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走上富強之路,走向世界的大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國力日益強盛。改革三十年已過,值此改革攻堅克難階段,以安徽省為點,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感受日新月異的變化,尋找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家鄉發展走上新高度建言獻策。
關鍵詞:安徽省;改革開放;成就變化;暴露問題;想法建議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在實現民族復習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中國滿懷自信地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正值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農村改革發源地的小崗村所在的安徽省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安徽省改革三十年的巨變,深刻了解改革開放給區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 安徽省省情
據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站統計:安徽位于華東腹地,是我國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全省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 3位,全國第22位。
全省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異,復雜多樣,有著豐富的資源。全省耕地面積408萬公頃,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米。森林面積3600.7千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6258.4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3755.4萬立方米,全省動植物種類豐富。同時,安徽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種類較全,儲量豐富。
安徽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安徽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地處中國中部,襟江帶淮,吳頭楚尾,承東啟西,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無縫對接的縱深腹地,豐富的資源也為安徽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自然條件,這一切,在改革開放這一強力催化劑的催化下,為安徽的騰飛提供原料和動力。
2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安徽的變化
改革開放三十年安徽省的經濟實現巨大騰飛。從1978年來,安徽的GDP總額從1978年的113.96億元飆升至12263.36億元,而人均GDP也從200多元升至20000多元,增加了近百倍。省會合肥的GDP排行也升至全國655個城市里的48位。而在2004年3月, “中部崛起戰略”的提出為安徽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推動安徽省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調整,省會合肥致力于打造“科學城”,以強大的科技力量助推安徽發展。經濟總量先后跨過四個千億元人民幣臺階。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批準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安徽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將安徽省長江流域規劃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安徽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省力明顯增強,進入改革開放以來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
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安徽省仍將使人民生活的更幸福當做工作的重點,改善交通,加強城建,致力于打造幸福省。
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倍。公路和內河運輸能力分別居中部地區第 2位和第3位;京滬、京九、亞歐大陸橋等鐵路縱貫境內,全省鐵路通車里程已達2326公里,居華東首位;空中交通擁有合肥、黃山、蕪湖、安慶、蚌埠、阜陽等6大機場。 以省會合肥為例,對外交通上,公路實現合肥至十六個省轄市當日往返。新橋機場已建成投入使用,成為具備國內目前最高飛行區等級4E的機場。與此同時,合肥著力改善城市交通,城市軌道交通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致力于打造20分鐘城市圈。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也隨之提升。合肥市政府每年以30多億元的巨額投入,使合肥居民學有所教,上學不再難、病有所醫,看病不再愁、住有所居,住房不再破。
改革開放三十年,安徽省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民生活的更幸福。
3 改革進程中暴露的問題及對策
然而,經濟發展上的碩果累累亦掩蓋不了改革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就城市管理建設而言,城管問題成為熱點,而在城市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很多渣土車打著不能耽誤城市建設的旗號橫行,造成多起交通事故。城市建設固然重要,但與之匹配的管理亦不容忽視,鮮血淋淋的城建不是為了百姓的幸福,是我們要堅決舍棄的。就經濟發展看來,存在著各種結構性矛盾,數量與質量失衡,區域發展失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失衡等等,在未來必將制約著安徽的發展。
針對安徽省改革開放中凸顯的問題,應當提出相應的對策來改善,為深化改革掃清道路。
首先,打造廉潔高效具備現代服務意識的政府,創造穩定透明的法律環境,讓人民生活的更有尊嚴。嚴肅懲處違法、違規、違紀的政府機構或公務人員,使政府的分配行為與其行政職能相對應。逐步減少和淡化行政部門的權力,使其權力行為轉變為服務行為。建立積極穩定透明的法律環境中,為現代商業社會體系服務,使軟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成為地區軟實力的代表。
在經濟發展上,調整產業布局,升級產業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加大扶持本省民營企業的力度,爭創知名品牌。創造寬廣、寬容、寬厚的良好環境,積極引導全民創業,民營經濟將成為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于此同時,揚長避短,走比較優勢戰略發展道路,在相對生態環境良好,勞動力成本較低下尋求突破,著重生態環境建設,引進無污染的輕工業企業,以人為本,走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走可持續、和諧發展道路。
大力建設好公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環境,加強城市建設,改造老舊城區;大力弘揚傳統徽州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省內居民文化藝術水平及精神道德水平;加大對醫療教育的投入,是居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改革開放風風雨雨三十年,中部崛起的安徽正處于最好的發展時機,抓住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帶來的機遇,迎接內外挑戰,以改革為跳板,實現安徽的新騰飛。
參考文獻
[1]安徽省人民政府網站.安徽概覽徽風皖韻[EB\OL].
http://60.166.51.200:8081/UserData/SortHtml/1/753999102.html,
[2]丁忠明 陳忠衛.安徽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12[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趙蘇慧(1992—),女,合肥市,本科在讀,專業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