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問題貫穿教學過程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充分運用已學知識、技能進行發散性思維,鼓勵他們的創新意識,始終以問題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一般要遵循如下的規律:一是主題較大,帶有一定的綜合性;二是主題要落腳在教學的重點上,能有效指向教學目標;三是主題應有足夠的研究價值,能有效地激發研究興趣;四是主題難度和綜合程度應視教材難易、學生能力強弱而定,必要時可以將主題分解,必須具有可行性;五是應注意主題內部小問題之間內在邏輯關系,能有效地循循善誘。
二、提倡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學習,學生一旦被置于主人地位,學習也就變成了自己的事,就有可能成為自覺自愿的事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放手給學生必要的個人空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特別是為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鼓勵學生自我嘗試,養成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經過多次的模仿朗讀,激發了學生朗讀興趣。如詩歌、散文、戲劇等。在教陸游《卜算子詠梅》要充分注人高度贊美“化作春泥”的犧牲精神。而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則要注入高度贊美“不畏嚴寒”的精神。
三、實施情景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又如在教《死海不死》這一課時,在講臺上放了一只盛滿水的杯子,一杯食鹽,一個雞蛋。把雞蛋放進盛滿水的杯子,雞蛋下沉至底。老師給學生問題:誰能讓杯子中的雞蛋浮起來?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課文中尋找答案,最后學生發現把鹽溶解到水里,雞蛋終于浮了起來。
班級管理的幾點做法
一、民主選舉班干部,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
在選舉之前,我先把班干部的符合條件明確,然后讓大家投票,以票數多者為先。如衛生委員,要符合以下條件,首先自己要講究衛生,干凈大方;其次,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工作細致,認真耐心,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第三,要勤快,不怕吃苦挨累,能早來晚歸,不斤斤計較。條件明確后,大家投票時就會有了參考,這樣選出的班干部才會適合,讓人心服口服。
二、制訂班規。全班同學監督執行
班規是一個班級的法規,有了法規的約束,就會使那些“淘氣包”們收斂一些。在班干部確定后,我組織全班同學討論制訂班規。第一條,要服從班干部的領導,不服從者換位,換位后工作做不好的,自己想辦法得到全班同學的諒解;第二條,犯錯誤、扣分者要為班級做一件好事,不許花錢,只允許自己動手;第三條,有進步,學習成績優異的給予獎勵。
三、鼓勵學生自由選擇積極參加活動
我鼓勵全班同學積極參加,他們不會寫演講稿,我給他們找相關材料,并組織他們觀相關的視頻,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個草稿,我再幫助修改,這樣減輕他們的負擔。最后在班級舉行一次小型演講比賽,由全班同學做裁判員,從五個報名者中選拔一名參加學校活動。
四、定期調換座位。取長補短,互幫互助
我的原則是內向與外向搭配,動靜結合,學習優秀與潛能生互幫互助,男女生合作。這樣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班級的氣氛和諧融洽。
青年教師要虛心聽課
“聽”課的結構: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如教學目標在何時采用何種方式呈現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何通過課堂提問使學生有意識地從認知結構中提取相關的舊知識,并激活舊知識;怎樣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新課的教學;怎樣通過簡明、準確、生動的語言系統呈現新內容;采用何種方式完成對新內容的鞏固;如何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加強知識的應用與遷移。
“聽”教學細節:細節往往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有經驗的教師舉手投足間能體現出良好的教育意圖,一個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細節一:對學習有困難的部分學生,有經驗的老師經常用“試試看”“還沒準備好嗎”“還有沒有要補充的”“還能不能再完善些”等語言,讓這一部分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真心關愛,體現了面向全體,以人為本的真諦。細節二:有的教師在教學生時用“請”,同時掌心向上,像托起太陽一樣手勢;從這一舉動中,透著老師對學生尊重和期待。
“聽”閃光之點:一節課聽完了,哪怕從整體上來看是失敗的,只要我們認真去捕捉,至少都會有一兩個閃光點。因此,我們在聽課時,一定要首先抱著一種虛心學習的態度,要積極調動自己敏銳的眼光,善于去發現課堂上的每一點閃光之處,然后慢慢品味,細細揣摩,再將其拿到自己的課堂上去實踐印證。
“聽”課后反思:聽課后要認真思考。一節課的好壞,不同時期、不同學科有不盡相同的標準。此外一堂好課還要做到:要有科學性。這里的科學性一指呈現的材料、知識、觀點必須是正確的;二指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否準確,是否體現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就是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其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數學審題能力培養三法
一、仔細閱讀,抓關鍵詞法
數學學習中概念、公式及規律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更好地掌握這些規律和概念,就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詞。例如:判斷題,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對比梯形的概念,學生就會發現少了“只有”一詞,而“只有”是梯形概念中最容易被忽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詞。少了這個詞,“一組對邊平行”就包括了“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和“兩組對邊平行中其中的一組對邊平行”兩種情況,與梯形的概念相悖,因此是錯的。
二、看清要求,查數量法
在閱讀數學信息的時候,常常會發現信息中隱藏著多個數學問題,這種一題多問的情形并不少見,學生常常會因為題目要求多而考慮不周,造成只解決一部分問題的情況。如下面的題目:寫出下面各數,再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教師引領學生讀題——分析題中有兩個要求——兩個要求分別是“寫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學生獨立解答。
三、過濾信息,簡化內容法
這種題要對生活場景進行一些語言描述,但這些描述中并不蘊涵有效的數學信息,有時還會干擾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時就須要對數學問題中的信息進行過濾、簡化,抽象出純數學問題,再利用已有知識進行解決。如愛心小學的160名少先隊員在“重陽節”幫助敬老院的老人做好事。這些少先隊員平均分成5隊,每隊分成4組活動。平均每組有多少名少先隊員?在解這道題時,像:“愛心小學”“在‘重陽節幫助敬老院的老人做好事”這些都屬于創設情境的信息,可以忽略,題目最終簡化成:“160名少先隊員平均分成5隊,每隊分成4組活動,平均每組有多少名少先隊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