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麗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多種方式讀課文,使學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自由與快樂。
3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學生理解蕭紅之所以難以忘卻童年生活的原因,更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與快樂,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理解蕭紅之所以難以忘卻童年生活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陳述導入。整體感知
師:呼蘭河,松花江中游的一條大支流,它滋潤著松嫩平原廣袤的土地,養育著一方人民。著名女作家蕭紅就出生在呼蘭河畔,1940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遠在香港的她十分思念家鄉,于病痛中寫下了長篇巨著《呼蘭河傳》,之后便與世長辭,時年31歲。在這本書里,蕭紅把小時候看到的事物用兒童的視角寫了出來,尤其重點寫了家里的后花園。這花園給她留下了什么,為什么會念念不忘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蕭紅,和她一起重溫那段童年時光。
(板書課題。)
師:看課題你能知道什么?
生:這花園是作者蕭紅和她祖父的。
師:還想知道什么?
生:我還想知道這個花園里都有什么。
生:我還想知道花園里都發生了什么事情。
生:我想知道蕭紅為什么懷念這個花園。
師:讓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歸類學詞,以詞入文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你能讀出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
生:我感受到作者和她的祖父在花園里生活得非??旎?,在花園里發生的事情也非常愉快。
生:這花園里有好多景物。
師:恩,這篇課文是一篇比較長的散文,但是很美,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多東西。黑板上老師寫了三組詞,這里面包含了我們這篇課文的很多生字,我們來讀一讀。先找同學來讀這組,誰來?
生:蜻蜓、螞蚱、蚯蚓、蝙蝠。
生:谷穗、韭菜、倭瓜、黃瓜。
生:栽花、拔草、下種、鏟地。
(師正音指導。)
師:黑板上的詞,我們都讀準了,那你能不能再仔細觀察一下,這三組詞是有規律的,你發現了嗎?
生:第一組全是昆蟲。
師:我們看看,蜻蜓、螞蚱的確屬于昆蟲,蚯蚓、蝙蝠是嗎?
生:不是。
師:哦,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說它們都是花園里的——
生:動物。
師:對,小動物。
生:第二組全都是植物,第三組都是我和祖父的動作。
師:我和祖父在花園里的活動。再仔細看看這三組詞,其實是有線索的,第一組和第二組是寫花園里有什么的,第三組是寫我和祖父在花園里——
生:做什么的。
三、讀文揣摩,訓練語言
師:請你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是直接寫花園的,哪幾個自然段又是寫祖孫兩個在花園里的活動呢。
(生默讀。)
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是寫我和祖父在花園里干什么的。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這里邊很多都是我和祖父的活動。
生:第三和第十五自然段是直接寫花園的,其他自然段是寫我和祖父在花園里的動作的。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直接寫花園的段落。作者是怎樣介紹她家里的花園的,誰能給大家讀一下?
(生讀第三自然段: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
師:這回我們跟著他走進了這個大花園。聽他讀,我就能感覺到作者把花園中的小動物寫活了。那文中還有哪段文字是把花園寫活了呢?找一找。
(生讀第十五自然段。)
(師正音。)
師:好了,同學們,剛才聽他讀,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所有的動物都是那么的自由。
師:還有嗎?
生:花園里有好多小動物,好似人間天堂。
師:哦,這花園太美了,他感受到了,我們看一下這個自然段,在這一段里,有一句話,其他的句子都是圍繞它展開的,你覺得是哪一句?
生:“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p>
師: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切都活了,那花活了嗎?
生:活了。
師:怎么活的?
生:花開了,就像花兒睡醒了似的。
師:鳥兒呢?
生:鳥飛了,就像鳥兒上天了似的。
師:蟲子呢?
生: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師:那么這個“活”怎么理解?
(生思考。)
師:花開了,鳥飛了,蟲子叫了。如果我這樣寫呢?
生:我感覺到作者把花、鳥、蟲子都比喻成了人,把它們的活動都比喻成了人的活動。
師:這樣寫就把這些小動物、植物寫——活了,對嗎?
生:是的!
師:那還有什么是活的?
生:“倭瓜愿意……也沒有人問它?!卑奄凉虾忘S瓜也寫活了。
生:“玉米愿意……也沒有人管。”這句話寫出了玉米非常自由,還把玉米比喻成了人。
師:你說的真好,把玉米寫得是那么自由,這就是作者的語言哪!她感受到了,所以她就這樣寫。
生:“一會兒……白蝴蝶?!边@里可以看出蝴蝶也那么自由,隨意地飛。
師:恩,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endprint
生:不知道這個。
師:我們觀察這一部分,有一個句式用得很多,發現了嗎?
