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馮 春
或許,你是這樣“高大上”的人:出差(尤其是國際差旅)必用“SeatGuru”先行選座,對于各種飛機型號了然于胸,并且希望公司幫你預定你喜歡的那一款大飛機;然后你會在差旅標準之內用“Hotle Tonight”尋找一家有腔調的酒店;最后,你或許愿意花費1.99美元下載一款叫做“Simply Declare”的APP,這將有助于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管理自己的差旅預算。
當下,什么事情都會與移動互聯網發生關系,航旅類APP成為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參考甚至依賴。使用這種APP的用戶似乎都有著近乎偏執的需求:飛機到底什么時候飛?到底為什么延誤?我的機票如何最快地進行改簽?手機值機的體驗能更好些嗎?這些疑問往往發生在用戶擁有“急需求”的狀況下,這意味著用戶對航旅類APP的使用體驗敏感度極高,同時寬容度又極低。這個尖銳的反比例給航旅類APP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航空信息必須準確及時、盡快處理用戶需求(比如改簽、值機)、與航空公司和機場保持足夠良好的關系。
在航旅類APP中,真正聚焦航空這一垂直領域進行深耕的,才有可能離用戶需求最近。真正的黑馬應該有這樣的實力:坐擁最強大、最權威的一手航空信息資源;不用刷榜、毫無懸念地入選“App Store年度精選”;上線一年內可以“虜獲”至少500萬用戶,預計2年內可以達到千萬用戶。
“航旅縱橫”就是這匹黑馬——2014年春節期間,“航旅縱橫Pro版”開始限免的消息一經傳播,其用戶們就開始“喜大普奔”,這可能是他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在移動互聯網的世界中,向來不能以成立時間的早晚論高低,盡管在2012年“航旅縱橫”上線之前,“航班管家”和“飛常準”已經占據了中國航旅類APP的半壁江山,但“航旅縱橫”的迅速突圍更加讓人們對之好奇。那么,“航旅縱橫”到底是怎樣的應用?
實際上,為“航旅縱橫”做背書的是中國航空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中航信)。在擁有自己的APP之前,中航信本是“飛常準”的航空數據來源,而“飛常準”又是航班管家的航空數據來源,歸根結底,中航信是中國一切航空信息的重要源頭。中航信為中國國內除春秋航空之外的全部航空公司,和300余家外國及地區航空公司提供電子旅游分銷(ETD),包括航班控制系統服務、計算機分銷系統服務和機場旅客處理。2012年,當中航信開始將自己的資源和盤推出,打造“航旅縱橫”,從第三方內容提供商變成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的內容制造商,從老牌國企轉型成具有移動互聯網基因的輕公司。“航旅縱橫”的負責人薄滿輝曾這樣說:“雖然中航信在民航領域是當之無愧的大塊頭,但在移動互聯網行業仍然是小學生。”現在,在“航旅縱橫”的迅猛發展面前,薄的話顯得有些謙虛了。
即便“航旅縱橫”早已被外界披上了“數據壟斷”的外衣,中航信自己還是十分清醒的,這匹黑馬的邏輯是——航旅縱橫必須真正擁有互聯網基因,檢驗這一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市場說話。“航旅縱橫”對自己的短期預期是達到一兩千萬用戶,其中并不包括刷機和預裝量。為此,“航旅縱橫”摒棄了很多APP公司的壞習氣,他們從不干預渠道,希望能夠看到真正的用戶下載量。同時,他們不斷根據市場調整產品,在2012年,“航旅縱橫”共推了25個iOS版本以及31個安卓版本。
活躍用戶的數量才是市場最好的證明。2009年出現的“航班管家”用5年的時間做到千萬級別用戶,而航旅縱橫只用1年的時間就迅速“虜獲”了500萬以上的用戶,預計不到2年就可以得到千萬用戶。這其中有很多都是從“航班管家”、“飛常準”中倒戈而來。微博上甚至有人說用了“航旅縱橫”之后,其他兩個應用可以“果斷刪掉”了。
用戶體驗的好壞往往會被單一的需求點觸發,對于航旅類APP來說,真正接地氣的應用才是能夠掣肘競爭對手最有利的武器。
本文提到的三個航旅類應用,最基本的功能都包括預告起飛、到達、取消、延誤、返航時間。這些基本服務幾乎沒有區別,不同的是使用“航旅縱橫”的用戶只需要綁定自己的身份證號或者護照號,就可以實時查到已經使用過的航班信息以及新預定的航班。
“航旅縱橫”在預告起飛、到達、取消、延誤等消息的同時,還會提供手機值機服務以及前序航班時間。例如:很多旅客抱怨明明天氣正常,為什么飛機還會延誤?其中原因之一就關乎前序航班是否準點的問題,此前,這些信息并非全部透明,而“航旅縱橫”就可以提供諸如前序航班是否抵達起飛機場、目的地機場天氣預測、空域流量等信息。這樣既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安撫航班延誤的旅客,同時也會讓旅客對自己的航班時間進行更加理性的判斷。
2012年上半年,“航旅縱橫”先后推出手機值機、前序航班等功能。下半年又增加了機票驗真功能,可以幫助乘客檢驗機票的真偽。此外,他們還增加了航班延誤后的查詢備選航班功能。
用戶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應用?這對于任何APP來說都是一直在探索、試錯的過程。至少目前,“航旅縱橫”們已經知道用戶不需要什么了。
比如,隨著競爭和用戶需求的深入,航旅類APP所提供的專業化服務越來越多,航班的實時飛行軌跡、航班雷達圖等,這些功能或許炫目,但對于用戶們來說,可用度有多高值得商榷。
另一個略顯雞肋的功能在于社交平臺。問題是,有多少人需要在查看航空信息或者值機的時候進行社交呢?“航班管家”曾經做過一個“陌生社交”的功能,同航班的人,通過微博登錄顯示頭像,以此供旅客參考進行選擇航班和座位,這個功能最終沒有成型,原因是用戶對這種隱私暴露的方式并不買賬。而這種功能也曾是“航旅縱橫”試圖重點打造的環節,“縱橫廣場”這個選項本可以提供同航班旅客的信息,并可以與之發起對話,但這一功能現在已經暫時被“航旅縱橫”停掉。
不難看出,“航旅縱橫”對于市場的反饋了如指掌,并且可以對產品作出準確的反應。這種迅速調整產品的執行力幾乎讓人們忘記了中航信是個體積龐大的國企。在“航旅縱橫”的團隊中,“全民皆產品經理,全民皆客服”,每個人都要通過微博、QQ、后臺來收集用戶反饋,同時還找到第三方來進行口碑調研。
“航旅縱橫”不斷地挑戰著自己的極限,薄滿輝說:“我們有動力花這么大的代價去做這件事情,不是說金錢上的收益,更多是我們也在突破舒適圈,用很市場化的方式去運作。包括我個人,包括我們航信的員工真的意識到,這個行業再這么下去,真的會有大問題出現。”這段話坦誠而又令人警醒,同時也讓用戶看到了“航旅縱橫”的決心。
——摘自鳳凰網
相關鏈接:網絡名詞詳解
APP: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由于iPhone等智能手機的流行,APP指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比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Android Market,諾基亞的Ovi Store,還有Blackberry用戶的BlackBerry App World,以及微軟的應用商城。
高大上:2013年開始流行的一句網絡用語,意為高端大氣上檔次。
喜大普奔:網絡用語,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縮略形式,表示一件讓大家歡樂的事情,大家相互告知,共同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