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毓,孟小華,吳 原
(湖州市中心醫院,浙江湖州 313000)
丹毒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及周圍軟組織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好發于小腿、顏面部皮膚及皮下組織內淋巴管及周圍軟組織[1,2],臨床表現主要為病變部位紅、腫、熱、痛,逐漸向四周擴展,并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丹毒的誘發因素很多,最常見且易被忽視的易感因素是足癬,致病菌可潛伏于淋巴管內,引起反復發作,導致敗血癥、血栓、下肢橡皮腿樣改變。足癬引發下肢丹毒常見的治療方法為積極治療原發病、合理選用抗生素系統治療,同時生活中提高足癬自我護理[3]。為提高下肢丹毒治愈率,加速康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皮膚科門診通過綜合正規治療及全程護理干預,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治療時間縮短,效果較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 例,男9 例,女1 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9歲;發病時間24 h~4 d,均由足癬引發丹毒,皮損部位為水腫性紅斑,下肢、足背部表面緊張發亮,伴有明顯下肢疼痛5例,輕微足背部表皮紅斑伴大腿條索狀觸痛3例,足背部皮膚破潰伴下肢疼痛、跛行2例;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11.3~17.8×109/L 8例,3例中性粒細胞0.70~0.90,血沉均增高;伴有發熱5例,體溫>38.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癥治療 首選頭孢三代抗生素及喹諾酮類藥物聯合靜脈用藥,同時做皮膚破潰處細菌培養,根據藥敏情況調整治療方案。治療3 d后門診復查觀察療效,癥狀輕微或改善患者改用口服抗生素治療,癥狀未減輕或持續加重者繼續靜脈輸注抗生素3 d后再復查。急性發熱期予消炎痛50 mg塞肛或物理降溫治療。
1.2.2 局部治療 患肢紅腫部位給予50%硫酸鎂液紗布濕敷,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如局部有水皰,無菌消毒下行水皰抽液,冬季治療時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可用紅外線照射,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治療效果。
1.2.3 原發病治療 足癬破潰部位給予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濕敷或浸泡,3~4次/d;濕敷或足浸泡后擦干,取美克乳膏適量涂于足癬部位,或用鹽酸特比萘芬噴霧劑噴灑患處,1~2次/d,2~4周為1療程,注意避開皮膚破潰處,破潰處加用百多邦軟膏消炎,無需包扎,保持清潔干燥。
1.3 結果 10例患者經過1~2周門診治療后均痊愈;1例局部皮膚有色素沉著,無敗血癥等并發癥發生。
2.1 心理護理 本病潛伏期期間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詢問病史時患者對足癬容易忽視,往往耽誤病情最佳治療時機,直至腿腳腫痛明顯,行走不便才被發現,加之需要多次門診復查、候診時間長、身體不適等原因,患者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因此,在患者初診時及時告知預約診療事宜,耐心細致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以及根治原發病的重要性,使患者對疾病有全面的認識。本組患者經心理護理,治療依從性提高,均能積極配合治療。
2.2 足部護理 急性期減少熱水的浸泡時間,避免血管擴張加重病情。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選擇透氣性強、腳碼適宜、吸汗的鞋襪,定期換洗鞋子,每天更換襪子,腳盆、鞋子、洗腳毛巾每天太陽照射不少于6 h;囑患者養成每天洗腳、更換襪子的習慣,洗腳后擦干趾縫,避免受潮滋生細菌和真菌;觀察足部皮膚色澤,有無起泡、瘙癢、足痛,避免搔抓造成再次感染;定期修剪腳趾甲,注意不剪靠近兩側皮膚部位的趾甲,以免引起趾甲向內生長,發現灰指甲、嵌甲、甲溝炎及時治療。本組3例(軍人2例、屠宰場工人1例)患者平時經常穿塑膠鞋工作,由于膠鞋透氣性差,腳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患足癬機會增加[4],囑患者下班后將工作鞋放在通風向陽處,保持鞋內干燥,定期清洗,備2雙以上工作鞋方便更換。
2.3 用藥護理 使用抗生素時嚴格把握劑量,抗生素應用3 d以上需復查血常規、血沉,根據白細胞計數、血沉再行治療;丹毒抗生素治療一般持續10~14 d,因長期使用抗生素易發生菌群失調,故需觀察口腔有無真菌感染。靜脈滴注喹諾酮類藥物時注意避光,輸液速度緩慢,滴數不超過每分鐘40滴,以免引起靜脈炎。下肢紅腫明顯伴高熱時,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小劑量地塞米松治療,根據病情劑量控制在5~10 mg/d,使用時間不超過5 d。使用激素時檢測血糖、血電解質、血壓情況,觀察有無水鈉潴留、胃脘部不適等癥狀。外用抗真菌藥物美克乳膏或鹽酸特比萘芬噴霧劑噴灑時注意勿接觸皮膚破潰處,每次上藥前清洗、擦干腳部,等藥物吸收后再穿襪子。本組患者均選用頭孢三嗪1 g和左氧氟沙星液0.2 g靜脈滴注,2次/d,連用3 d,3 d后均改用頭孢呋辛0.1 g口服,2次/d,連用7~11 d。
2.4 發熱護理 密切觀察體溫變化,體溫38.5℃以上給予物理降溫(溫水擦浴或乙醇擦浴),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出汗后及時更換衣服,防止受涼;應用退熱藥后觀察患者有無虛脫情況發生。本組5例患者體溫>38.5℃,經上述處理后體溫恢復正常。
2.5 健康指導 本組均為門診患者,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導極為重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面對面健康指導,15 min/次,同時發放疾病教育資料便于在家中學習。告知患者及家屬癥狀好轉后仍需遵醫囑用藥,不可擅自減藥或停藥,以免丹毒復發[5];當患者行動不便時家屬協助其生活起居,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制動;注意個人衛生,洗具用品專人專用,以免將足癬傳染給家屬,用后的毛巾、腳盆清洗干凈后曬干;飲食宜選擇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多飲水(尤其是發熱期間),戒煙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減少蹲坐時間[6];指導患者穿寬松柔軟的棉質內衣;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如有污染及時更換。
2.6 加強隨訪 由皮膚科門診護士進行護理干預,建立咨詢記錄檔案,當患者未按時門診治療時及時電話聯系;電話回訪時間定為治療第1周、第2周、第4周及半年,評估患者病情狀況及療效,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及時健康教育,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丹毒是一種主要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首次發病的患者通過全身用藥或局部治療會立即見效,但易復發。因此門診治療過程中全程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護理重點為加強心理指導,提高患者配合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做好足部護理,保持局部清潔干燥,促進患者舒適;積極治療足癬及丹毒,做好給藥護理;做好健康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居家護理的方法,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和防病意識;定期門診隨訪,督促患者及時門診治療并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1-72.
[2] 王景,張嬌.下肢丹毒54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4):8559.
[3] 張德葵,李慧群,涂云麗,等.足癬致丹毒發作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3):789.
[4] 劉超.軍校學員丹毒6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4):916.
[5] 李亞敏,賈蔚.基層戰士下肢丹毒40例治療與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2,10(16):30.
[6] 周輝.皮膚性病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