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楊蘭蘭,盛曉蘭
(新昌縣人民醫院,浙江新昌 312500)
分娩時行會陰切開術起到保護會陰、縮短產道、防止會陰裂傷的作用,是產科常用手術之一。我國會陰切開率約為60%,初產婦可達80%[1]。隨著會陰切開率的上升,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延續護理是指設計一系列護理活動,確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顧場所之間所接受的健康服務具有協調性和連續性,以獲得良好的護理治療效果[2]。為減輕切口愈合不良產婦痛苦與經濟負擔,減少醫療糾紛。本院將延續護理應用到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產婦的出院后護理,收到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入組標準: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本院施行會陰切開術后順產的產婦,符合會陰切口愈合不良診斷標準[3],產婦居住地在縣城及附近,最遠車程單程<40 min,產婦知情同意。符合入組標準的產婦32例,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8.7歲;初產婦30例,經產婦2例;文化程度:大學4例,中學26例,小學2例;職業:干部職員5例,工人12例,農民12例,其他3例;絲線間斷縫合4例,皮內縫合28例;切口全層裂開3例,切口感染或部分裂開26例,腸線吸收不良3例。
1.2 延續護理方法
1.2.1 組建延續護理小組 選取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具有良好溝通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并有高度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的醫生、護士共5人組成延續護理小組。科主任負責業務指導,延續護理小組設組長1名,由護士長擔任,負責延續護理小組的排班,并定期召開小組成員會議,聽取工作信息反饋,制訂更加完善的延續護理方案[4]。
1.2.2 建立產婦檔案 建立統一的隨訪登記本,內容包括產婦姓名、年齡、生產日期、分娩方式、產程時間、會陰縫合方式、產褥期相關情況(乳汁分泌量、產后排尿、便秘、惡露),新生兒相關情況(性別、出生時體重、評分、面色、呼吸、吸吮力及排泄、睡眠、有無生理性黃疸、臍帶脫落情況),會陰切口愈合等級,住址,聯系電話及病情處理記錄欄。責任護士在產婦出院前1 d將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產婦基本情況進行登記[5],每次電話或上門訪視時帶上登記表,將訪視過程、發現問題、處理經過及下一步需要的處理措施進行記錄。
1.2.3 延續護理措施
1.2.3.1 第一階段(出院前1 d) 評估會陰切口愈合等級,分析產婦護理需求,制訂延續護理計劃及近期護理措施,如產婦出院后運動、飲食起居,強調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的重要性;教會產婦自我護理方法,如取健側臥位,及時更換會陰墊,教會家屬會陰消毒換藥和紅外線燈的使用方法;與產婦溝通協商,確定隨訪時間、方式、次數,盡可能避開產婦休息、睡眠時間;準備產婦在家使用的物品,包括消毒一次性中單、5%聚維酮碘溶液100 ml、消毒棉簽、碘伏紗條,醫院借用紅外線燈1盞(根據會陰愈合情況而定),產婦自備消毒衛生棉、干凈全棉內褲;發放主管醫生名片,告知主管醫生及護士聯系方式、醫院信息平臺24 h熱線電話號碼。
1.2.3.2 第二階段(出院后1~9 d) 有電話隨訪與上門訪視2種方式。腸線吸收不良、會陰紅腫產婦:在出院后第3天、第5天電話隨訪,如遇特殊情況或電話難以闡述明白時,醫護人員上門隨訪;會陰部分感染或裂開無需行2期縫合產婦:出院后每天電話隨訪,第3天上門訪視,局部換藥直到切口長出新生肉芽組織,以后回訪次數及時間視產婦的切口愈合情況而定;會陰裂開或感染已行2期縫合產婦:出院后每天上門訪視,告知返院拆線時間。