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葉萍,王黎梅
(嘉興市第一醫院,浙江嘉興 314000)
壓瘡是一種復雜的慢性創口,一旦出現,將明顯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據國外文獻報道,其在危重病患者中的發生率為3.8%~12.4%,而目前尚無明確的預防和治療標準[1]。近年來,負壓封閉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術在慢性創口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但成套VSD裝置價格昂貴。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本院重癥醫學科運用自制VSD治療5例Ⅳ度壓瘡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例,均為尾骶部壓瘡,符合Ⅳ度壓瘡診斷標準[3]。其中男2例、女3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0.80歲;基礎疾病:慢性支氣管炎1例,腦外傷2例,腦出血1例,腦梗死1例;壓瘡直徑為5~15cm,平均(9.6±3.7)cm,深度2~5cm,平均(3.6±1.5)cm,最深達到骶骨表面。
1.2 創面處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請院內清創專科護士進行傳統清創換藥治療,換藥1周后收效甚微,滲出明顯,遂采用自制VSD進行治療。創面經氧化氫及碘伏消毒后,由碘伏紗布填塞整個創面,同時根據創面大小選擇剛好覆蓋創面的無菌紗布或棉墊,將無菌吸痰管增加側孔后縫合于紗布或棉墊上,并加蓋同樣大小的紗布或棉墊,做成“三明治”形式,再覆蓋于整個創面上,保證創面與負壓吸引裝置充分、均勻的接觸,表面以手術貼膜覆蓋、封閉后吸痰管外接50mmHg左右低負壓持續吸引。平均2d更換1次自制VSD。
1.3 結果 經自制VSD治療1周后創面滲出明顯減少,大量新鮮肉芽組織生長,1月后壓瘡直徑縮小,平均(6.6±1.1)cm。4例經1~2月自制VSD治療后行創面縫合或植皮后愈合,1例因發生肺部感染死亡。
2.1 自制VSD治療的護理 保持持續有效的負壓是治療Ⅳ度壓瘡的關鍵。進行自制VSD治療過程中護士每1~2h查看負壓表,保持創面局部50mmHg左右的低負壓[4],以保證充分引流;密切觀察整個引流裝置,防止引流管折疊、扭曲、堵塞及接口處漏氣等。同時注意保持貼膜的密閉性和完整性,防止因牽拉及出汗等原因導致貼膜破損和脫落而影響治療效果,一般2d換藥1次,如出現問題及時更換。本組前期使用時多次因貼膜松脫導致創面不能完全封閉,影響有效引流,遂在貼上貼膜后采用3M抗敏透明通氣型醫用膠帶加固四邊,之后情況得以明顯改善。
2.2 體位護理 運用自制VSD引流期間患者臥氣墊床,盡量避免平臥位,取左右交替的側臥位,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每30min~2h更換體位1次,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為避免患者兩側髖部繼發壓瘡,在進行治療時對其中2例消瘦的患者采用了康惠爾泡沫貼減壓保護局部皮膚,以保證正確體位,利于創面引流。
2.3 病情觀察 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每小時巡視記錄,加強對體溫的監測,同時為保證血壓測量的準確性,盡量采取平臥位監測;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狀、顏色、量及氣味。本組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在引流早期可見黃褐色引流液量偏多,20~50ml/d,后期引流量明顯減少;1例因創面分泌物量多、黏稠而堵塞引流管,予重新換藥,更換引流管后改善;5例患者均未因持續負壓吸引而出現出血等不良反應。
2.4 飲食護理 根據患者情況糾正低蛋白血癥,改善其全身營養狀態,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利于促進創面愈合。本組5例患者均留置鼻腸管,進行腸內營養,以目標喂養量25kcal/(kg·d)供給;定期檢查血生化,保持血漿白蛋白水平>30g/L,以促進創面組織修復和再生。
2.5 心理護理 對于長期不愈的壓瘡患者加強心理護理。本組2例患者意識清楚,因治療時的疼痛、肢體感覺或運動障礙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出現焦慮、恐懼情緒,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護士與其溝通,采用50cm左右的較親密距離,認真聆聽,及時回應患者需要;換藥前為其拉好床簾,保護隱私,采用三角墊、小靠枕等工具保持患者的臥位舒適;同時,為患者提供治療性音樂(包括促進睡眠的輕音樂及由家屬錄制的鼓勵性話語),以消除患者焦慮、煩躁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尾骶部是壓瘡的好發部位,由于骶骨后面僅由皮膚覆蓋,缺乏肌肉組織,一旦發生壓瘡,常深達骶骨,造成骶骨外露;同時尾骶部鄰近肛門,創面易受糞便污染,因而具有易發難治的特點。傳統外科普通換藥方法治療Ⅳ度壓瘡,療效不甚滿意。近年來,VSD作為一種新型的創面處理技術,逐漸應用于壓瘡的治療[5-6]。其優點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在處理創面時,可以變開放性創面為閉合性創面,而且全方位的持續引流去除了細菌培養基和創傷后受損組織產生的毒性分解產物,減少機體組織對毒性產物的重吸收;局部貼膜密封阻止了外部細菌進入創面,防止了新的污染;持續全方位的負壓吸引為主動引流提供了動力,促進了局部的血液循環加快,刺激組織新生。有試驗研究發現,施加負壓后創面血流量較負壓前有顯著增大[7],可以改善創面微循環,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但目前VSD材料價格昂貴,單片價格約在2 000元左右,以每周換藥1次計算,1個月就需約8 000元。本科自制VSD的單次成本在10元左右,以兩天換藥1次計算,1個月費用僅需要150元左右,降低了患者的治療費用,同時仍具有良好的效果。傳統VSD技術所設置的壓力范圍一般在50~125mmHg,壓力過高可能導致創面出血,周圍皮膚壞死等并發癥[4],自制VSD引流時采用50mmHg左右的低負壓,治療期間,本組5例患者均未出現皮膚壞死及其他明顯不良反應。提示Ⅳ度壓瘡創面采用自制VSD引流,可以有效促進創面愈合,而且經濟、簡便。
[1]Shahin ES,Dassen T,Halfens RJ.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a literature review[J].Nurs Crit Care,2008,13(2):71-79.
[2]Suissa D,Danino A,Nikolis A.Negative-pressure therapy versus standard wound car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Plast Reconstr Surg,2011,128(5):498e-503e.
[3]陳瑩.中藥龍血竭在壓瘡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7,6(6):425-426.
[4]Medical Advisory Secrctariat,Ministry of Health and Long-Term Care.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an evidencebased analysis[J].Ont Health Technol Assess Ser,2006,6(14):1-38.
[5]Gupta S,Ichioka S.Optimal use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 treating pressure ulcers[J].Int Wound J,2012,9 Suppl 1:8-16.
[6]凌曉紅,吳蓓茸,戴顯風,等.骶尾部壓瘡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8):687-688.
[7]裘華德.負壓封閉引流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