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當前,伴隨著企業轉型發展的進一步深化,企業共青團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團組織如何在企業轉型領先發展中有作為、有地位并保持青春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我認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企業共青團工作的決策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團干部素質的高低是決定共青團事業興衰的關鍵。新時期,作為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干部:
1 要增強四種意識
意識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擁有敏銳的意識,才能洞察形勢,把握時局,掌握工作動向與重點。
政治意識。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其性質決定了團干部首先在政治上要靠得住。政治意識的高低,關系到我們判斷形勢、駕馭局勢、統領各項工作的能力,關系到我們面對復雜的工作能否頭腦清醒、處置得當、應對及時,關系到能否推進共青團工作可持續性發展,關系到我們的工作能否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增強政治意識一是要增強堅定性。政治上的堅定,能指導廣大青年正確分析形勢、鑒別和對待國內外的各種社會思潮。二是要提高忠誠度。“忠誠是責任,忠誠是品格,忠誠是境界”。政治忠誠是團干部對黨忠誠的核心和靈魂。要在實踐中增強政治的敏銳性和洞察力,使自己在政治上的忠誠成為一種自覺行動,成為一種永遠的品格與境界。三是要提高事業忠誠度。團的事業是充滿理想、充滿希望的崇高事業,共青團的崗位是學習的崗位、鍛煉的崗位、奉獻的崗位。這就更需要我們熱愛團的事業,珍惜團的崗位,不斷增加光榮感、使命感,把對黨的事業的忠誠落實到對團的事業當中,轉變成永不枯竭的前進動力。四是要提高工作忠誠度。忠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是通過具體的工作和行動表現出來的。工作忠誠是政治忠誠和事業忠誠的落腳點。要把忠誠的信念轉化為扎實的行動,滿懷激情、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在團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一流業績。
責任意識。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干好工作的根本保證和內在動力,也是一個團干部履職盡責的基礎。這種責任感必須體現在愛崗敬業的行動上,落實到忘我工作的實踐中。團干部都很年輕,今后的路還很長,在短暫的團干崗位上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和良好的工作習慣,干工作要有頭有尾,層次清楚,多出精品,不出半成品,更不能出次品和廢品。只要我們在團的崗位一天,就要為團的事業奮斗一天,實實在在地在團的崗位上鍛煉、成長。要力戒浮躁心理和短期行為,竭盡全力在那些打基礎、謀長遠、固根本的工作上做文章、下功夫,把團的事業作為一種抱負、一種追求、一種義務,真正撲下身子干事業,沉下心來做事情。“精心謀事,潛心做事,謹慎行事,坦蕩處事”,才能健康順利成長。
服務意識。服務企業黨政工作中心,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是企業共青團工作的最終落腳點。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是企業團干部必備的一個基本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中強調“團干部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做官不做事”,這樣的團干部是不稱職的。提高服務意識首先要擺正位置,每一名團干部都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要從思想上把自己當作是一名中層干部,高高在上,趾高氣揚,這樣只會使自己與青年隔離開,最終脫離群眾。要始終懷著一棵平常心,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對熟悉或不熟悉的青年都以誠相待,一視同仁。其次,要與團員青年交朋友。團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到團員青年中間,真心實意的與團員青年做朋友,主動與他們交流,捕捉真實信息,了解團員青年的心聲和愿望,要努力的為團員青年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真誠平等的思想交流中,贏得青年的信賴和支持。
