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

齊奧塞斯庫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1任總統。在其執政后期大搞個人崇拜和家族統治,西方稱他是“共產主義皇帝”,反對派則稱他是“喀爾巴阡的斯大林”。
《齊奧塞斯庫選集1974-1980》是一本“奇書”:在它的每篇文章,也就是齊氏在歷次會議上發表的講話正文之中,附有與會者的鼓掌和歡呼。
這些附錄的巨細無遺和鄭重表述,體現出編者的意圖:掌聲和歡呼是齊奧塞斯庫講話的必要組成部分,也就是齊氏著作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正文,不能拿掉或以注釋方式體現。這自然是執行齊氏本人的意愿。而中文譯者也認同這一理念。齊奧塞斯庫著作集《羅馬尼亞在建設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道路上前進》一共煌煌31卷,這本選集是根據11—19卷選譯的,至少可以說明在這9卷中,“正文+掌聲”是一種固定體例。
就筆者孤陋所及,這種體例在全世界的出版物中或許獨一無二。獨創之余,它也真實地保存了那個年代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生態。掌聲和歡呼是當時的政治生活常態,只有齊奧賽斯庫的著作把它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掌聲的頻率
這本書內容的特別,首先在于掌聲的頻率之高。
全書的第一頁以鼓掌始,末頁以鼓掌終,586頁的篇幅中,95%以上的頁碼是有鼓掌記錄的,而且基本是多次鼓掌或熱烈鼓掌。根據筆者統計,全書共記錄鼓掌800次。僅用于記錄鼓掌和歡呼的字數,已經達到上萬字,占全書篇幅的近3%。
1974年11月25日的《羅共中央關于黨在十大和十一大期間的工作和今后任務的報告》第二節“羅馬尼亞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部分,從全書第8頁到22頁,共有43次鼓掌,而齊氏的講話正文不過一萬余字。計算下來,平均齊氏每講300余字就有一次鼓掌。每到講話的某一大部分結束,尤其是講話末尾,鼓掌更是達到高潮。在慶祝羅馬尼亞建國六十周年的集會講話中,最后一部分共20個自然段,全體聽眾共鼓掌19次,只有一個段落沒有“熱烈鼓掌”的記載。
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十大和十一大工作報告講話的結尾,共有六個自然段落,全部講話字數連同標點共243字,六次熱烈鼓掌,平均齊奧塞斯庫每講不到40個字就要接受一次掌聲和歡呼。以人的語速每秒4字計算,齊氏每講話10秒鐘就要被熱烈的掌聲打斷一次。
看到這些記載,可以想見當時的會場情形,齊氏每講一段的話音還未落下,就淹沒在會場狂熱的鼓掌聲里,鼓掌的長度超過了齊奧塞斯庫講話的長度。鼓掌者的手還沒來得及在桌面下放穩,又得舉起來鼓掌。掌心從發紅發熱到麻木,手腕從酸痛到僵直,卻沒有休息的機會。這樣的情態,上一代國人想必記憶猶新,現在也還有流風余韻。
掌聲的等級
《選集》不僅詳細記錄了鼓掌的次數,更詳盡地標明了每次鼓掌的熱烈程度、時間長度,是否伴隨歡呼、起立,歡呼的內容,肢體動作,以致會場氣氛、鼓掌者的情緒活躍度等。
由低到高,掌聲分為十七個等級:鼓掌;活躍,鼓掌;熱烈鼓掌;會場活躍,熱烈鼓掌;長時間鼓掌;長時間熱烈鼓掌;鼓掌,歡呼;熱烈鼓掌,歡呼;熱烈鼓掌,全場起立,歡呼;熱烈鼓掌,全場起立,高呼;長時間熱烈鼓掌,歡呼,高呼;熱烈鼓掌,歡呼,全場起立,高呼;長時間熱烈鼓掌,歡呼,全場起立,熱烈高呼;全體與會者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起立,長時間歡呼;熱烈鼓掌,歡呼,歷時數分鐘高呼,全場起立,在激動人心的熱烈氣氛中,熱烈歡呼;熱烈歡呼,鼓掌,長時間高呼;全場起立,在熱情洋溢的團結氣氛中持續數分鐘地歡呼,歡呼,歡呼,歡呼;熱烈鼓掌和歡呼;在代表大會大廳里的全體與會者起立,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長時間歡呼,歡呼,熱烈地高呼。這樣的區分,已經竭盡了官樣文章語言表達能力。也可見會議監控者如何細致地對每一次鼓掌的細微區別了然于心,并記錄在案。在這樣的情形下,誰又敢在自己的掌聲中稍微露出懈怠呢?
