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晨,陳曉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生于5歲的兒童,尤以3歲以下最為多見,多表現為劇烈咳嗽、憋氣,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1]。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是小兒外科急診救治中常見的手術之一。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硬支氣管鏡下取異物,本院亦是以此方法為主要手術方法。術中選擇全麻,采用仰臥墊肩壓肩調整法體位,注重配合技巧,以提高硬支氣管鏡取異物術一次性成功率,并減少相關并發癥。現就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975例硬支氣管取異物的護理配合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75例,其中男667例、女308例;年齡4月~11歲,平均1.8歲。異物位于左側支氣管399例、右側支氣管385例、氣管內173例、雙支氣管內18例。異物為植物類914例、動物類31例、筆帽3例、塑料片10例、二極管1例、螺絲釘6例、小燈泡2例、鋁箔片8例。
1.2 方法 975例患兒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硬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
1.3 結果 975例患兒中,1次手術取出異物成功945例,占總手術的96.9%;經過2次手術取出異物23例;經2次或以上手術仍未取出異物7例。術后發生并發癥3例,占總數的0.3%,其中皮下氣腫2例、氣胸1例,無死亡病例。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準備 小兒硬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一般是急癥手術,患兒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癥狀多樣,術中隨時可能發生窒息而造成患兒死亡[2]。接到手術通知后,以最快速度備好合適的直達喉鏡、氣管鏡、異物鉗、面罩、約束帶、體位海綿墊,連接好負壓吸引器及冷光源并檢查光源的亮度是否足夠,保證氧氣正常,保證所有的物品處在備用狀態。術中患兒有窒息的危險,備好型號合適的氣管導管、吸痰管、口咽通氣管、氣管切開包、搶救藥品等。詳細詢問家長了解患兒吸入異物的種類,并通過拍攝胸片了解異物所在位置及大小等,強調手術的風險及注意事項,安慰家長不要驚慌。因小兒體重是麻醉給藥、術中輸液的重要依據,準確測量患兒體重。
2.1.2 調節手術間室溫 由于患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皮膚薄、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熱,因此手術間溫度是決定患兒體溫的重要因素。巡回護士根據手術要求調節手術間溫濕度,一般室溫控制在22~24℃、濕度55%~60%[3]。
2.2 術中護理
2.2.1 體位護理 硬支氣管鏡取異物是一項需要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的手術,體位是影響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4-5]。本院過去采用鮑氏抱頭法進行手術,由于患兒頭部處于懸空位置,助手抱頭非常費力,往往因助手不能支持或配合不當,頭過高、過低使支氣管鏡前端上挑或下壓損傷氣管黏膜,而使手術困難甚至延誤手術進程[6]。經過反復實踐,改進為目前的簡易體位,即仰臥墊肩壓肩調整法體位。將墊肩材料改為軟硬適宜的海綿墊,護士的配合操作改為壓肩,通過壓肩使支氣管鏡與支氣管呈一直線,達到暴露術野的目的。患兒仰臥于手術臺,麻醉藥物注射完畢后,用約束帶約束患兒的胸腹部及雙臂,用厚約6cm、寬約20cm軟硬適宜的海綿墊墊于肩下,頭后仰于手術臺緣,下頜部對準手術間天花板,護士位于患兒一側,固定患兒雙肩。
2.2.2 術中配合 麻醉及體位準備到位后,護士迅速打開光源,連接氧氣。醫生在直達喉鏡引導下導入硬質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時旋轉頭位,如檢查左支氣管時,將患兒頭向右側旋轉,護士對患兒左肩適度加壓,同理檢查右支氣管時,將患兒頭向左側旋轉,護士對患兒右肩適度加壓,使支氣管鏡和支氣管盡可能位于一條直線上,在充分暴露氣道的情況下鉗取異物。喉體較高的患兒,協助醫生按壓患兒喉部,暴露聲門,配合醫生把硬質支氣管鏡順利送入氣管。
