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霞,石鵬鵬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
合作市職工體育健身現狀調查研究
劉金霞,石鵬鵬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對合作市職工體育健身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索性地提出對策與建議。
合作市;職工體育;體育健身
學術界對“職工體育”的概念并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對其可以多角度多層面加以解釋。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國有企業(yè)的轉軌、轉制,職工體育的內涵與外延都發(fā)生了變化。楊宗海在其碩士論文《北京市部分國有企業(yè)白領體育健身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中對職工體育做了如下界定:職工體育是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在職人員以人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以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的教育過程與文化活動。本文借鑒此概念,重點研究甘南州合作市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在職人員體育健身現狀。
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和實施,全民健身活動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和社會時尚。各地政府以及學者對其實施情況和取得的成果做了大量調查,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筆者查閱文獻資料發(fā)現,目前尚無針對甘南州職工體育健身現況的研究。合作市是甘肅南部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城市,海拔3 000米,熱量不足,溫差大,降水多,大風天氣較多,自然條件惡劣,經濟欠發(fā)達。如果能通過調查研究,摸清該地區(qū)職工體育健身狀況,找出存在問題,提出對策與建議,將會對合作市職工以及全民健身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可為全面調查合作市全民健身狀況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1 研究對象
選取甘南州郵政局、甘南州電信公司、甘南日報社、甘南州統(tǒng)計局、合作三中等15個單位的部分職工為調查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搜集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并進行整理;查閱社會學、社會體育學、群眾體育學、體育社會學以及教育學等方面的書籍。
2.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制訂“合作市職工體育健身現狀調查問卷”。由課題組成員向調查對象發(fā)放問卷,共計15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為86.7%,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92.3%。對收集的數據運用Excel和SPSS 11.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3.1 合作市職工體育健身現狀
3.1.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20份,其中男性50人,女性70人;藏族48人,漢族52人,回族12人,其他民族8人,藏、漢、回及其他民族的比例基本符合合作市職工的民族構成比例。對各民族職工的體育健身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民族與體育運動無相關性。被調查人員的學歷情況為:本科90人(占75.0%),其中參加體育鍛煉的66人;研究生4人(占3.3%),均參加體育鍛煉;大專14人(占11.7%),其中參加體育鍛煉的10人;高中及以下12人(占10.0%),其中參加體育鍛煉的8人。通過分析發(fā)現,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與學歷呈正相關,學歷越高,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越高。
3.1.2 職工對自己身體狀況、體型的了解程度及其與參加體育鍛煉關系的認知 在本次調查的120人中,48.3%的認為自己身體健康,51.7%的認為自己處于亞健康或疾病狀態(tài)。5.0%的對自己的體型非常滿意,43.0%的對自己的體型比較滿意,52.0%的對自己的體型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71.7%的認為自己的體型與參加體育鍛煉有關系或有很大關系,28.3%的認為自己的體型與參加體育鍛煉無關。
3.1.3 職工參加體育鍛煉情況(見表1、2)被調查者中,參加體育鍛煉的88人(占73.3%),從不參加體育鍛煉的32人(占26.7%)。不參加體育鍛煉的職工中,女性占68.9%,說明合作市女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況不如男性,可能與女性家務勞動較多有關。

表1 88名參加體育鍛煉者鍛煉情況

表2 88名參加體育鍛煉者每次活動時間及強度
由表1、2可知,參加體育鍛煉的職工中,有36.4%的每周只參加1次體育活動,每周參加3次及以上的職工只占34.1%。每次活動30分鐘以內的人占56.8%,只有15.9%的人每次活動能達到60分鐘以上且中等出汗或大汗淋漓。這說明,雖然合作市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并不低(73.3%),但鍛煉情況不容樂觀,以盧元鎮(zhèn)[1]的“體育人口”判斷標準計算,合作市職工的體育人口比例不足15.0%,這與全省及其他城市差距很大。
對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及鍛煉項目的調查結果顯示:主要場所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單位的體育場,公園、廣場,公路,自家庭院,公共體育場所;主要項目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羽毛球、乒乓球,長走、跑步,足球、籃球、排球,廣場健身舞,登山。在公共體育場所進行健身只排第5,一方面與大部分職工還沒有養(yǎng)成體育健身的習慣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合作市公共體育活動場所太少有關。從鍛煉項目分布來看,乒乓球、羽毛球排名靠前,這與其他城市情況相似。到付費場地參加鍛煉的職工數較少,參加中等以上強度體育項目的職工偏少,說明興趣培養(yǎng)與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是制約合作市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
參加體育鍛煉的職工每年用于體育的消費支出在1 000元以下者占75.0%,2 000元以上者只占2.0%。絕大多數職工每年用于體育的消費支出在1 000元以下,體育消費的比例不足收入的2%。這均說明合作市職工對體育鍛煉重視不夠。
3.2 影響職工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見表3~5)

