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王瀟瀟

3月5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兩千多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大巴車上走下,由人民大會堂東門走進會場。他們服裝各異、配飾不同、所帶物品也千差萬別,但身上都佩戴著紅色的代表證。
那并非普通的證件,里面安裝有記錄代表信息的芯片。這是他們進入人民大會堂的唯一憑證,且一年一換。曾有人大代表丟失了證件,找了張以前的代表證入場,結果警報當即響起,引來了高度緊張的安保人員。
識別芯片的是入口處的感應裝置。它每讀出一位代表的芯片,就會將其迅速反饋給大會堂的信息系統,門口屏幕上的數字也會因此跳動一下。這意味著到場的代表增加了一人。
剛進大門的代表,還要走上很長一段距離才能到會場里之前已經分配好的代表席座位前。如果當天大會有需要表決的議程,在代表進門的那一刻,代表席桌子上三色按鈕就亮了起來。那是萬人大禮堂的表決系統。信息系統把確認的代表信息發送到對應的桌子上,分別表示反對、贊同、棄權的紅綠黃三色按鈕便會亮起,直到完成表決程序。
人大代表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缺席,這樣一來,系統就接收不到缺席代表證件中芯片的信息,其原定座位的表決器按鈕也會保持沉睡。“如果我坐在邊上,我去按也是沒有用的,這是為了保證一人一票。”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葉青介紹。
等近三千名代表在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室內禮堂落座,中國最高權力機關每年一次的大會就將召開。那一系列的高科技聯動裝置,不過是為這一年度政治盛會服務的龐大而周密系統中的一部分。
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仔細考量
最近兩年,每當媒體開始直播萬人大禮堂開重要會議的畫面時,北京勤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茜也會緊張地盯著畫面看。她不看別的,主要看萬人禮堂穹頂上那500盞“滿天星”的燈光,“生怕有一盞燈兩盞燈突然熄火了”。
2012年,萬人大禮堂決定進行節能改造,替換掉穹頂上的老式燈泡。經過艱難競標后,勤上公司成功中標。
要為萬人禮堂提供燈光支持,需要滿足嚴苛的要求。“大會堂的領導還有中央電視臺提出要求,換了光源以后,拍出來的效果跟以前要完全一樣。”賈茜回憶道,日常的燈光大都為白色,而大會堂的顏色卻以金黃為主,“他不希望從黃光變成白光,大家的視覺接受不了”。
除了燈光要求外,散熱要求也很高。禮堂里用燈瓦數都在300以上,甚至達到1000瓦,密集的燈光下,散熱做不好,不但會影響燈具壽命,而且會增加會場溫度,“以前我看到電視轉播的時候有領導都在流汗,都是燈光打的。”賈茜說。而且,雖然瓦數相差很大,但按照要求,啟動時燈光應該同步開啟,“不能讓人感覺到有先亮后亮,或者有些燈閃一下才亮,要求很平滑地一開就緩緩見亮。”
為了同時滿足這些要求,勤上公司專門為大會堂研發了一種燈具。2012年9月安裝調試過后,不但大會堂管理部門對燈具的安全、質量進行了驗收,中央電視臺記者還特別帶著高清攝像機來進行實地拍攝,“跟以前的片子對比,要完全一樣才可以”。
那些燈,就吊在離地33米高的穹頂上,包圍著一盞紅色五星燈。五星周圍用鎦金制作了70道光芒線,又有40個葵花燈環繞周圍。據當年的大會堂設計建設者常沙娜介紹,這代表 “群眾向著我們黨,擁護我們新中國”。
作為中國最具政治意味的禮堂,這里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仔細考量。
按照設計要求,大禮堂寬76米,長60米,高33米。觀眾席是扇面形的,一層設座位3693個,二層3515個,三層2518個;主席臺臺面寬32米,高18米,可設座300-500個,總計可容納1萬人。
桌椅之間的縱向通道,要與主席臺保持垂直。前排座位不能擋住后排的視線,每排椅子都要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高度。這意味著每排桌子的弧度都不相同,幾乎每一張桌子都是特別定制的。
“每年‘兩會,國務院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大禮堂1-3層會場坐得都很滿。”在全國人大系統工作的楊光(化名)說,雖然離著主席臺距離有所差別,但“1到3層都能很清楚地看到主席臺上的人物。更神奇的是,從主席臺往上看,不管是2層還是3層,每個角度也都能看得很清楚”。
這些麻繩捆綁、棉花填充的彈簧椅子與特殊制作的桌子,在使用了40年后,終于在2000年“退役下崗”。據《北京晚報》報道,長城家具公司制作的聚氨酯模塑成型,并以蓬松棉填充,經歷了20萬次疲勞試驗的新椅子開始服役。這一次,還針對殘疾人增加了可拆卸的桌椅。考慮到記者搶新聞的沖擊,又特別對一層頭排桌子增加了耐沖擊試驗。
印刷文件是大事
對于全國人大代表而言,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是每年非常重要的一項職責。
“上會的文件都是有統一格式的,有一套規范。”在全國人大系統工作的楊光說,“會議文件一到,工作人員都會自覺加強管理,無關人員一律不準接觸。具體負責的人會24小時輪番看管文件,一刻都不敢松懈,直到會議開始。”
承擔文件印刷工作的印廠,保密工作做得更是嚴格。據《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文件傳輸到印廠時,都是絕密級別,采用專門光纖、專門電腦傳輸。為了不出紕漏,印廠專門請國家保密局的專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成立了以中共黨員為主的印前文件接收小組,簽署保密協議、設立涉密庫房、涉密殘次品庫房、手機保管箱、密碼箱等,并派專人收集印品的廢頁等涉密物資,送到專門單位進行銷毀。
連續擔任第十、十一屆人大代表的葉青記得,以前在人大審議議程前一天,工作人員就會把報告發到代表駐地房間,可以讓代表們預先了解文件內容。后來形式改成了在指定會議室看,看完之后工作人員就收走。但因為看報告時間很短,“大家覺得沒意義,就取消了”,政府工作報告改成當天發放。在人大代表走進禮堂前,報告就已放到代表的桌上。
無論是代表發言,還是相關領導人的報告,在大會堂里都會有相應的同聲傳譯。2001年,經過改造原來只能容納12種語言的設備,現在已經能夠同傳16種語言。
“大會現場每個座位下面都有一個插孔,代表可以插耳機。”楊光說,每次召開全會,都會為少數民族代表提供翻譯。報告、文件也都有相應的少數民族文字版本。也有外文翻譯,針對的是旁聽的外國使節以及外媒記者。
自從為了讓會場秩序更安靜穩定,會務組決定不再給代表席提供茶水后,代表座位上,除了傳譯插孔,剩下的就只是一套表決系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