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鳳鳴
科研經費管理改革芻議
夏鳳鳴
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我國的科研水平,對當前科研經費管理在成本控制、財務制度、預算編制、資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出合理配置科技資源、強化預算管理、完善監督體制、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科研管理大數據系統等建議和對策。
科研經費;大數據;管理改革
1.科研項目成本和支出界定模糊
一方面,科研經費的核算使用和管理監督是普遍矛盾。項目負責人往往同時承擔多個項目,有些項目的研究內容之間存在相互重疊和關聯性,經費支出難以區分,相配套的成本管理核算體系沒有建立。日常收支缺少控制、分析和考核等規章制度及管理措施,資金和資產流失、浪費現象較為普遍。另一方面,科研機構設置條塊分割,沒有把全部成本納入核算,只列支了科技項目研究過程中的直接支出,而沒有包括人員費用和間接費用,不能真實地反映科研成果的價值,這種做法忽視了高層次科研人才、難以量化的智力付出,科研團隊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受到威脅,高層次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2.科技項目管理及財務管理不健全
科研經費支出建賬不規范、不獨立建帳,未能嚴格按照項目歸集、核算,對科研成果成本核算不夠注重,實際支出與編報的項目核算相脫節。科研經費結余管理也存在問題。當前在科研單位普遍存在科研經費到位滯后、結題不結賬的現象。大量資金的集中使用,不可避免地存在突擊濫用的地方。科研項目在立項時要求較嚴,而立項之后缺乏跟蹤管理和約束機制,科技項目質量和資金投入控制脫節,對科研經費的績效考評不夠重視。
3.科研經費預算編制可行性論證不足
由于科研單位財務與科研人員的專業局限性,編制預算的主觀性與隨意性較大,事業費和項目經費界限不清。由于每個項目都有研究的獨特性,研究的領域和視角不同,以及科研項目的復雜性及不可抗力因素,要編制準確、可行的項目預算,難度比較大。項目負責人在編制預算時,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獲得預期成果所需的成本。
4.科研經費配置不合理
科研活動最大的特點是投入產出關系的不確定性,科研效益短期內無法衡量,所以科研資源的配置不合理的情況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1)科研資源的稀缺性和配置的多重性的矛盾。目前,我國的科研活動主要采取課題申報制,大部分科研經費以競爭性項目的分配模式下達。當前的科研項目體制誘導科研人員在申報項目時花費過多精力,缺少時間去做研究。科研評價的量化,也使得科研活動成為一種短期行為,造成在某一特殊領域中“平行”進行著許多項目的現象。不僅無法提高科研產出率,反而可能造成科研資源配置的重復和浪費。2)科研經費分配機制不平衡。要實現科研成果商業化,需經歷一系列試產試銷的過程,在這個孵化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很可能還沒開始就已經終結了。這一個過程政府很少有經費投入,分配不平衡,嚴重缺乏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資金支持。
1.合理配置科技資源
構建公開透明的國家科研資源管理和項目評價機制。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建立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等共性技術的支持機制。建立同行評議制度,建立以評估和競爭為基礎的高校科研經費撥款方式,撥款依據項目和研究人員的質量,而不是機構的信譽進行。
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市場引導各類創新要素配置,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中央政府以資助基礎學科、項目科研為主;地方政府提供相應的匹配資金,側重于資助應用和發展研究,增加商業化階段的科研資金,以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或者受資助單位要提供或尋求一定數額的資助資金。中央和地方政府、資助單位在提供資金上相互配合,連接研究人員和創新人員,幫助新的產品和服務跨過從科研成果到實現商業化的低洼地帶。在某些應用領域可以嘗試采用后補助方式,在取得成果或者服務績效驗收考核后再給予補助,發揮市場主體的配置作用。
2.強化預算管理
制定科學、合理的科研項目預算標準和體系,規范各類科研項目所用的預算科目編制標準,使成本測算有章可循,確保科研項目預算的真實、可靠。建立項目全過程的跟蹤、管理與監督,科研和財務人員應達成共識,從項目申報、審批、管理與驗收的全過程雙方參與和對接。合理地編制科研經費預算,縮短預算批準至經費到位的運作時間,嚴肅預算執行,采取措施切實加強科研經費預算的監督和控制。事業費和項目費相互促進,遵循科學規律,保證共性基礎學科的預算供給,打破“跑要”項目的局面,形成穩定支持與適度競爭相結合的支持模式。
3.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為充分發揮政府科研經費杠桿效益,一方面,財務管理要貫穿科研經費的籌措、分配、使用與監督全過程,跟蹤科研項目管理的始終,有效實現多元化籌措資金,規范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管理監督,從財務管理理念、措施、制度設計等方面進行完善和提升。如:成本核算和科研經費結余管理結合起來,科研經費中可列支的課題人員勞務報酬可根據課題考核情況適當提升,開源節流和激勵機制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創新財務管理手段。推動財務管理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分析系統,對科研經費的運行進行多維多因素分析,以電子表格、電算化模板等信息介質形式提供給領導和科研人員,做到實時查詢、統計整理、歸納分析和管理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糾正,對其中的經驗和規律進行總結,為決策提供依據。
4.完善科研經費使用的監督體制
在宏觀層面上,要進一步完善科研經濟監督的制度建設,擴大審計范圍,不論資金來源,建立由財政、審計、社會中介、出資人等部門聯合的監督機構,對科研經費進行審計;在微觀層面上,建立內控制度、強化財務核算,科研經費不論來源如何必須納入單位財務統一管理,其支出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明確科研、財務等部門及項目負責人在科研項目經費使用與管理中的職責與權限。同時,逐步建立財政科技經費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和跟蹤問效制度,建立會計核算網絡,對經費執行結果和科技計劃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綜合性考核與評價。
5.建設科研管理大數據平臺系統
實現科研經費的科學管理的載體就是信息系統的構建,要在現有的會計電算化基礎上應用網絡技術,形成科研管理信息的實時集成、共享和利用的大數據平臺系統。科研人員、科研管理機構、財務與信息技術人員相結合,共同開發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信息系統,使科研項目申請、經費預算批復、經費使用等信息相互銜接和共享,實行計劃項目和經費全過程痕跡化管理。科技、財政各級主管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要對現有的數據系統進行整合和對接,實現科研項目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建成統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科技項目、經費預決算、驗收獎勵的公開制度,形成科研項目和經費的監督管理的監控網絡,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1]杜海娥,董曉東.科研單位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的思考[J].中國國土資源和經濟,2009.10.
(作者單位:湖南省益陽市社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