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燕,吳成軍,富 靜
(麗水市人民醫院,浙江麗水 323000)
內鏡食管靜脈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聯合腹腔鏡脾切除術(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能達到與斷流術相近的治療效果,并且通過微創的方式解決了脾功能亢進,消除了食管腔內的黏膜下曲張靜脈,維護了正常的胃生理,避免誘發和加重出血的發生。基于腹腔鏡技術和內鏡技術的應用,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普外科對48例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患者行EVL聯合LS,效果較好,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37~63歲,平均54.2歲,均符合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胃底食管靜脈曲張、脾功能亢進診斷標準。有消化道出血病史10例;無明顯黃疸及腹水36例、腹水12例經治療后消退;內鏡下顯示食管靜脈中度曲張8例、重度曲張40例;B超檢查顯示脾臟輕至中度腫大,無巨脾;血常規檢查:血小板(21~69)×109/L,均值(35±5.32)×109/L,白細胞(2.15~3.74)×109/L,均值(3.15±0.57)×109/L。根據中華醫學會2000年修訂的診斷標準肝功能Child-Pugh分級[1],A級36例,B級12例。
1.2 治療與轉歸 48例患者均行EVL,套扎治療后1~2周行LS。42例LS成功,其中3例術中發現有副脾,一并切除;6例因黏連嚴重中轉開腹。4例發生左側胸腔積液,經抽胸水2次后消失;6例發生門靜脈血栓形成,遵醫囑予溶栓抗凝治療后消失。術后切口愈合良好,術后平均住院8.9 d,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隨訪1~3年,患者脾功能亢進癥狀消失,無再次出血發生。
2.1 心理干預 心理學研究表明,負性心理可造成生理、精神、免疫三大系統的紊亂[2]。開展有效的心理干預,對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進情緒穩定非常重要。由于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患者病程長,大多數患者有反復出血,加上多次住院治療效果欠佳,對行EVL聯合LS治療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負性情緒對機體的不良影響,介紹EVL聯合LS治療過程、預后情況及治療配合要點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本組48例患者經過有效的心理干預,均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2.2 做好EVL的病情觀察 EVL治療后主要并發癥有局部潰瘍、出血、穿孔、瘢痕狹窄等[3],其中大出血是最嚴重的并發癥,多因治療后進食粗糙食物、劇烈運動造成。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及大便顏色、量的變化,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向患者及家屬做好飲食和活動的宣教。本組48例患者EVL治療后均予禁食1~2 d后,改進流質飲食,1周后逐漸過渡至半流質,囑患者勿食過熱、硬及刺激性食物,并限制劇烈活動2周,防止再出血;4例患者有出血,行二次套扎治療后未再出血。
2.3 LS圍手術期護理
2.3.1 充分術前準備 在全面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下協助做好各項術前檢查,術前常規備血、備皮。備皮強調臍部的清潔,因腹腔鏡手術第一切口靠近臍緣,臍部積垢清潔不徹底可直接造成局部感染[4],先用等滲鹽水清潔臍部,再用75%乙醇消毒,如臍部污垢較多用松節油清潔、肥皂水清洗,最后用75%乙醇消毒。術前晚清潔灌腸,以縮短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術晨留置胃管,插胃管時動作輕柔,石蠟油充分潤滑胃管,警惕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發生,必要時將胃管帶術中留置。本組40例食管靜脈重度曲張患者予術中留置胃管。
2.3.2 做好術后一般護理 執行全麻術后護理常規;持續心電監護24~48 h,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氧氣吸入,流量3~5 L/min;注意腹部體征,認真聽取患者主訴,注意有無腹脹現象,觀察腹部切口滲血、滲液情況,及時更換敷料,保證創口清潔干燥;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堵塞,術后每1~2 h順向擠壓引流管,記錄胃管及脾窩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液顏色、性狀、量,術后4~5 d,脾窩引流管的引流液減少,無異常,予拔管;術后24~48 h恢復腸蠕動,肛門排氣,予拔除胃管。本組48例術后均按時拔管,無感染等并發癥發生。
2.3.3 LS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2.3.3.1 腹腔出血 腹腔內出血是LS后較嚴重的并發癥,術后24~48 h是出血的高峰期[5]。主要系術中止血不徹底,創面滲血,術中應用抗凝劑,加上患者肝功能差、凝血機制不良等原因所致。觀察患者有無躁動、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細速等情況,觀察在液體量補足情況下血壓有無進行性下降、尿少等癥狀,如術后短時間內引出大量鮮紅色液體,引流量>100 ml/h,或出現嘔血、血便,及時報告醫生。本組1例患者術后3 h內腹腔引流管引流出約300 ml鮮紅色血性液體,血壓下降不明顯,經止血、輸液等保守治療后,腹腔引流管血性液無明顯增多現象,出血停止。
2.3.3.2 感染 脾切除術后感染的發生率高,主要與肝功能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創傷應激等多種因素有關,感染的部位多在胸腔、膈下,其次為尿路、切口等感染[6]。觀察患者術后體溫變化及感染癥狀。本組4例術后體溫38.3~40.5℃,熱型均為不規則熱,持續3~6 d,超聲檢查顯示反應性左胸腔積液,經抽胸水2次后體溫漸轉正常。
2.3.3.3 靜脈血栓形成 脾切除術后解除了脾功能亢進,但失去了對血細胞的破壞作用,使血小板、白細胞異常升高,導致凝血功能異常,是造成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7,8]。術后l d起囑患者下肢主動或被動運動,并鼓勵盡早下床活動;術后48 h無明顯出血征象,常規遵醫囑予低分子肝素鈣針0.3 ml皮下注射,進食后改用阿司匹林、華法林口服預防血栓形成,同時嚴密監測血小板、出凝血時間及國際標準化比值;術后3~5 d行門靜脈B超檢查;觀察患者有無高熱、黃疽、腹痛及肢體腫脹、充血、局部壓痛等癥狀。本組6例患者術后第3天發生門靜脈血栓形成,及時予肝素、尿激酶等抗凝溶栓治療后血栓消失。
2.4 出院指導 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保持情緒穩定,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生活有規律;不吃堅硬、粗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食管、胃底靜脈的再次出血;術后需口服抗凝驅聚藥3月, 期間定期復查B超、血常規、血凝分析;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就醫,定期來院復查。
EVL聯合LS通過微創方式緩解了脾功能亢進,消除了食管腔內的黏膜下曲張靜脈,是治療門靜脈高壓癥出血的有效術式。護理上重視有效心理干預,做好EVL后的病情觀察,加強LS圍手術期護理,嚴密觀察腹部體征,加強引流管的護理,嚴防出血、感染、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28.
[2] 胡佳梅.肝內膽管結石、肝葉切除術的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1):93-94.
[3]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80-485.
[4] 范偉萍.腹腔鏡在泌尿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與護理[J].上海護理,2004,5(5):46-47.
[5] Bagdasarian RW,Bolton JS,Bowen JC,et al.Steep learning curve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00,10(6):319-323.
[6] 錢春如,胡洪翔.脾切除后持續發熱原因及治療方法[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4):496.
[7] 呂瑞芳,李金英.腹腔鏡下脾切除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7):593-594.
[8] Ikeda M,Sekimoto M,Takiguchi S,et al.High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after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a prospective study with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J].Ann Surg,2005,241(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