宣傳意識。宣傳推動是當今社會一種有效的工作方式,團的工作也不例外。在活動策劃中,宣傳往往容易被忽視。有些團干部認為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對宣傳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知。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沒有通過主動宣傳產生放大效應,在外界沒有形成影響力。有些團干部因為習慣思維在工作結束后才開始進行宣傳,也就是說,宣傳滯后于工作,這種習慣思維僅將宣傳放在對工作總結或介紹推廣上,而不是將宣傳納入工作整體策劃當中,降低了宣傳所應起到的重要作用。團的工作既要干出來,還要說出去,只練不說是“傻把式”。團干部要增強宣傳意識,在宣傳中讓企業內外熟悉、得到認可、取得理解、擴大影響、提高地位。
2 要強化五種能力
能力建設是共青團的一項根本建設。對團干部來講,能力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在相同的干部選任制度面前,沒有性別差別、年齡差別,只有能力差別。拼到最后就是拼素質,拼能力!具備并強化以下五種能力,是企業團組織和團干部有作為、有地位的重要保障。
善于學習的能力。團的崗位是青年人學習成才的崗位。學習已經不僅僅是熟悉業務的需要,更是推進工作、發展自我的需要。古人云:“不學墻面,蒞事惟煩”。意思是說人不學習,猶如面墻而立,什么也見不到,等到面對具體事物時一定會手忙腳亂。也就是說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具備處理各種事情的能力。作為一名團干部,一定要有一種學習的危機感、緊迫感,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存狀態、一種人生態度,更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思想修養、一種精神境界,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但要刻苦學習書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升華,在升華中進步。
調查研究的能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每個團干部的一項基本功、一門必修課。團干部要履行好職責,掌握工作主動權,必須要有調查研究的科學態度。一是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到青年的工作、生活、實際中去,廣泛和青年接觸,聽取青年的意見和呼聲,認真判斷分析汲取正確的科學成分,從而作出可靠的結論。二是要認真對待,要舍得下功夫、用氣力。“蜻蜒點水”一陣風,淺嘗輒止,做表面文章,是得不到好的調查結果的。三是要勤動腦、勤思考,尋找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案,不簡單地、機械地照搬照抄他人的做法和經驗,要把研究思考貫穿到工作的全過程中去。四是要善于總結。工作結束后要及時總結、深化認識、積極改進,以達到質的提升。
看聽說寫的能力。“看”,就是觀察。團干部要善于洞察各種現象,及時發現問題的苗頭,從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聽”,就是多方面聽取信息、意見。一要“會聽”上級組織發出的信息、黨政治領導的指示精神、各部門工作指導思想等;二要“善聽”來自社會和廣大團員青年的聲音,時刻關注社會、企業青年的最新動態,能夠根據自己的判斷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指導青年工作;三要“兼聽”不同意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團干部要養成耐心細致地聽取意見的習慣。“說”,是團干部的一項基本功。作為團干部,要經常作說服教育、宣傳引導、活動策劃的工作,應該自覺培養自身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鍛煉好口才。做到思維敏捷,口齒清晰,邏輯性強,說話有感染力和鼓動力。要能說、敢說、會說,在“說”的過程中讓黨政領導及青年知曉整個活動的核心、關鍵,明白活動的意義、目的及過程,贏得他們的支持和信賴。“寫”,就是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東西進行分條縷析,付諸文字,形成結果。只會干不會寫的人絕對不是一個稱職的團干部。“事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筆耕不輟,勤寫、多寫,就一定能一點點的進步,寫起來得心應手,最終達到妙筆生花的境界。
組織協調的能力。近年來隨著企業機構的調整,許多單位已將團委與其它部門合并,其人員配置也比較簡單,一般只設一名團委書記,團的力量相對薄弱。加之團干部無權無錢,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干點事、干成事、干大事,單靠團干部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左右逢源,樹立協作意識,倡導大政格局,變“獨唱”為“合唱”。這就要求團干部必須具備組織協調的素質和能力。所謂協調就是在不同的情況下能善于調節各種矛盾,溝通各種關系,借助各種力量,積極爭取上級領導的支持和其他部門的協助,為團工作營造適宜的環境。在多部門“協同作戰”的情況下,要注意克服“就團論團”的局限,努力尋找團的工作與各個部門工作的結合點,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或唱主角,或唱配角,與友鄰搞好配合,并能夠使所有的部門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形成一種合力,進而達到推動團的工作的目的。在協作中需注意三點:一要謙虛。團干部一般都比較年輕,富有才華,人多羨之,也有人妒之,這種先天優勢容易養成少年氣盛的習慣。團干部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底調做人,高調做事,在協作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和意見。二要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待別人的缺點或過失要心懷大度,對待別人的誤解和責備要寬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別人的尊重。三要講和諧。團干部行事要圓,做人要方,多干少說,不與別人爭名、爭利,說話辦事要照顧他人的感受,善于讓步和妥協。
