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英,馬紅麗,諸海燕,王青美,周堯英
(紹興市人民醫院,浙江紹興 312000)
2012年12月 16 日,本院15名臨床護理骨干,在臺灣義大醫院進行為期15 d的護理培訓,通過課堂及實地觀摩,感受到兩院文化、醫療及理念的差距。現將培訓體會報告如下。
義大醫院有在職護士1 100人。其中護理部部長1人、副部長4人(3人兼督導)、督導(相當于內地科護士長)10人。下設6個管理委員會,分別是護理品質管理委員會、護理資材管理委員會、護理教育研究管理委員會、護理安全衛生管理委員會、護理資訊管理委員會、護理康樂管理委員會。每個管理委員會下面又分幾個組,各組的組織分工明確,可操作性強,對品質的深入、延續及追蹤做得非常到位。護理部的宗旨:責任、永續、成功;服務理念是SUCCESS,把患者看做整體的“人”,通過護理服務(Satisfaction)、提升(Upgrade)、關心(Caring)、照護(Comfort)、電子化(Electronic)、安全(Safey或Security)及自信(Self-confidence)7個方面的努力,來取得護理作業的成功。
2.1 五星級設施 走進義大醫院,門診大廳琴聲悠揚,咖啡飄香,各種醒目清晰的方位標識指引患者快速找到目的地,隨處可見的溫馨提示告知患者各種注意事項;醫療電梯及普通電梯分居兩邊,沒有家屬占據醫療電梯;診區候診患者喝著熱茶,看著報紙或各種疾病宣教單,靜靜地等待就診;手術室及重癥監護室門口沒有擁擠的陪人,沒有嘈雜的聲音,沒有嗆人的煙味,手術室及重癥監護室旁邊設有佛堂與基督教祈禱室,室內整潔、干凈,配備相應的宗教用品,為內心痛苦及絕望的家屬帶去心靈的一絲安慰……;病區的所有設施均圍繞著患者設置,如燈光是柔和的黃色而不是刺眼的白色,病床全部采用木質電動床便于患者使用。走在這樣有序及人性化的醫院環境里,少了許多不安、多了好些溫暖與舒適。
2.2 六星級服務 醫護人員總是面帶親切的笑容、真誠主動為患者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醫護人員笑臉盈盈親切問候“您好,早安”;志工(志愿者)在各個樓道輕聲詢問“請問,您需要幫忙嗎”。對患者的隱私保護方面更是面面俱到,連患者服用藥袋用后都剪碎處理,讓筆者感嘆不止。延續服務內容豐富,盡顯人文,如居家護理、安寧療護等。安寧療護對我們來說比較陌生,是指對已無治愈希望的末期患者整體而積極的照顧,給予患者控制疼痛及緩解其他癥狀的方法,同時給予心理、社會、靈性方面的照顧,其目的在于協助患者及家屬獲得最佳的生活品質,包括四大原則及五全照顧。四大原則:讓患者舒適,傾聽和溝通,讓患者盡量能日常生活,關心患者、真心對待;五全照顧:全人照顧(身體心靈的完整醫療照顧),全家照顧(不只關心患者、也關心家屬),全程照顧(對患者照顧到臨終、也幫助家屬度過整個憂傷期),全隊照顧(結合醫生、護士、心理、營養、神職、社工等人員共同照顧患者),全社會照顧(結合社會資源,共同協助家屬)。安寧療護是在整個過程中尊重患者的意愿,讓患者能夠有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完成患者的各種心愿,選擇安然逝去,讓患者“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2.3 團隊管理及醫療品質安全 根據JCI醫院評審要求,醫院開展了醫療品質管理活動,其團隊資源管理手法讓筆者難以忘懷。如在義大醫院,患者住院時間不能超過30 d,如果超過,護理阿長(護士長)就會提出討論,組織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藥師、社工等參與,對整個診治環節進行反省,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發生了并發癥?還是患者的醫療支付問題?根據查找的原因進行逐項解決,從實處為患者解決困難。在義大醫院培訓期間,筆者有幸參加了醫院每月的品質會議,參加人員有醫部長、護部長、科主任、護理長、科室聯絡人員等,監測的目標非常齊全,有占床率、死亡率、管路使用率、導管感染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導管意外滑脫率、非計劃性24/48 h返回ICU率、身體約束率、紅臀率、壓瘡率、用藥錯誤率等,內容詳細、項目繁多,認為患者的一切無小事,就如表皮破損這事,也要充分利用每個成員的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從實處為患者解決困難,提高醫療品質。提示在如今飛速發展的年代,只有通過團隊的合作,即醫生、護士、營養師、心理師、康復師及個案管理師甚至社工等合作,才能以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收獲[1]。