訪視內容包括:評估癥狀及體征,產婦體溫,會陰切口疼痛、紅腫是否加重,感染情況,惡露的量、顏色、氣味,指導產婦正確會陰護理方法,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大小便后及時溫水清洗會陰,勤換內衣褲,并告知自我監測癥狀的變化,出現不適及時就醫;了解產婦出院后遇到的心理問題,耐心安慰,細致回答產婦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從專業的角度告知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預后情況,以得到產婦及家屬的理解,囑產婦保持心情舒暢,促進切口愈合;對產婦家庭環境進行現場評估,評估居住環境溫濕度,房間定時通風,床單、被褥定期更換;評估產婦飲食是否健康,告知產后胃腸功能減弱、蠕動減慢容易便秘,故應少量多餐,鼓勵產婦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營養、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保證睡眠時間,取健側臥位,讓產婦明白足夠的營養與睡眠對切口愈合的重要性;囑產婦產后2周內勿向下用力,鼓勵產婦早離床活動,多活動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環而使切口局部的血流量增加促進切口愈合;示范紅外線治療儀、會陰消毒、換藥方法及新生兒護理,告知紅外線作用原理、切口消毒換藥注意事項。延續護理期間病情不平穩時,增加電話隨訪頻率,同時鼓勵產婦隨時電話咨詢;隨訪中發現產婦健康問題但不能現場解決時,指導返院處理或門診復查。
1.2.3.3 第三階段(出院后10~15 d) 與醫院產后訪視中心的工作人員聯系,對處于愈合后期、病情穩定的產婦,訪視工作委托產后訪視中心的工作人員完成并及時向延續護理小組反饋。
1.3 評價標準 根據切口愈合的分級標準[3]評價產婦切口愈合情況。甲級:愈合優良,即沒有不良反應的初級愈合;乙級: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點,但切口未化膿,如血腫、積液、皮膚壞死、切口破裂等;丙級:切口化膿,并因化膿需要敞開切口或切開引流。
32例產婦產后42 d均返院復查,所有會陰切口甲級愈合。
3.1 對出院會陰愈合不良產婦實施延續護理的可行性 以往,產婦一旦發生切口愈合不良便會繼續住院,導致住院床日延長,經濟負擔加重,治療周期的延長易加劇醫患矛盾。對會陰切口已度過急性炎癥期的產婦來說, 最主要的處理措施是創口的局部護理,會陰部有較強的抗感染和再愈合能力,所有的護理措施可以在家中得到落實。產后延續護理服務把保健、康復和專科護理等服務送到產婦家中,通過選取專科醫護人員組成延續護理小組,針對產婦切口愈合不良的等級制訂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延續護理方案,避免產婦家屬兩地奔波,使產婦在家中同樣得到完整的護理,同時醫護人員與產婦的多次接觸和有效溝通,縮短了醫患之間的距離,使醫患之間形成一種信任、理解、和諧的良好關系,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本文資料顯示,出院前仔細評估產婦病情,與產婦共同制定治療護理方案,延續護理期間為產婦及家屬提供健康教育知識,現場示范紅外線使用方法,指導正確會陰消毒換藥方法,針對產婦心理問題進行疏導,32例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產婦在產后42 d檢查時切口均完全愈合。
3.2 延續護理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 延續護理服務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和處理需要多方面的醫療護理知識,這對延續護理實施者知識結構和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邊緣學科的知識,才能滿足不同層次產婦的知識需求,更好地為產婦提供連續性健康服務。延續護理小組工作時間均為業余時間[6],因此,在排班過程中需錯開工作時間,在目前醫護人員緊缺情況下更需靈活調配人員,否則延續護理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臨床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11.
[2] Coleman EA,Boult C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03,51(4):556-557.
[3] 馬靜宇.手術切口分類和愈合等級界定[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145-146.
[4] 龔艷,金春蓮,章小慶,等.延續護理小組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50-51.
[5] 徐秋英.院外延續護理在社區腸造口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2,11(2):189-190.
[6] 慎水琴.短信教育在出院產婦繼續母乳喂養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3,12(12):119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