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艷,徐玉善,蔣世釗,李 紅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循證醫學模式在內分泌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
江 艷,徐玉善,蔣世釗,李 紅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 探討循證醫學模式在內分泌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將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115名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循證醫學模式和傳統模式教學。結果 兩組理論考試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臨床技能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循證醫學模式應用于臨床實習教學中,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
循證醫學;內分泌科;臨床實習
內分泌科實習是內科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習過程中可以將內分泌科有關理論知識與具體臨床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系統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能[1]。循證醫學包括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各個方面,并且逐漸拓展到臨床教學中來。鑒于此,我們嘗試以昆明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實習生為研究對象,借鑒國內外研究者將循證醫學模式應用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成果,探討醫學人才培養的方法和有效途徑。
1.1 對象
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到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共115人,采用隨機對照實驗研究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為期3周的內分泌科臨床實習。其中實驗組60人,對照組55人;實驗組采用循證醫學模式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模式教學。兩組學生在入學成績、性別、平均年齡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循證醫學模式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1)學生進入內分泌科后,首先安排4學時的循證醫學知識專題講座,重點講授循證醫學的概念及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包括利用醫院的信息化設施如何進行醫學文獻檢索及評價研究證據的質量和可靠程度等知識;(2)指定教師帶教1位實習生;(3)學生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醫學文獻證據,并運用其對患者做出臨床決策;(4)教師利用較短時間簡述有關的基本概念、最新研究進展等內容,然后以問題為中心進行集中討論,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控制討論的范圍及時間;(5)制定及實施有科學依據的診斷和治療方案;(6)每周一次教學查房,查房前一周將擬查患者通知學生,其在教師指導下查詢與查房內容相關的文獻并整理。
傳統模式教學的實施方法:學生入科后跟隨帶教教師從事診療活動,每周集中小講課一次。
1.3 效果評價
學生在內分泌科實習結束、出科時,對其進行理論考試(占60%)和臨床技能考試(占40%)。兩部分考試總分值均為100分。理論考試試題從試題庫中選取,以客觀題為主;臨床技能考試內容為隨機選取一位新入院的患者,讓學生通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對其已有的輔助檢查結果進行分析,隨后歸納出病例特點,給出診斷、鑒別診斷及下一步診療方案。
1.4 數據處理
全部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兩組理論考試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臨床技能考試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科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出科考試成績比較(±s,分)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理論成績 臨床技能成績 總分實驗組對照組60 55 83.59±9.55 84.13±9.45 88.63±8.39*72.35±9.67 86.45±9.24*80.72±9.46
將循證醫學理念引入醫學教育,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方式。循證醫學模式教學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學生的循證醫學相關知識水平,使其掌握循證醫學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將循證醫學應用于自己的臨床實踐中,提高臨床決策水平,最終使患者受益[2]。
2001年,國際醫學教育委員會頒布了“全球醫學教育最低標準”,要求醫學畢業生達到7大領域共60條標準,除需要具有過硬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外,還需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交流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具有成為團隊領袖和社區領導的潛力[3]。
隨著醫學的發展、新型檢查技術和新藥的涌現,不斷有新的循證醫學和臨床指南問世,教科書中的知識常常滯后,因此,醫學生需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跟蹤最新的臨床指南,以先進的診療技術服務患者。如2010年以前,我國2型糖尿病控制目標為HbAlc<6.5%,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指出,2型糖尿病控制目標為HbAlc<7.0%[4]。其主要原因在于:多項國際性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研究表明,在降低血糖獲益的同時,應注意降糖的安全性。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專家Sackett教授在新出版的《怎樣實踐和教授循證醫學》中將循證醫學的定義修訂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運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結合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充分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起來制定出適合患者的治療措施”[5]。
從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采用傳統模式教學的對照組學生臨床技能考試成績為(72.35±9.67)分,而采用循證醫學模式教學的實驗組學生臨床技能考試成績為(88.63±8.39)分,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在臨床實習中運用循證醫學模式,加上帶教教師的具體指導,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在與患者溝通,形成臨床問題,查找和評價證據,結合具體病例的實際情況制定診斷及治療決策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明顯提高。
總之,在內分泌科臨床實習教學中,通過循證醫學模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醫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使其能運用現代化信息資源學習并掌握最佳客觀證據,科學地解決臨床問題,達到循證醫學教育目的。同時,實踐循證醫學需要積累個人的臨床經驗,循證醫學方法只有與自身的臨床經驗相結合,形成終身自我教育的習慣,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優勢。
[1]胡明婭,徐又佳,張振方,等.臨床教學經驗總結及臨床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軟科學,2008,22(6):499-500.
[2]周麗萍,陳進,艾昌林,等.循證醫學教學對研究生相關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影響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7,7(5):337-343.
[3]蔡駿翔,羅萍.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解讀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7,6(4):296-297.
[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1-37.
[5]Sackett D L.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M].2nd edition.Edinburgh:Churchill Livingstone,2000.
G424.4
B
1671-1246(2014)05-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