2.4 嚴格的晉階制度 義大醫院有嚴格的護士晉階制度。護理專業能力晉階制度是一種專業的成長階梯,義大醫院根據護士的臨床能力,將其分為N1、N2、N3、N4級,每一個層級都有不同的發展計劃和訓練目標,并賦予不同的工作職責及能力要求,讓護士從生手向護理專家發展。護士的晉階制度,讓護士的工作具有目標性[2]。
2.5 嚴謹的職業生涯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職業的成就感,文獻報道[3],美國醫院為護士提供涵蓋臨床、教育與管理的護理職業生涯路徑,臨床護士晉階到一定級別后有三條發展通道,其一是發展成臨床護理專家,其二是成為病區護士長,其三是成為臨床護理教育者及研究者。義大醫院為護士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多重選擇機會,滿足了護士個人的職業發展愿望,促進了臨床護士的留任,促進了患者的照護質量,進而實現了醫院發展目標與個人發展目標的相互協調和相互適應,實現了醫院與護士的雙贏。每位護士從踏入醫院起,就在護理部的幫助下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明確的目標使其每一步前行都能看到努力后的回報,對于有意向做阿長的護士,護理部就專門安排其培訓,包括參加行政管理和理論課程以及實習輪轉,通過考核合格者即可晉級成為阿長。
2.6 尊重并支持護理的董事長 林義守先生是義大集團的董事長,旗下有鋼鐵、房產、學校、醫院及球隊等產業。義大醫院是林先生回饋社會的一個舉動。董事長的理念:沒有快樂的員工,就沒有快樂的患者。他是一位醫療受惠者(肝移植術),常說:“我的命是醫護團隊救回來的,當我恢復時,我很感激醫師,更感謝護理師,當我有能力回饋社會時,我最重視護理師,也對她(他)們最好”,“好的醫療團隊治療及照護很重要,生病時不只靠醫師,要靠自己配合與努力,我個人非常尊重專業,就像我尊重護理師一樣”。在義大醫院,醫生和護士的地位同等重要。雖然董事長很忙,但他在每一年的護士節一定會和護士們一起,共同參與活動。
通過此次臺灣義大醫院的培訓,感受到義大醫院醫護人員對職業的執著,早上6∶30查房,中午不休息,晚上又很遲回家,沒有任何抱怨,感覺他們真正把工作當成一份事業在做。臺灣與內地存在體制、經濟及文化背景的差異,因而有各自的護理特色,但護理的最終目標—幫助公眾滿足人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所以,先進、完善的護理設施,科學的管理團隊,人性化的服務,醫療品質的安全,嚴格的晉級制度等都值得我們借鑒[4,5]。因此,要以“細節”為突破口,積極、主動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把“患者滿意是金標準、職工幸福是正能量”的正確思想滲透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制定與完善各項制度與規范,提高員工的敬業與博愛、文明與誠信的情操,建立專業、敬業、團結的護理團隊,不斷提高護理品質,把護理服務做的更深入、更具體、更到位。
參考文獻:
[1]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M].3 rded.Illinosi USA: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08.132-145.
[2] 盛芝仁,麥一峰,周紅娣,等.護士分層管理的實施和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3,12(2):160-162.
[3] 顏蜜.護理人員專業承諾及工作風險認知與生涯發展、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區域醫院為例[D].臺灣:中原大學,2004:27-28.
[4] 王艷,凡國華.臺灣4家醫院護理見聞及其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0):93-94.
[5] 陳秀卿,於彩霞.臺灣花蓮慈濟醫院護理見聞[J].護理與康復,2010,9(4):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