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曦,王凈凈*,石學慧,劉葉輝(.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008;.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0005)
王凈凈教授治療復發性痛性眼肌麻痹驗案1例
張 曦1,王凈凈1*,石學慧2,劉葉輝2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5)
復發性痛性眼肌麻痹;風牽偏視;外感風邪;脾胃濕熱;王凈凈
王凈凈教授系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擅長于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內科常見病及疑難病癥。
痛性眼肌麻痹綜合征又稱托洛薩-亨特綜合征(Tolosa-Hunt)[1],其主要表現為眼眶痛伴該側的眼球運動神經麻痹。此病中醫治驗較少見,現將王凈凈教授驗案1例報道如下。
錢某,男,22歲。右眼視物有重影反復發作4年。患者因反復右眼睜眼費力,視物成雙4年,于2013 年1月16日入住長沙某醫院。專科檢查情況:右眼瞼下垂,遮蓋右側瞳孔上緣虹膜,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4 mm,右眼直接、間接對光反射遲鈍,左眼對光反射靈敏,雙眼球活動自如,未見眼球震顫。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肝功能示總膽紅素22.2 μmol/L,直接膽紅素6.5 μmol/L,谷丙轉氨酶52.1 U/L,新斯的明試驗(-),肌電圖+重復電刺激正常。予以地塞米松、甲基強的松消炎抗水腫,神經節苷脂、維生素B1、腺苷鈷胺營養神經及對癥支持治療。出院情況:患者訴視物成雙較前好轉。右眼瞼下垂,遮蓋右側瞳孔上緣虹膜邊緣,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4 mm,右眼直接、間接對光反射遲鈍較前好轉,左眼對光反射靈敏,雙眼球活動自如,未見眼球震顫。住院17 d,出院診斷:1.痛性眼肌麻痹;2.脂肪肝。出院帶藥:強的松30 mg(5 mg/片)口服,晨起頓服,每周減1片,減至每天10 mg(2片)時,復診調藥。
經治后,患者病情并未完全緩解,為求進一步治療,患者于2013年2月23日在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門診部就診。癥見:右眼視物有重影,滿月臉,訴此次發病時有右眼眶局部疼痛。因住院期間使用激素類藥物,副作用明顯,面部痤瘡、體質量增加8 kg、向心性肥胖,欲中藥治療。現正按出院醫囑,強的松在逐步減量。訴其右眼2008年與2010年各發作此病一次,當時在本地醫院治療后緩解,具體用藥不詳。查其舌脈,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
診斷:復發性痛性眼肌麻痹綜合征。辨證:外感風邪,脾胃濕熱,氣血阻滯。治法:祛風散邪,清利濕熱,益胃健脾,調暢氣血。處方:川芎10 g,防風10 g,杭菊花10 g,白芷10 g,蔓荊子20 g,枸杞10 g,石斛10 g,僵蠶10 g,刺五加20 g,刺蒺藜10 g,虎杖10 g,黨參10 g,白術10 g,茯苓10 g,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劑,囑其隨診。服用7劑后,2013年3月2日復診訴視物模糊有所好轉,直視時無復視,但斜視時仍復視,無眼眶疼痛,強的松減量至15 mg/d。查其斜視時右眼裂小于左眼。舌脈診見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遂用上方加減,加地龍10 g,全蝎3 g,金銀花10 g,女貞子10 g,草決明10 g,去蔓荊子。并囑其不要長時間看電腦、玩電游、玩手機,少用眼;停用強的松。2013年3月29日,收到患者回復,訴已無復視,強的松已停用,一切正常。
該病屬于神經內科、眼科范疇。多為單側發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一側眼眶周疼痛或頭痛,并伴有同側以動眼神經受累為主的眼肌麻痹。因與非特異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機制相關,對糖皮質激素治療較為敏感有效[2]。
本病在臨床上較為罕見,通常具有復發性、緩解性的特征[3]。大約有一半的病人在首次發作后會復發,復發的間隔時間通常為幾個月到幾年,常見于同側或對側。本例患者自首次發作此病后,2年后和5年后再次發作,符合其復發性的特點,該病復發的原因尚不明確。
西醫治療痛性眼肌麻痹,公認的藥物治療是糖皮質激素。治療應遵循個體化原則,足劑量足療程治療,總療程應維持1~3個月或更長[4]。于癥狀消失后逐漸減量,同時選用抗生素。長期類固醇治療易導致體質量顯著增加、皮膚痤瘡等[3]。本例患者此次發病使用強的松30 mg/d,隨著病情穩定逐漸減量至癥狀好轉,最后無明顯癥狀時停用。
根據臨床表現屬于中醫眼科中 “風牽偏視”的范疇,多因風熱外襲、邪中經絡、氣血不和、筋脈失養等所致。患者外感風邪,脾胃濕熱,氣血阻滯,以致風熱相搏,上灼睛珠,化燥傷津,氣血運行不利,目失所榮,因而出現眼眶疼痛、復視、胞瞼下垂等癥狀,故方中用杭菊花、金銀花、虎杖、石斛清熱利濕,川芎活血化瘀,防風、白芷祛風止痛,枸杞、刺蒺藜、女貞子益精明目,僵蠶、全蝎、地龍活血通絡,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祛濕,刺五加補氣養血,草決明通腑泄熱,甘草調和諸味。因仍有復視,遂在原方基礎上加女貞子、草決明等藥物,以清肝明目,補益肝腎。中醫學認為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氣滯血瘀所致,患者眼眶局部疼痛,故用大量祛風行氣活血藥物,使疼痛等癥狀明顯好轉。又根據五輪學說,眼瞼為肉輪,對應于脾,而脾與胃相表里,故其發病與脾胃關系密切。脾主運化,脾氣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脾失健運,臟腑精氣不能上輸于頭目,至目竅失養而胞瞼下垂、視物不明,遂選用大量健脾益胃的藥物,以改善眼瞼下垂、視物模糊的癥狀。
中醫治療此病,根據患者的癥狀變化,辨證論治,靈活化裁,能緩解其眼眶疼痛,針對復視等癥狀更是療效顯著。因此,對于激素治療此病未完全好轉及產生副作用的患者,中醫可以作為治療痛性眼肌麻痹方法的一種探索和嘗試。
[1]Chih-Hsien Hung,Kuo-Hsuan Chang,Chun-CheChu,etal. Painful ophthalmoplegia with normal cranial imaging[J].BMC Neurology,2014,14(1):7-19.
[2]劉慧慧,孫忠人.針刺治療痛性眼肌麻痹1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11):25.
[3]Karolina PR,Ewa P,Malgorzata L,et al.Paediatric Tolosa-Hunt syndrome:the need for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renewed criteria [J].Dev Med Chil Neurol,2010,52(9):873-874.
[4]洪 娜.痛性眼肌麻痹8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 (19):25-26.
(本文編輯 徐愛良)
A Proved Case on Professor Wang Jingjing in Treating Recurrent Painful Ophthalmoplegia
ZHANG Xi1,WANG Jingjing1*,SHI Xuehui2,LIU Yehui2
(1.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ne,Changsha,Hunan 410005,China)
recurrent painful ophthalmoplegia;paralytic squint;exogenous pathogenic wind; Spleen-stomach Damp-heat;Wang Jingjing
R276.17
B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4.12.010.035.02
2014-09-01
張 曦,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腦病防治
*王凈凈,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E-mail:wangjingjing195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