表3 制約合作市職工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得分及排序

表4 職工對單位領導重視體育活動的認知情況(n=120)

表5 職工對單位組織體育活動的認知情況(n=120)
3.2.1 主觀因素 從表3可以看出,制約合作市職工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觀因素是無興趣。造成合作市職工無體育鍛煉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主觀態(tài)度,即認知問題,相當一部分職工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在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方面的特長,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這個工作任務的情況不容樂觀。
3.2.2 客觀因素 從表3可以看出,在制約合作市職工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排名中,“氣候不適宜”排第一,并成為制約合作市職工參加體育鍛煉最主要的因素。這與合作市的地理條件有關。此外,由于企事業(yè)單位職工工作壓力過大,“閑暇時間少”和“健康狀況差”排在第3、4位也不足為怪。
制約因素排第5~7位的依次是體育設施收費高、沒有體育健身項目、家務勞動多和沒人指導。選擇“家務勞動多”的多為女性,占75%,說明女性在做飯、照顧家庭方面所做的工作要多于男性。“沒有健身項目”和“沒人指導”,除了前面所說的與學校體育工作承擔的責任有關外,還與合作市缺少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專門組織職工進行體育健身的機構有關,相關部門應予以重視。
由表4可知,單位領導“非常重視”和“重視”職工體育活動的僅占28.4%。領導的重視程度對本單位職工體育鍛煉的影響是巨大的,一般情況下,領導對某一個體育運動項目的偏好會影響本單位所有職工對這個項目的參與程度。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指出:“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要加強職工體育工作,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文明的體育活動。”[1]從表5可以看出,合作市職工認為自己所在單位經常組織職工參加體育活動的只占10.0%,認為不經常組織的占70.0%,認為不組織的占20.0%。由此可見,合作市職工體育活動開展得不好,與單位組織職工體育活動的頻率有關。
4.1 結論
合作市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不容樂觀,有26.7%的職工從不參加體育鍛煉;在參加體育鍛煉的職工中,能達到“體育人口”標準的不足15.0%;超過半數的合作市職工認為自己處于亞健康或疾病狀態(tài),并對自己的體型不滿意。合作市職工體育鍛煉參與度和學歷呈正相關,學歷越高,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越高;女性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如男性;民族與體育活動參與度無相關性;職工體育消費偏低,消費的比例不到收入的2.0%。合作市職工參加體育活動的場所主要是單位體育場、公園、廣場、公路和自家庭院,并且以羽毛球、乒乓球為首要參與項目。制約合作市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依次為氣候不適宜、無興趣、閑暇時間少、健康狀況差、體育設施收費高、沒有體育健身項目、家務勞動多、沒人指導。職工認為單位領導重視職工體育活動的占28.4%,認為單位領導一般或不重視本單位職工體育活動的占71.7%。合作市各單位職工認為自己所在單位經常組織職工參加活動的占10.0%,不經常組織的占70.0%,不組織的占20.0%。
4.2 建議
要改變合作市職工體育健身現狀,促進其參與體育鍛煉,需做到:(1)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重視職工體育的發(fā)展,讓職工懂得體育鍛煉的好處,喜歡上體育鍛煉。(2)培養(yǎng)一批社會體育指導員,從項目、鍛煉方法等方面幫助職工進行體育鍛煉。(3)提高公共體育設施的數量、質量,克服因自然環(huán)境和場地設施不足造成的困難。(4)各單位領導要重視職工的體育鍛煉,并經常組織職工參加體育健身活動。
參考文獻:
[1]盧元鎮(zhèn).社會體育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R195.1
A
1671-1246(2014)05-0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