生:用了很多排比句式。
師:很有節奏感。還有嗎?自己可以讀一讀。
生:愿意……就……
師:我們看看出現了多少次,輕聲讀一讀,感受一下。
(生自由讀。)
師:這么多“這個”字眼兒,你不覺得噦嗦嗎?
生:不啰嗦。
師:那你怎么認為的?
生:我覺得她是想表達花園里邊不是只有一種植物活了,而是很多個。
師:不是一種植物,或一種小動物活了,而是很多。
生:我還認為作者寫出了花園里的自由。
生:作者寫出了園子里的一切都是富有生機的。
師:哎呀,都是那么有生命力,富有生機的。那么如果在這個園子里,你也是個小生靈,你愿意做什么呢?能不能用上“愿意……就……”?
(生答。)
師:真美的一幅花園美圖呀!她是想說園子里還會有其他的小生靈吧。其實作者的語言很美呀,如果讓你選一兩句來比賽讀一下,你能不能讀好?
(生選自己喜歡的句子讀。)
師:我們把比賽的機會讓其他同學也有,好嗎?那就讀這幾句,我們聽到了你的展示,請坐。
師:誰來評價一下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得聲音比較大,讀出了感情。
師:什么樣的感情?
生:他讀出了黃瓜、倭瓜都是很自由的那種感覺。
師:恩,這樣評價很好。
(一生讀喜歡的幾句話。)
師:誰說說感受?
生:他把“愿意……就……”這兩個詞重點讀出來了,這樣突出了花、鳥、蟲子都是自由的,還突出了花園里生機勃勃。
師:讀得好,評得好。我們就能跟著作者看到作者看到的,想到作者想到的,感受到作者感受到的。那么如果你是小蕭紅呢,你還想做什么,還用“愿意……就……”這個句式說一說。
生:我愿意玩什么就玩什么。
師: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們聽出來他多么渴盼玩耍呀!展開你的想象,表達你的隨心所欲吧!
生:我愿意拔草就拔草,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累了呢,愿意睡一會兒就睡一會兒。
師:聯系了上文,看了下文,真想像小蕭紅一樣自由。
生:我愿意采花就采花,愿意在院子玩一會兒就玩一會兒,愿意睡覺就睡覺;如果下雨了,我愿意淋一下就淋一下!
師:呵呵,表達著你們的自由,感受到了你們心中自由的樂章。如果給這段配上一首音樂的話,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旋律呢?
生:我認為應該用優美的、歡快的,還有溫和的。
師:你很有樂感嘛!
生:快活一些的。
師:我找了一個曲子,不知道能不能符合同學們的心意,來,聽一聽。展開你思維的翅膀我們一起感受一下。
(伴著音樂指生隨機讀。)
四、回讀悟境。感受情線
師:剛才我們跟著蕭紅在園子里玩耍了一陣,那么帶給蕭紅童年快樂的,除了文中寫的這些小動物和這些植物,還有哪些事情呢?
生:從第四自然段往后這些。
師:我們來看這一部分。
(師生對讀4~6自然段的內容)
師:你從我們祖孫倆的對話中聽出了什么?
生:聽出作者當時很天真,很活潑,很快樂。
師:作者很天真,她為什么會很快樂?
生:因為她有她的爺爺和她的花園陪著。
師:那你能感覺到爺爺是個怎樣的人嗎?
生:我能感覺是個幽默的人。因為爺爺“大笑,笑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看…他是個幽默的人。
師:除了幽默,他對我做錯事情還很——
生:寬容。
師:這個詞用得好。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一個年近七十的老人,是祖父給了“我”一片自由的天空,給了“我”一個值得回憶的美好童年。所以“我”眼中看到的一切才是——
生:很美。
生:自由的。
生:和睦。
師:和諧更好吧。祖孫是和諧的,園子中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諧。
五、回歸整體。由文引文
師:其實蕭紅的整個童年,并不像我們在這一章中讀到的這么快樂,母親早早去世,父親和祖母對她很冷漠,只有祖父喜歡她,成了蕭紅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生讀。)
師:讀到這里,你能明白,為什么事隔20年,蕭紅心中還是念念不忘那個園子,是在那后花園里,蕭紅得到了——
生:溫暖和愛。
師:是這溫暖和愛讓蕭紅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在《呼蘭河傳》這本書的尾聲中,再一次提到了這個園子。
(師生讀。)
師:我們再回頭看看題目,不是“我的花園”,不是“祖父的花園”,而是——
生:我和祖父的花園。
師:當我們輕輕走出這個園子,你的心里應該留下點兒什么吧?回去想一想,文章中還有其他描寫吧,譬如太陽,譬如天空,這需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再回到課文去揣摩,去體驗,去感悟,你還會有新的發現,才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下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