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梅,任京力,赫 欣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研究
王雁梅,任京力,赫 欣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理念,針對護用藥理學教學,從確定課程培養目標、重視職業素養的培養、優化學習情境設計、改革教學方法及課程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一系列課程建設與改革研究。
綜合職業能力;護用藥理學;課程建設
能力本位是當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方向和基本目標定位,也是當前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支點[1]。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直接載體,高職教育改革和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最后都會落腳在課程的改革與發展上。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其課程模式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普遍采用三段式(復習—講述—總結),體現不出職業教育的特點。這種知識本位的課程模式由于缺乏與具體工作情境的聯系,不利于高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此,教高[2006]16號文件明確提出“高職院校應當進行職業能力導向的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針對護理專業核心課程護用藥理學教學,從確定課程培養目標、重視職業素養培培、優化學習情境設計、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課程建設與改革,現報告如下。
綜合職業能力,即在真實工作情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專業問題的能力,是人們從事一門或若干相近職業所必備的本領。綜合職業能力是人體在現代社會中生存,從事職業活動和實現全面發展的主觀條件,包括職業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接收和處理能力,經營管理、社會交往和不斷學習能力[2]。
護用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間作用規律及其機制的學科,是醫學基礎課程與護理臨床課程的橋梁。該課程的基礎理論和知識直接為臨床護理工作服務。護用藥理學的主要任務是使護生具備成為高等護理專門人才所必需的藥理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護生學習護理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整體素質、適應職業變革和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基礎。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護生掌握了藥理學的研究內容及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用途、不良反應、用藥護理等知識,為執行醫囑、用藥咨詢奠定基礎,為護生學習護理臨床課程提供必要的支撐;使護生初步具備運用藥理學知識與方法,分析和解決護理臨床問題的能力;激發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了解將要從事的工作崗位,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與專業之外的能力,如圖1所示。專業能力是一種基本生存能力,主要指掌握技能、掌握知識;專業之外的能力是一種基本發展能力,也稱關鍵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學會學習、學會工作)與社會能力(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以往的護用藥理學教學片面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操作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能力培養理念認為,專業知識、技能與人文素質同樣重要。護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而且要有批判思維、宣教能力、溝通能力等。我們把職業素養的培養融入到護用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培養護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護生熱愛護理專業、熱愛護理工作;培養護生誠信、敬業、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以及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與溝通能力等。

圖1 綜合職業能力構成要素
高職護生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高職教育的特色體現在即使護生的學科知識體系并不完整,仍懂得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因此,學習情境作為課程教學的載體,其設計必須以護生能力培養為中心,使護生在完成知識傳承的同時,得到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訓練與提高[3]。應基于護生職業能力發展所需設計完整的學習情境,確定每個學習情境的能力目標、對象、工具、教學重點以及考核與評價方法等。
學習情境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教學效果。設計學習情境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1)護生在完成整個情境的過程中需要學習或掌握的知識點;(2)行業對于這些知識的具體運用;(3)護生的專業能力水平;(4)整組或整班護生的專業能力可以劃分幾個層次;(5)護生的興趣愛好。在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后,進行教學情境設計[4]。
傳統的以教師、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培養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要求,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關注護生思維發展規律,考慮護生知識和能力發展的水平,充分調動護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參與到學習情境中,進行將知識內化為個體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的地方,因此,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一種或幾種方法并靈活運用,以提高教學效果。
(1)采用問題啟發式教學法,激勵護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布置思考題,讓護生帶著問題查閱資料,進行預習。上課時教師通過提問檢查預習情況,進而歸納重點,講解難點。這種教學方法適用于理論知識較多的章節。
(2)采用合作性學習方法,培養護生團結協作精神。進行合作學習需具備5個基本要素:積極的相互依靠、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個人責任、小組相處技能及小組自評。定期評價學習小組活動情況,可以保持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3)采用模擬情景教學法,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在護用藥理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一些與臨床相似的情境,組織護生積極參與。例如,進行角色扮演,讓護生分別扮演病人與護士角色,“護士”除了要對“病人”進行用藥指導外,還要隨時與“病人”溝通,了解“病人”需求,并解答“病人”的問題。操作完畢后,護生互談感受,然后交換角色。教學時還對部分內容提出假設,設置干擾因素,讓護生針對不同“病人”,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進行不同的護理解釋。這種方法調動了護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護生的溝通技能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4)雙語教學使護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信息時代的發展,護理文件數字化系統的應用,雙語護理病歷的出現,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護理教程中必須增設全球多元化護理(TCN)內容,使護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吸收全球多元文化,從而更好地為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供優質服務,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引發的沖突[5]。
建立以發展性評價為導向的能力發展評價體系。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指標體系,改變以往基于個體知識獲得的評價方式。以概念性知識識記、再現為主的知識考核在課程學習效果評價中不再占主導地位,應重視護生的職業技能、態度和能力發展水平[6]。以往的課程評價體系過多地強調統一性,強調評價的共性,忽視護生的個體差異,試圖用單一的“標尺”和統一的評價標準測試所有護生,容易使護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影響評價效度;忽視護生在每個階段的學習狀況,忽視護生情感的發展,過程性評價基本流于形式;評價的促進發展功能沒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既不利于護生個體發展,也不利于護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7]。
建立基于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課程評價標準。以護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根據職業特點細化職業能力的評價內容,對各項評價內容進行量化。在評價主體上,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為護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與行業專家評價相結合,使護生由接受者轉變為參與者。在評價方法上,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盡可能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形成以口頭與書面問答、理論/技能測試、課程實踐、大作業、實驗報告等為主要形式和內容的課程評價體系。評價方法多元化、開放性的評價給了護生展現自我的機會,有利于激發護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課程評價結果不單純用于護生的學業考核,而是用于課程的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為課程改革和建設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信息,以適應職業崗位對職業能力要求的變化,推動課程建設持續改進[8]。
目前,護理人才被國家列為四大緊缺人才之一,加快護理人才培養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的優先發展戰略[9]。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是臨床護理工作的主力軍。如何培養滿足臨床、社區、家庭護理工作需要的合格護士是高職護理教育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我們通過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導向的護用藥理學課程改革的實踐與研究,探索高職護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新途徑,有助于轉變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為構建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一體化”教學體系提供依據,為高職高專院校課程建設提供依據。
[1]邢菊.基于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想[J].教育與職業,2013(11):109-110.
[2]解志斌.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一體化”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21(8):166-168.
[3]翁幼珍.校企合作視野下的高職課程與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1(2):140-142.
[4]王林芳.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方式方法的探索與研究[J].陜西教育,2009,3(11):84-85.
[5]劉玉輝.淺談培養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2,6(3):70.
[6]歐陽麗.基于能力發展核心的高職課程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1,27(9):12-15.
[7]周芹,曾祥麒,陳英.基于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0,26(35):4-6.
[8]王雁梅,任京力,毛訊.基于能力發展核心的高職課程建設與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9):45-46.
[9]肖新麗,謝玉琳.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華護理教育,2012,9(3):136-138.
G420
A
1671-1246(2014)07-0139-02
注: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Wjlx1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