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杰
加強管理類專業學風建設工作的思考
劉宇杰
學分制的實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人才的個性化培養也對學風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學風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教師與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體現出來的心理意識、精神面貌、思想品格與行為表現的總和。學分制下的學風建設具有積極的約束力,能夠在學生中形成很強的凝聚力,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推動學校穩定發展。探索學分制背景下的學風建設工作是促進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管理類專業;學風建設;研究
管理類專業是我校唯一的文科專業,截止目前已經進行了兩年的學分制改革。在學分制實施的過程中,管理類專業的學風建設引起了廣泛重視。學風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學習風氣與學習氛圍,是學生總體學習質量和學習面貌的主要標志. 是全體學生群體心理和行為在治學上的綜合表現。學分制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這種意識和能力也是目前大學生中較為欠缺的。管理類專業在由學年制向學分制的過渡期間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因為自制能力差而失去學習目標,影響整個專業的學風建設。積極探索管理類專業的學風建設工作,不僅能夠促進學分制改革的實施,也能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學風是學校整體風貌的體現,關系到人才培養,甚至關系到學校的發展。優良的學風可以在學生中形成濃郁的文化氛圍,使學生養成積極進取的學習風氣和習慣,慢慢地使得優秀變為習慣,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優良的學風可以向社會、家長和學生展示學校優異的教育教學質量、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因此學風建設不僅是學生學習方面的一項基本建設和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所學校辦學思想、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同時還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1.學習動機較純正,專業思想不穩固
由于大學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對就業局勢的粗略感知,學生的學習動機較為純正,但因學生所學專業多有其父母選擇,并非出于學生自己的意愿,因此學生入校后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專業思想不夠穩固。雖然學院在學生入學后就開始積極進行專業教育,但專業思想穩固不是一蹴而就,所以這部分學生往往沒有較強的求知欲望,不能夠積極主動地按照教學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由于學習目的模糊迷茫,這些大學生學習風氣較為渙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風建設。
2.學習目標較明確,學業規劃不系統
大學是專業教育,也是大學生走入社會必經的職業教育。雖然文科專業學生就業時專業限制較少,但總體來說,學生學習目標較為明確,短期目標一般為通過努力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長期目標則為大學期間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考取計算機、健康管理師等相關等級證書。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年輕有朝氣,但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出現學業規劃和職業理想脫節,自我發展計劃與社會發展需要不符等現象。雖然學校開有職業生涯規劃課,但學生不夠重視,認為職業規劃與他們在校生相距甚遠,在學業規劃上多存在隨波逐流的現象。
3.學習態度較端正,自我約束能力差
經過調研和座談發現學生都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但長期傳統的應試教育,使他們習慣了學校、老師和父母約束下的被動學習,進入大學突然面對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時間顯得無所適從、漫無目的,進而表現為自主學習的意識不足和能力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差。如因惰性等因素干擾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不夠多,只學自己認為有用的、感興趣的學科,上網、參加活動等占據大多數課余時間,上課時個別學生有玩手機、睡覺、看課外書的現象,更有甚者因過度追求玩樂而無法完成學業。
4.學習主動性較強,學習方法不靈活
在調研中發現,學生普遍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學生總體能夠較好的完成學習任務,但個別學生習慣于中學階段被監管的學習模式,在相對寬松自主的大學生活里,在沒有老師督促的情況下更容易放松自己,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意識,在考試的壓力下能夠積極復習,但平時學習的主動性較差。由于大學學習方法與高中有所不同,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不理想等現象。與考試課相比,學生則較為輕視考查課,而不能從自身發展的角度認真學習考查課內容。
1.加強專業教育,穩固學生專業思想
加強學生專業思想教育是促進學風建設的必要手段。專業思想穩固有利于優良學風的形成。新生入學教育是學風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要以專業教育為核心,培養他們對專業的熱愛,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把專業思想教育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全過程,經常組織專家、教授、名師報告會和學習經驗交流,使學生把握社會生活對專業的需求和專業發展趨勢,熱愛所學專業,同時提高學業導師對學生的影響力,通過言傳身教加強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和自律性、自制力等方面的培養。穩定的專業思想以使學生在學分制背景下的自由度受到相對限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加強職業相關教育,使學生注重學業規劃
大學的專業教育與學生的未來就業息息相關。用人單位在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也關注畢業生的整體能力素質,尤其注重學生的可遷移技能。但學生在校期間往往只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滿足于教材和課堂知識,忽視動手能力和其它素質的鍛煉和提高,平時很少看課外書籍和參加社會實踐,缺乏勇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業生涯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學業生涯規劃在學風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為自己做好學業規劃,協助學校開展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實現大學生從半強迫性質的“要我學”到自覺自愿的“我要學”的轉變,由“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的轉變,科學合理地規劃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成為自己人生的設計者、領導者和管理者。
3.加強榜樣引領,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學風建設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善合理的導學模式在學風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也能夠使學分制發揮更好的人才培養作用。傳統的輔導員和學業導師的雙重導學體系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大學生在自我發展過程中遇到對自身發展規劃迷茫等問題時,除了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外,同樣也愿意接受優秀學生行為和事跡的榜樣引領,因此優秀學生可以作為教學老師和輔導員老師在學風建設上的紐帶,用自己的先進事跡教育引導其它同學,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目標,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承擔起相應的導學任務,協助學校創建優良學風,從而使導學體系更加完整化。
[1]王迪軍.中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的“三風”建設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2]張可.淺議如何加強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7).
[3]代國林.完全學分制下加強學風建設的思路[J].思想戰線2011(37).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
本文系遼寧醫學院2014年學生工作科研項目“公衛學院學分制背景下學風建設工作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