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鴻未
摘 要: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是非常重要的,但創(chuàng)新不一定是偉大的創(chuàng)舉。闡述了課前誦讀、答問積分、提問形式、作業(yè)練習積分、巧妙排名、分組排座等教學細節(jié)中的小創(chuàng)新。一些小創(chuàng)新,雖是“小聰明”,卻也有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教學;課堂;小創(chuàng)新
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新不一定是偉大的創(chuàng)舉,教學中多去觀察、琢磨、思考,對僵化的環(huán)節(jié)時不時來點“小聰明”,搞點兒“歪點子”,打破一些常規(guī),也能讓教學走入新境界,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改課前唱歌為誦讀
課前唱歌本為提振精神,消除困倦,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課堂。可現(xiàn)在對音樂不夠重視,沒多少優(yōu)秀歌曲可唱。學生特別喜歡流行歌曲,很多一唱起來,南腔北調,五音不全;而且很多內容低俗,提不了神,還很“傷神”。
對語文課來說,有很多課文需要朗讀、背誦,于是安排學生,語文課前的歌唱改為誦讀課文,并要求高聲地、有感情地誦讀。一般時間控制在2~3分鐘,與平時唱歌時間基本一致。短詩、詞,可完整誦讀,長文可以分段誦讀(由文娛委員或科代表起頭時明確要求)。
詩文誦讀入課,可以營造良好的語文氛圍,在提神的同時,又能鞏固對詩文的記憶,可謂一舉多得。
二、答問積分
課堂提問是教師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師生間重要的互動方式。現(xiàn)在學生對提問一般比較消極,沒有動力,不愿思考,越到高年級情況越嚴重,班上通常是“集體動嘴”或者回答提問成了少數(shù)人的表演。
為了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提出疑問,回答提問,除了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外,還可實施“課堂答問積分制度”。
根據學生是否主動舉手,將回答問題分為主動回答和被動回答兩類;回答質量又分精彩、一般、很差(或未答)三類。不同情況可規(guī)定不同的賦分標準,在一定的周期里進行統(tǒng)計、評比,或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內容。這樣會對學生主動思考、積極答問形成一種激勵,同時獲得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直觀數(shù)據。
三、提問形式多樣
教學中,很多教師提問隨意性大,形式單一,比如老提問幾個成績好的、會表演的,用故意提問來懲罰不說話或表現(xiàn)差的學生,不能最大限度使用提問“杠桿”調動學生思考、答問的積極性,這就有必要對提問形式搞些“小聰明”。
除常見的舉手提問、指定提問外,還可使用激勵提問、隨機提問、順序提問、學生提問、提問集體、鞭策式提問、再次提問等。
四、作業(yè)、練習積分
為了提高學生把作業(yè)、練習做好的積極性,更準確地、量化地考查學生的作業(yè)、練習情況,我們可采用“作業(yè)、練習積分法”。
每次評閱作業(yè)、練習時,依一定標準(主要是完成情況、對錯比例、書寫情況等)評價,分別用A、B、C、D(或優(yōu)、良、中、差)代表作業(yè)、練習的優(yōu)秀、良好、一般、差,再根據實際情況,折算成分(如優(yōu)每次1.5分,良每次1分,中每次0.5分,差每次不得分),在一定周期內進行統(tǒng)計,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內容,也可作為學生學習評比的重要項目。
這種積分法,能直接調動學生把作業(yè)做好的積極性,教師還能掌握學生作業(yè)情況的準確的量化評估數(shù)據,直觀地了解學生作業(yè)、練習情況的差異。
五、巧妙排名
考試成績是教師考核學生,了解學習狀況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自我檢視、查缺補漏的“第一參數(shù)”。
對于排名,國家教育部門明令禁止,我想主要是因為防止“分數(shù)至上”的傾向,避免分數(shù)“傷人”。但從另一面看,分數(shù)排名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找到差距,從分數(shù)的高低變化來反思學習,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是支持排名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處理排名問題。那就是每次排名時,對后一半(或其他比例)的學生,不出現(xiàn)姓名,只出現(xiàn)分數(shù)(或者不出現(xiàn)任何信息)。其他學生如有要求,也可以在排名表中留空或去除,教師手中有所有學生的完整排名,不影響教師自己的分析。
這種排名操作非常簡單,成績靠前的能得到鼓勵,沒有被排上的一方面名字沒有出現(xiàn)在后面,對其是一種“精神保護”,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無形的鞭策,這樣就發(fā)揮了排名的優(yōu)勢,同時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排名的負面作用。
六、排座與分組
在排座與分組時,不能忽略了另一重要的方式:男女搭配。很多教師因擔心學生的交往問題,而不從正面看待這種方式,其實屬于多慮。男女組合,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不僅不會產生問題,而且還會產生特殊“異性動力”,優(yōu)勢互補,以達到相互約束,共同提高。中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在這個年齡段,對異性有很強的好奇心,越是遠離異性,越是神秘,越容易產生青春問題,讓他們朝夕相處,可以減輕他們的心理躁動,學會與異性交往。
男女搭配不是簡單的組合,也不是一條鐵律,還應與其他因素放一塊兒綜合考慮,才能有最佳效果。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靈機一動的一個“小聰明”、一個改變、一點嘗試,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只有多動腦筋,敢于創(chuàng)新,“小聰明”也許就會變?yōu)椤按笾腔邸薄?/p>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八仙中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