,各自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絕大多數存在擔保提供模式模糊,擔保市場結構存在很多的不合理,尤其擔保行業信息幾乎沒有優勢,加之我國信用體系不完善,擔保機構又沒有專業能力來掌握比銀行更多的信息,直接導致擔保行業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相當嚴重,很難發揮擔保機構的優勢。
3.宏觀經濟與法律政策障礙
首先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行政干預過度,尤其由財政出資建立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與所屬政府或主管部門在人事和財務關系上緊密,甚至一些政策性擔保機構成為地方政府或其主管部門的附屬物,擔保決策中人情擔保和行政指令性擔保等不公平現象時常發生。
其次政府財政資金投入相對不足,不穩定,造成其抗風險的能力嚴重不足。絕大部分中小融資擔保公司僅在初期成立時政府投入有限金額的資金作為資本金,后續注入來補充資金很少,而擔保機構自身的擔保收費及利息收入難以維持其繼續發展面臨困境,甚至舉步維艱。
再次我國仍缺乏系統完善的針對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的法律法規。主要體現法律條文規范性不具有法律性,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沒有明確規定,并且缺乏相應的制裁措施及違約責任,條款規定過于籠統,而且立法的效力層次有待提高,不易操作,難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提供有效的法律保護和有力的政策支持。
1.健全中小企業融資公共服務平臺
積極依托政府和社會各種金融資源,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信息溝通、機制創新,探索建立由政府指導協調,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及其他投融資機構等合作參與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
中小企業融資公共服務平臺依托政府公共資源,突出政府服務職能,整合社會多方資源,協助企業解決咨詢、融資等問題,打造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綜合金融服務的機構,政府各部門進行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提供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涉及的咨詢、登記等服務,并通過相關信息數據庫建設,實現各部門間的數據與信息資源共享,對中小企業融資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必要時政府應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金融機構針對性作相關金融產品的宣傳和發布,多渠道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并根據企業提交的包括貸款、票據融資在內的各項金融服務需求提供網上咨詢服務和業務辦理;行業協會、擔保公司、評估機構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提供相應行業發展、業務咨詢、融資擔保、信用評級等綜合服務。同時,及時發布專場銀企對接會等信息,加強與企業的溝通。
2.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指標體系
中小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必須重視信用誠信建設。不斷地積累良好信用記錄,企業發展同時加強自身誠信建設,建立創新和人才培養培養機制,增強自身品牌競爭力,樹立良好企業公民形象;同時加快中小企業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步伐,科學合理構建企業決策機制、監督制約機制和考核機制。另外,建立誠信為本的中小企業道德觀念,注重培養中小企業員工的信用意識。
我國的信用評級體系建立與完善還應著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信用評級人才,改善信用評級市場的繳費機制,杜絕亂收費、降低收費標準、降低評級標準等方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不斷推動信用評級機構的公平公正平等的競爭機制并使其實現商業化、市場化運作,提升我國整體的信用評級水平,最終使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也會從中受益。
3.不斷地完善外部制度環境
我國現有涉及融資擔保的法律法規很多,法律條款與規則過于分散,需要制定專門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法律法規,使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趨向完善。以現存的《中國擔保法》和《公司法》為基礎,結合相關部委的出臺的建議與指導意見,明確信用擔保體系設立的指導思想、基本規則、操作規程等,出臺一部針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法律法規,用以指導和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最終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建設。此外,為了保證支持中小型企業優惠政策得以有效的執行,政府監管部門應該對擔保行業嚴格監督管理。
[1]孫立華.淺談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與發展[J].企業導報. 2013(01).
[2]李春光.中小企業融資的實踐與模式創新[J].中國金融. 2010(02).
[3]曾林揚.市場化進程中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J].企業研究.2008(03).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