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恒梅
(江蘇省東??h曲陽衛生院,江蘇連云港222303)
1.1 一般資料:本組38例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齡15~82歲,門診病人36例,住院2例,病程最短30 d,最長半年。潰瘍創面面積4 cm×3 cm~15 cm×12 cm,主要分布于下肢部位及腰骶部,其中創(燒)傷及感染所致慢性潰瘍創面16例,壓迫性潰瘍8例,下肢靜脈性潰瘍6例,糖尿病性潰瘍6例。全部或部分創面覆蓋有黑色痂皮或者黃白壞死組織,有膿性分泌物,有臭味,肉芽灰暗量少,創緣輕度充血水腫,創面最深達肌腱或者骨質。
1.2 方法:先用大量雙氧水及生理鹽水交替沖洗潰瘍創面,碘伏常規消毒,盡可能剪除創面壞死組織,生理鹽水再次沖凈創面,沾干后用適合創面大小的無菌紗布涂上0.5 cm厚組織再生膏,完全覆蓋創面,外用厚無菌紗布覆蓋,每2日更換1次,以后每次換藥僅用生理鹽水沖洗掉創面藥膏及滲出液,創面外用組織再生膏包扎即可,觀察創面愈合情況并記錄。同時積極治療患者原發病,加強營養支持。
1.3 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慢性皮膚潰瘍患者病程長、合并癥多,多處求醫或多種治療效果差,心理上多存在煩躁和焦慮情緒,因此首先應與患者多做溝通交流,了解和關心病人的病情,積極鼓勵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基礎護理方面,保持創面敷料清潔干燥,勿使創面受壓,污染,經常予以翻身、創周按摩,患肢抬高等,改善創面血運。每次換藥時盡量清除壞死組織,對于一些潛在腔隙要進行擴創,或放置引流進行反復沖洗、搔刮,消除其腔隙,加速創面清潔。在每日查房時重點觀察創周紅腫熱痛、局部炎癥情況,及時向醫生反映[1]。積極配合治療原發病,加強營養支持治療,給于飲食指導。創面愈合后指導病人積極抗瘢痕治療及功能鍛煉,勿使創面再次破潰復發,預防新的創面發生,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防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
1.4 創面療效觀察標準:治愈,創面完全自行愈合,新生上皮紅潤無水泡;好轉,創面明顯縮小有新鮮肉芽生長,壞死組織減少,滲出減少;無效,治療1周后局部瘡面無變化或加重、壞死增多,滲出增多。
經過治療和精心護理,創面壞死組織逐漸脫落干凈,分泌物減少,基底開始有新鮮肉芽組織生長,創面周緣上皮開始向中心移行,創緣炎癥反應消失,創面逐漸轉干燥。36例患者創面Ⅰ期治愈,2例患者因創面明顯好轉但愈合慢要求中轉植皮手術治愈,平均愈合時間(28.4±7.6)d。
3.1 慢性皮膚潰瘍是指創傷或疾病導致的體表難愈創面,又稱難治性潰瘍,是最常見的慢性損傷,主要由于壓迫性潰瘍、下肢靜脈性潰瘍、糖尿病潰瘍,嚴重皮膚挫裂傷或者燒燙傷引起,早期創面處理不當,清創不徹底,換藥不及時,創面壞死組織存留繼發多種細菌感染,導致慢性潰瘍創面長期存在。潰瘍創面一般有以下特點:創面經久不愈,創面壞死組織及膿痂干結后在創面上形成厚的痂殼,很難清除,局部及全身使用過多種抗生素,多數創面為混合感染[2],局部細菌耐藥;局部血運較差,抗感染能力差;年齡大的病人多數伴有全身營養狀況差,合并有多內科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者較多,病人常常無人護理或護理不到位。
3.2 中藥外用治療慢性皮膚潰瘍創面具有促進愈合作用,其促進慢性潰瘍創面愈合的可能機制為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清除壞死組織、促進肉芽組織和上皮生長[3];增強免疫功能;抗炎抑菌等功能。組織再生膏由白花蛇舌草、紫草金銀花、虎杖、地榆等組成,組織再生膏是根據中藥“煨膿長肉”的機理,清創后將中藥膏直接涂于創面上,通過分泌物中巨噬細胞內酸性磷酸酶和糖代謝改善創面局部環境,具有明顯的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的作用,促使創面上皮細胞爬行,覆蓋創面[4]。組織再生膏治療慢性潰瘍創面,與常規換藥方法比較具有以下優點:治療創傷小,植皮率低,不破壞創面以外的其他組織;創面愈合后皮膚松軟、瘢痕形成小、治療痛苦小,簡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3.3 注重整體護理,細心周到的護理可以增加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病人痛苦,加快創面的愈合,縮短病程。包括心理護理,早期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溝通,提高病人依從性,對患者生活、飲食具體指導,注意無菌操作,加強對潰瘍創面的清洗、處理,促進創面愈合。創面愈合后指導病人抗瘢痕治療及功能鍛煉,避免創面再次破潰復發。
[1] 王穎,王甲漢,李志清,等.慢性難愈創面修復方法及護理[J].現代護理,2006,12(15):143.
[2] 劉軍輝,楊曉東.燒傷殘余創面細菌學調查及藥敏試驗[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3,9(12):346.
[3] 孫智平.組織再生膏外用治療皮膚缺損68例[J].陜西中醫,2005,26(3):226 -227.
[4] 楚向東.中藥外用治療小腿大面積皮膚缺損合并感染44例[J].陜西中醫,2002,23(3):210 -211.