各個等級之中,“熱烈鼓掌”和“長時間鼓掌”的頻率最高,合并占到60%以上;伴隨著鼓掌的歡呼、起立、高呼、熱烈歡呼大都出現在講話的結尾,或者某個重要章節的告一段落。雖然頻率不如熱烈鼓掌,但每次出現時記載的內容卻最為詳細,顯示其比通常的鼓掌來得重要。
這也符合大會的實際情形,每到領袖講話結束,會場總是淹沒在掌聲和歡呼的狂風驟雨之中,會議也就此勝利落幕,對外宣布為一次團結的、圓滿的、成功的大會。沒有了群眾的掌聲和歡呼,會議就好像缺乏一個合理的結尾,領袖的講話也落了空,文章沒有做完。
耐人尋味的是,處于最低等級的“鼓掌”本應是最經常的動作,在選集中出現的頻率卻極低,全書加起來不過10余次。這似乎形象地說明了,會議參加者不僅沒有不鼓掌的權利,甚至沒有一般性的鼓掌權利,這樣的鼓掌很可能被認為是敷衍。一定要表現出熱烈度,具有時間長度,才能被認為是真實的內心表達,雖然在“熱烈鼓掌”之下發熱的也許只是手掌。
歡呼的語式
鼓掌只有熱烈度和時間的分別,畢竟與會者的一雙肉掌發不出復雜的音效。但歡呼不一樣,既可以在熱烈度和是否起立上有所區別,歡呼的內容更是大有講究。
盡管所有歡呼的內容都是圍繞齊奧塞斯庫,但一般來說,需要把齊奧塞斯庫和某個另外具有永恒性、崇高性的事物聯系起來。
最直接的歡呼語式是:“齊奧塞斯庫——齊奧塞斯庫!”
更常見的歡呼語式是“齊奧塞斯庫和xx,“和”的對象只有一種:人民。這個歡呼用語出現相當頻繁,尤其是在群眾大會的講話上,似乎說明著齊氏和人民的良好關系。
另外一種常見的歡呼語式是“齊奧塞斯庫——”,破折號搭配的對象有好幾種,包括:“齊奧塞斯庫——羅馬尼亞共產黨”;“齊奧塞斯庫——和平”;“齊奧塞斯庫——羅馬利亞”。最經常出現的是第一種搭配,可算標配;“齊奧塞斯庫——和平”的搭配通常出現于贊美其外交政策,因為齊氏施政的最大亮點似乎是他和中國一起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對蘇聯對其它“兄弟國家”的霸權,齊奧塞斯庫歷次講話中的外交部分永遠是鼓掌和歡呼頻率出現最高的段落。
而齊奧塞斯庫與羅馬尼亞的搭配出現極少。即使是在慶祝羅馬尼亞作為統一的民族國家建國六十周年的集會上,也只出現了兩次“齊奧塞斯庫——羅馬尼亞、和平與友誼”的記載,卻出現了數十次“齊奧塞斯庫——羅馬尼亞共產黨”的歡呼,這形象地說明了齊氏雖然具有羅馬尼亞共和國總統的身份,卻遠不如他的執政黨總書記權位來得實質,前者甚至是一個不適宜經常提到的名詞。
這樣的歡呼在西方語境中固然突兀,但在經過文革年代的中國人看來,又未免繁瑣。我們的歡呼并不需要在領袖的名字后面加上其它的對象,不論是領袖和什么或者是領袖等于什么;如果需要同時歡呼幾項,那么也是排比句式,連串的幾個“萬歲”,總之領袖的名諱必須單獨出現,單獨享受光榮。倒是在領袖的名字前面,往往會加上幾個“偉大”的定語,譬如偉大的導師、偉大的舵手等。這和古代中國的皇帝名諱前加上一系列封號類似,但皇帝使用這些封號通常是身后哀榮。
對齊奧塞斯庫的歡呼中有一項值得注意:“齊奧塞斯庫——長壽!”“長壽”類似于“永遠健康”,我們或許能立刻回想起文革年代一句普遍的歡呼口號:“林副主席永遠健康”。但“長壽”畢竟比“永遠健康”的層次要弱一些。當年紅衛兵出版的宣傳畫冊里,還有“周副主席比較健康”的標語,齊奧塞斯庫的待遇看來是介于“比較健康”和“永遠健康”之間。
此外,“齊奧塞斯庫——長壽”的歡呼兩次出現在慶祝齊奧塞斯庫60大壽的大會上,其它場合偶有出現,頻率極低。足見地處東歐的羅馬尼亞民族還多少保留著摩爾多瓦大公國傳統,不是太習慣如此歡呼一個人。而在中國,“萬壽無疆”和“永遠健康”卻曾經是“早請示、晚匯報”的口頭語,就和呼吸進食一樣成為國人日常生活的需求,浸透于靈魂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