2.2.3 術中急救與處理 術中做好生命體征監測,密切觀察呼吸情況,若出現面色紫紺、口唇紫紺等低氧癥狀,停止操作立即面罩加壓給氧,并做好各種并發癥的應急準備。氣管壁黏膜出血影響到術野,立即使用1∶10 000腎上腺素通過硬支氣管鏡尾端注入氣管。本組部分患兒術中出現喉痙攣,麻醉醫生將麻醉機APL閥調至最大,面罩加壓給氧,待氧飽和度升高至95%以上,再繼續鉗取異物。
2.2.4 術中用藥 某些吸入的植物性異物,如花生仁、山核桃肉、板栗碎片、瓜子等,含有游離脂肪酸和油酸,吸水后易膨脹、糜爛;異物周圍的黏膜也易腫脹,操作時反復吸引、鉗夾,易加重氣管、支氣管水腫。因此,所有取異物患兒術中常規靜脈注射地塞米松0.2mg/kg,聲門下噴利多卡因氣霧劑,以達到抗炎和消除水腫的作用[7]。本組914例患兒吸入植物性異物,經上述處理,手術順利。
2.3 術后護理
2.3.1 復蘇護理 術畢讓患兒平臥于手術臺上,繼續吸氧,待吞咽反射恢復,意識基本清醒,自主呼吸正常,脫氧20min血氧飽和度95%以上方可送回病房繼續吸氧,進行心電監護。小兒食管下括約肌短,屏障作用差,即使術前已禁食,麻醉后仍可能發生胃內容物反流,容易造成誤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8],回病房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肩部墊高5~10cm。本組945例患兒1次手術取出異物,梗阻解除,經過15min以上恢復室復蘇,順利返回病房,23例經2次手術取出異物,7例經2次及以上手術仍未取出,后徑纖維支氣管鏡異物取出。
2.3.2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全麻術后經硬支氣管鏡取異物術,常發生的并發癥有喉痙攣、喉頭水腫、皮下氣腫、氣胸等。術后密切觀察患兒的唇色有無紫紺,聲音有無嘶啞,觸摸頸胸部有無捻發音,有無出現上氣道梗阻癥狀等。若喉痙攣、喉頭水腫面罩吸氧無法改善時,立即予地塞米松1mg與腎上腺素0.5mg混合霧化;若癥狀仍未改善,1~3h后再加做1次。本組1例發生氣胸,無法排除是否基礎疾病或是術后并發癥,經胸外科醫生會診無需行胸腔穿刺引流,囑其保持安靜,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2周后影像學報告示無胸腔積氣,予以出院;2例皮下氣腫,無需特殊處理,1周后順利出院。
小兒氣管異物多為急診,及早手術取出異物是搶救患兒的唯一方法。接到手術通知后立即做好手術用品及術中搶救用品的準備,調節好手術間的溫濕度;術中采用仰臥墊肩壓肩調整法取手術體位,使氣管鏡插入順暢,同時,護士密切觀察醫生持鏡的動作、方向,隨時掌握好按壓患兒肩膀的力度,以使手術醫生更好地進行手術,并且密切觀察患兒病情,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立即協助醫生進行急救處理;術后做好患兒的麻醉復蘇,密切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提高手術成功率。
[1]羅莉.111例小兒氣管異物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9):122-123.
[2]楊婷,王銀蓮,肖又中.50例小兒氣管異物取出術的手術配合體會[J].醫學臨床研究,2007,24(5):880.
[3]王婷婷,董慧春.小兒手外科手術150例的護理配合[J].護理與康復,2011,10(6):554.
[4]褚麗霞.小兒氣管異物取出術的手術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8):61.
[5]王媛.支氣管鏡下小兒氣管異物取出的手術配合[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2):158.
[6]張彥平,朱淑萍.氣管異物取出術300例術中體位配合的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9(12):93.
[7]童福梅.兒童支氣管異物取出術的手術配合[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16):2283-2284.
[8]戴秀琴.小兒全麻蘇醒期呼吸系統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