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緬甸特約記者 金 石 ●曲 恒 盡管受到諸多質疑,緬甸近31年來首次舉行的全國人口普查如期于30日啟動。此次人口普查為期12天,涵蓋緬甸所有地區和各民族的人口,這在存在族群矛盾的緬甸引發一些爭議。 因經濟發展緩慢,國家財力有限,在1983年舉行過人口普查以后,緬甸一直沒有組織大規模的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得到聯合國機構的技術和資金幫助,緬甸政府極為重視。用緬甸總統吳登盛的話說,此次人口普查對全國民眾具有里程碑意義。分析人士認為,當下緬甸正在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精確可靠的人口數據對政府全面掌握國情并據此制定決策至關重要。因此政府呼吁民眾積極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法新社30日報道稱,從部分地區情況來看,普查工作暫時進展順利。毋庸置疑,全國性的人口普查對緬甸的國家發展是一件好事。然而,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緬甸國內地方宗教及民族勢力情況復雜,批評者認為人口普查活動應延遲。 在緬甸,被稱為“羅興亞人”的穆斯林族群生活在西北部的若開邦,人口約數百萬。緬甸認為他們是來自孟加拉國的后裔,長期以來一直不承認其公民身份。根據外媒報道,人口普查因為羅興亞人問題而遇到麻煩,因為人口普查要求每個人填寫自己的宗教和種族,而緬甸并不承認有所謂的羅興亞族。緬甸移民與人口部部長吳欽義說,那些在民族一欄填寫“羅興亞”的人可能會面臨指控。 當前緬甸活躍的反伊斯蘭群體呼吁政府趕走那些幫助穆斯林的國際援助機構,并反對給予羅興亞人公民身份。一些人還威脅抵制普查工作,他們擔心普查將導致“官方承認羅興亞人”。 據緬甸媒體報道,近日孟加拉國的達卡論壇發表一名記者的文章,文章呼吁緬甸的羅興亞人公投建立一個獨立國家,該文立即引發緬甸轟動,并導致上千名緬甸民眾到孟加拉國駐緬甸使館門前示威抗議。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緬甸政府和聯合國機構對此次人口普查做了精心的準備。3月初,緬甸政府在首都內比都舉行了隆重的2014年人口普查啟動儀式。本月20日,為人口普查提供協助的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組織緬甸當地記者,前往伊洛瓦底省觀摩了人口調查員和監督員參加培訓的情況。據悉,緬甸約有12萬人參加了人口普查培訓工作,大部分是來自學校的老師。從30日早晨7時開始,人口調查員挨家挨戶走訪填寫調查問卷,預計到4月10日普查結束之時,他們能走訪1200萬個家庭。▲
環球時報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