分析決策的能力。分析決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團干部能力大小的重要標志。主要體現在能把握住工作的方向、各個階段的發展及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能夠把握工作中的輕重緩急,抓住主要矛盾,審時度勢,應付各種復雜的局面和突發情況。能夠在一大堆急于要辦的工作中,敏銳地判斷哪些是事關全局,必須由自己親手去辦的重要工作;哪些是影響較小,可以交給助手或職能部門去辦的一般工作;還有哪些是容易出錯,需要和上級部門取得一致意見才辦的特殊工作。同時,還要做到在拿準了的事情上,不拖泥帶水、優柔寡斷,敢于拍板,敢于承擔風險,做到謹慎而不猶豫,果斷而不草率。
3 要發揚三種精神
實干、創新、奉獻是團干部必須保持的三種精神狀態。保持并發揚這三種精神,是團干部有作為、有發展、有地位的重要有力保證。
實干精神。實干是團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發揚實干精神,切忌“只說不練”。就是指團干部要增強執行能力,不等不靠,切實把黨要干的,團能辦的,青年所盼的工作安排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抓出經驗,不能只停留在會議上、文字上、口頭上。只說不練是“假把式”。團干部要具備“抓落實”的素質,練就“抓落實”的基本功。少說空話,多辦實事好事;少打官腔,多解決實際問題;少發牢騷,多些理解與支持。體現在工作中就是要朝氣蓬勃,雷厲風行,實干奉獻,撲下身子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做一名實干家,以求真務實的精神確保團的各項工作向前發展。
創新精神。團的工作是一項富于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工作,這項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團的干部要有一種知難而上、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什么是創新,一是人家沒有做過的,二是人家雖然做了但是沒有做好的,三是把人家已有的東西向前推進。共青團工作是一個常做常新的事業、是朝陽事業,每天都應該有不同的風景。創新不是對過去的否定,而是繼承和發展。共青團事業有永恒不變的工作主題,但沒有照抄照搬的工作方法;有一脈相承的工作體系,但沒有一成不變的工作項目。在我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很多看似經驗的東西已深深的刻在我們的腦海中,成為禁錮我們思想的枷鎖。團干部要樹立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思想,以敢破陳規的勇氣和智慧,真正解放思想,創新求實,在調查新問題、研究新對策、謀求新思路的基礎上,實現工作理念的轉變、工作項目的揚棄、工作方法的創新。正確把握共青團工作中的變與不變,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使團的事業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
奉獻精神。胡錦濤同志強調:“奉獻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共青團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是一個奉獻成才的崗位,也是一個無職無權清貧如水的崗位。這就更需要團干部敬業愛崗、奉獻成才。在日常工作中,團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抵得住誘惑,始終樂于奉獻。在服務中心、服務青年工作中,團干部要有甘為人梯、人才服務的意識,做到嘴勤、手勤、腿勤。為了一分的收獲,團干部往往要付出十分的努力;為了一筆經費,一項活動,一件小事的協調,團干部要磨破嘴,跑斷腿。團干部只有發揚甘為人梯、敬業奉獻的精神,才會有所成就,有所成功,才能推進事業,獲得發展。
總之,共青團干部能力的鍛煉和素質的培養,不是朝夕之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事共青團工作,多干事才能快提高,干大事才能有大作為。團干部要珍惜共青團這個崗位,把它看做是鍛煉能力、展示自我,提高素質的一個平臺,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干出一番事業,以“為”求“位”,為企業的轉型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